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应用
2015-03-18杨立
杨 立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应用
杨 立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本文根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模块的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各个模块所适用的现代学习理论,并进一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对新课标顺利实施的有效促进作用。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 ),对我国整体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将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代教育技术对现行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实现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对于深化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音乐教学因其本身独具的特点,尤其适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高中音乐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一、高中音乐课程模块与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包含两个主要方面:(1)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学习理论)合理组织教学;(2)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施教学。前者是对教学模式的宏观控制,后者是对教学过程的微观优化。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技术涉及到的诸多基础理论中,学习理论运用的差异,会形成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模式。单一的学习理论很难包打天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可能要求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采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来设计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实践中的重点问题。高中音乐新课标的模块化结构就对学习理论的运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新课标”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不同模块有各自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特点,这决定了不同模块教学组织形式的差异。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的差异往往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适用不同的学习理论。因此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同模块分别适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有的模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的学习理论。
1.音乐鉴赏模块:建构主义典型的应用模块
本模块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实际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更需要熟悉相关的音乐学理论、音乐背景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配合大量的曲目聆听实践,从而达到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道德情操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创设一系列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这些情景中分小组进行协作,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这个教学过程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典型的应用模式。
本模块还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题内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与合作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
2.歌唱模块与演奏模块:以行为主义为主,结合认知主义设计教学
这两个模块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实践技能为核心的,通过演唱(奏)技能的培养来达到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在教学中,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是不同的过程。如果说获得知识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那么技能训练则是典型的刺激——反应——强化刺激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刺激还需要得到即时的、非延续性的强化。众所周知,音乐表演技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艰苦的训练,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刺激、不断强化的过程。
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实践技能的训练不是盲目进行的。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头脑中形成音乐表现实践的一幅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构),学生的技能训练,都是在这幅认知地图的框架内进行的,反过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将不断同化其训练所形成的技能,从而加深对其所演唱(奏)作品的内涵与情感领悟,并由此而进一步促进其音乐表现实践技能得到发展。
3.创作模块: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并重
创作需要预先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因而特别适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创作技能的培养,包括记谱、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伴奏、数字化音乐编辑等等技能,则需要大量的反复操练,因而可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教学。
4.音乐与舞蹈模块以及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综合运用多种学习理论
这两个模块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块,既有音乐、舞蹈、戏剧理论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舞蹈语言、戏剧元素认知结构的建构,同时还有舞蹈和戏剧表现实践的训练,因而需要综合运用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组织教学活动。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新课标”实施的促进
“新课标”在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等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合理地运用现代现代教育技术,是对新课标顺利实施的有利促进。
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具体、形象、新颖的事物尤其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在课前学生欣赏《天鹅湖》时,让学生们在聆听这首活泼动听的舞曲的同时,一边欣赏优美绚丽的芭蕾舞,这样想象、技能、音乐的完美结合,学生便能身临其境,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聆听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教学。多媒体设备能够创造良好听觉环境,通过音质悦耳清晰的音响带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并诱发审美情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为音乐课堂创设了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使“看”和“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处于一种声、韵、情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以乐激情,动情生悟,必能增强教学效果。
3.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根据不同的曲目,结合动听的音乐,充分利用鲜艳的图片、有趣的动画、生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边欣赏音乐画面,边听歌曲或乐曲,边思考曲子所表达的情绪。每首歌(乐)曲产生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也就不一样。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多听、多看、多联想,在想象中感知歌曲美的蕴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心灵的火花,从而充分理解音乐。
4.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表现音乐
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也是新课标规定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直观地、清晰地了解歌曲或乐曲,是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演唱《天堂》时,播放视频片段生动地展示出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壮丽风景,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会帮助他们准确领悟歌曲中在深悠的曲调下蕴藏着浓烈的感情,抓住歌曲表达对家乡强烈的热爱,从而掌握表达强烈感情的演唱技巧。
5.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音乐
音乐创造能力蕴含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因此,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音乐创造的启发性工作。比如,在学生想象模仿动物时,可以展示动物的各种活动照片、视频,展示动物的各种卡通形象,播放动物在不同场合的叫声和活动的声音,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动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形象。
6.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艺术视野
通过音乐感受相关文化是高中音乐课程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针对课程的这个特点,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实现音乐的拓展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在广阔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中,有着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这种网络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三、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并非仅仅把教育技术作为辅助的教与学的工具,而是更重视将技术作为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实施“新课标”,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
[1]板俊荣.音乐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黄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文苑,2011,(8).
[3]屠艳.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J].人民音乐,2006,(12).
[4]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莉,彭克勤.多媒体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2).
[6]杨威.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于文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
[8]张廷凯.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9]赵永红.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95-4654(2015)05-0128-03
2015-02-04
G63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