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谈英语译员的交际意识
2015-03-18张小燕
张小燕
(岭南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湛江524000)
一引言
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意义的一门学科,关注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研究听话人如何通过字面信息的意义来推理说话人试图传达的意思。例:Assistant:Can Ihelp you?Customer:
Thank you,I’m just looking.
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有时不同于所说话语的字面意义,例子中“I’m just looking”的意思并不是要告诉服务员“正在看”这一信息,而是想通过提供这一信息告诉服务员不需要 导购。可见,顾客传达的意图不同于他所发出话语的字面意义。遇到可能伤及自己或他人面子的时候,基于礼貌原则,人们有时候也会故意采用含蓄委婉、曲折隐晦的表达,听话人不能只靠说话人表达的表面话语,而必须结合语境,运用推理,才可以正确解读说话人的意图。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伴随全球化一体化,国际流动性不断加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越来越频繁地发生接触和交流。山东师范大学曹春春教授认为“语言学习者如果不遵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语用原则,不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进而产生误解,冒犯他人”。中国的语言学家何自然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并非常规的遣词造句过程中产生的语言运用问题,而是说话没有掌握好分寸或表达的方式不恰当、不符合文化习惯等造成交际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
口译活动不是机械地将源语转化为目标语的翻语活动,而是积极的、始终以交流信息意义为宗旨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译员的任务是把讲话人的意图和效果用另一种语言当场传达给听话人。所谓意图和效果,就是要为讲话人达到目的,传达讲话人的预期效果。[2]因此,“口译不是孤立地以词义和句子意义为转换单位的单一性语言对译活动,而是兼顾交际内容所涉及的词语意义、话语上下文意义、言外寓意、语体含义、民族文化含义等信息的综合性语言活动”[3]。文化差异很有可能会导致语用失误,产生误解。因此,在口译活动中,译员除了语法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采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或策略去实现某一特定的交际目的。
二 译员对语用意义的处理
(一)译员对话语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将源语转换为目标语时,译员要在充分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其对听话人理解能力的判断来选择适当的话语。[4]在口译中,除了遵循由语音、语法、词汇等因素构成的语言规则外,译员还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语用规则,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句在某种文化中引起好感和友情的话,直接翻译到另一种文化中,也许会引起误解和不愉快。译员要理解双方的话语以及其真正意图,适当地进行协调和应变,实现跨文化沟通。
在一次口译活动结束时,外宾赠送市领导一套自己公司生产的高级化妆品礼盒,并说:“This is for yourw ife.”市领导哈哈一笑说:“我太太呀,她都是个老太婆了。”译员在翻译市领导的话语前,需要理解这位市领导的真正意图,而不是简单地做字词对译。考虑到双方的交际情景,译员灵活处理 成“Thank you very much!I’m sure my wife w ill look youngerwearing your cosmetics.”显然比直译成“My w ife,she isalready an oldwoman.”意义明朗得多,更能表现市领导说“我太太呀,她都是个老太婆了”这话的深层含意,避免了因文化差异而令外宾和市领导陷入尴尬的局面,从而成功实现跨文化沟通。
文化差异也极大地影响着东西方的思维模式,这对于口译工作也形成一些障碍,特别译员对说话人的逻辑把握和意义的理解。中国人喜欢用褒义赞扬的话语来介绍来宾,而西方人认为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不用评头论足,主观性的评论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一位新来的美国老师时说:“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一位漂亮的老师,布朗老师是美国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如果直译为:“Ladiesand gentlemen,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M 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这位美国女老师会感到很尴尬难堪的。因为在这种场合下,英文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或职务等信息,而不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译员不妨译为:“……She is experienced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来突出被介绍人的客观事实,而不是用good这一抽象的词语。
(二)译员对语境的顺应
译员对语境的顺应是指译员在口译中,充分考虑到各种语境因素对话语理解的影响,以达到成功口译之目的。“Oh,that’sabig help!”这句话,如果没有上下文,译员的第一反应会译成“噢,你帮了很大的忙!”如果语境是妈妈在厨房忙碌,要孩子帮忙拿个碟子,孩子不小心把碟子打破了,妈妈说出了“Oh,that’sabig help!”这句话就应该译成:“噢,你真帮倒忙了。”因此,译员需要考虑各种语境因素,不能单靠字面意思翻译,还要结合语境,以达到成功跨文化交际之目的。
(三)译员对话语信息的能动性安排
译员对话语信息的能动性安排是译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主体性表现。有时候讲话人是即席发言或脱稿自由发挥,讲话可能会带有重复、缺乏连贯等口语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就要根据讲话人的基本思路,对其讲话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在信息的安排上发挥译员的主体能动性,在不遗漏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去掉重复的地方,加以重新组合,保证信息能够准确传达讲话人的中心思想。[5]译员在口译时也应考虑听话人的文化背景、接受程度等因素,对源语体现文化内涵的地方进行增译、减译或改译或结构上的调整,正确传达讲话人的意图外,也顺应了听话人的言语表达习惯,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和翻译目的的实现。例:
Dalian is an international city because it has special relations w ith sister cities from Vancouver in Canada,to V ladivostok in Russia,to Bremen in Germany,to Glasgow in Great Britain,to Le Havre in France and to Houston in America.
一位译员把这个句子译成:“大连是一座国际性的城市,因为她同加拿大的温哥华、德国的不莱梅、英国的格拉斯哥、美国的休斯敦等城市有着特殊的友好关系。”译员把拗口的Vladivostok和Le Havre省略不译,而采用“等城市”代替,这样译不但有效地降低了信息干扰,而且实现了信息复原的最大化,因为“等城市”也包括了Vladivostok和Le Havre,它们并没有被真正省略。经过这样处理的译文显得更加流畅,译员也更加轻松,不会被卡在Vladivostok和Le Havre这两个地名的翻译上,也能很好地实现了交际效果,因为大部分听众只要获得“大连是一座国际性的城市,同许多城市有着特殊的友好关系”这一信息就够了。翻译出来的句子必须正确,翻译的东西必须要让人能听懂,译员只要能够把发言人说话的中心思想传达出来,省去一两句也是没问题的,不可能100%翻译出来。同声翻译,没有百分之百全部翻译出来的,没有人能做到。
三 结束语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人际间的沟通活动。译员在发言人和听众之间的话语互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译员不仅仅是发言人和听众之间的“传声筒”,还在两者之间起着话语协调、交际协调甚至文化协调的作用。[6]译员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达到交流的目的并且能够产生巧妙的交际效果。
[1]陈新仁等.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5-15.
[2][英]林超伦.实战口译学习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
[3]王文宇,段燕.口译的定义: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问题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莫爱屏.口译中译员主体性意识的语用研究[J].中国外语2010,(5):102.
[5]吕炳华.译员主体性的体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0.
[6]仲伟合等.口译研究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