APP下载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路径探析

2015-03-18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衡硕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投行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衡硕

一、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投资银行业的参与主体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法律都明确了分业经营的原则。《证券法》第六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相关法律从制度层面限制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对投资银行业的参与,证券公司成为投资银行业实质上的参与主体。

(二)投资银行在IPO中的金融认证功能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证监会承担了一部分IPO 过程中的金融认证功能,对股票发行的有关信息进行实质审查,不少应属于投资银行的金融认功能能被证监会分走。监管部门的参与一定程度弱化了投资银行的功能,使得投资银行的金融认证功能不明显。

(三)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国外成熟投资银行的业务通常包括证券承销、私募发行、企业并购等。由于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中,不同的业务被设定了不同的监管标准,许多证券公司因为达不到相关的标准只能从事一级市场的发行承销,通过新股发行的保荐业务来获取收入。保荐业务依然是很多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

(四)投资银行的规模

截至2013 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15 家,净资本总额为5204.58亿元,平均净资本不足50 亿元,排名第一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净资本约400 亿元,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百亿美元以上的净资本规模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这115 家证券公司中,大部分是区域性证券公司。

二、投资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银行的信号显示功能不明显

所谓信号显示功能是指投资银行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信誉向市场发出上市公司的价值信号,投资者可以据此判断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反映其真实价值。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投资银行的信号显示功能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形象不佳。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让申请人满足上市要求为其粉饰报表、编制虚假财务数据,将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公司推上市,使上市成为了发行人圈钱的工具,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结果是投资银行失去了信誉,也丧失了信号显示功能。

(二)投资银行内部过度强调业绩,风险管理滞后

目前,投资银行内部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业绩、忽视投行基本职能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对于单个项目,投行内部往往实行“承包制”,项目一旦成功即有巨额提成,相关的奖金一次性发放,并不与项目后续的执行周期匹配。这种机制导致投资银行项目执行团队以“过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目标。过度强调业绩,使许多投行的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审查流于形式。同时,“内部人控制”制度导致薪酬激励侧重收益性忽视风险性,助长了公司的短期逐利行为。

(三)投资银行业务结构单一,收入来源过度集中

目前,我国投行业务主要集中于一级市场的证券承销和二级市场的证券经纪。截至2013 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合计占证券行业营业总收入的55.76%。在现代投行的主要业务上,如企业并购、资产管理、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都远不及国际成熟的投资银行。

(四)IPO过程的尽职调查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目前,投资银行作为保荐机构对自身“把关人”的角色缺乏充分的认识,尽职调查的理念陷入一个怪圈。投资银行往往进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保证式尽职调查,但这种调查却很不充分,没有针对不同申请人制定不同的方案。许多投行试图用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表述尽职调查的内容,忽略了每个上市申请人的独特性。不少投行有着“闯关”的想法,对于上市文件信息故意披露不充分。投资银行在尽职调查中的不称职直接导致了股票上市后出现一系列问题。

三、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自身执业水平,做好股票发行“看门人”

1、转变上市申请前的尽职调查模式

对于不同的上市申请人,投资银行应避免采取采取表格打钩式的尽职调查方法,要认识到每家上市申请企业都是独立个案,不同行业、不同成长期的企业都有不同的特征,试图订立清单适用所有企业的尽职调查方式无益于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投行应对不同上市申请企业制定不同的尽职调查方案,对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对于自身不熟悉的产业、领域,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专业人士协助制定调查方案。

2、合理对待专家和非专家的意见

应当明确的是,投行在尽职调查过程中不能不加批判的依赖专家的工作。对于专家,投行应对其专业水平和资格条件持理性的态度,保持足够的判断力,不应盲目相信。对于非专家第三方的帮助及保证,投资银行必须认识到这并不能转授自身的责任。

(二)建立多远化的业务结构

相比国外成熟投资银行,我国的投行业务结构还比较单一,经纪业务和上市保荐承销业务占业务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业务结构不合理。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等相关法规的出台,未来企业将会迎来一股并购浪潮。业内普遍认为并购业务在不承担资本风险的同时,反映了一家投行的专业性。因此,投行应大力发展并购业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在市场上树立投行自身“专业化”的形象。

除此之外,投资银行还要拓展资产管理、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业务,多元化发展,避免因业务单一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投资银行要做企业价值的发现者,从企业的成长中获利而非仅仅作为企业上市的“通道”,最终目标是成为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商。

(三)加强风险管理,强化信誉

当前,许多投行为了提升业绩,形成了“唯业绩至上”的文化,项目负责人为了提升业绩获得丰厚报酬不惜从事高风险的业务。投资银行应当改变这种业绩文化,避免将当前的业绩作为员工考核的唯一标准,应将奖金的发放与项目后续表现挂钩。

此外,在风险管理上避免过度依赖模型,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企业内部应当制定独立、权威的风险管理机构,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还要采取逆周期风险准备措施,在业绩良好时期计提更多风险准备,以应对危机来临时可能遭受的损失,从而在市场上形成稳健的企业声誉。

四、结束语

相比国外投行上百年的发展史,我国投行的发展历程还很短暂,存在一些问题不可避免。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投资银行在未来会面对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在此情况下,我国投资银行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更要积极的改革,在做好股票发行“看门人”的同时,还要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加强风险管理,树立良好信誉,最终成为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商。

[1]李迅雷,李明亮.中国投资银行功能及其业务发展方向[J].上海金融,2014年第3期

[2]宗宽广.次贷危机后中美投资银行经营模式比较[J].中国物价,2013年6月

[3]刘真心.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7期.

[4]张晓静,张华.中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商业,2010年10月

[5]程克群,栾敬东,曹彩龙.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探析[J].江淮论坛,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投行
关于某证券公司IDS项目平台建设浅析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如何创新构建可持续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