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民间的撒帐婚俗
2015-03-18孙和平
孙和平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咸安民间的撒帐婚俗
孙和平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关于婚嫁,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都有一套自己的婚嫁程序,鄂南地区也流行有一套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婚嫁习俗和礼仪。本文以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为例,着重谈到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中的“撒帐”仪式,文章分为三部分,一是撒帐文选录,二是撒帐后的礼仪,三是撒帐婚俗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咸安;民间;撒帐婚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我国民间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看重的人生两件幸事。“金榜题名时”是读书人的人生幸事,而“洞房花烛夜”则是几乎所有人都能经历的一件人生最大幸事。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伦理支配下,男女婚姻大典被看得尤为隆重,程序繁多。关于婚嫁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都有一套自己的婚嫁程序。在鄂南这块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也流行有一套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婚嫁习俗和礼仪。
咸安民间婚嫁习俗大体有这样一些程序:选媒、提亲合庚、相亲、定婚、新女婿过门认亲、送节礼、新媳妇过门、看日子、报日、赶嫁妆、启媒过礼、张灯结彩、哭辞嫁、告拜、开脸上妆、大接与小接、迎亲、铺床、开门礼、认亲书、喜宴、催妆、发亲、送嫁妆、接上亲、途进、进门、接纳、拜堂、颁号等,在颁号酒过后,有一个重要的“撒帐”仪式,那就是亲朋好友到洞房中“撒帐”。
一、撒帐文选录
撒帐文的内容都是一些对新郎、新娘致以祝福的吉祥话语,基本上是根据洞房的一些摆设和现场的气氛随编随贺,没有固定的格式,可长可短,主要是掀起一个热闹、喜庆的场面,达到让主人讨个好彩头的目的。
撒帐时,由一位口齿伶俐的人站在洞房中的椅子上,手拿装有米泡、花生、红枣、瓜子的盘子,将盘中的东西撒向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边撒边念“一进新人房,恭贺新姐,庆贺新郎”之类的贺词,每念一句,众人就一齐喊“有啊!”“喜啊!”
下面选录几篇民间流传的撒帐文:
(一)走进新人房
走进新人房,/新风喜朝阳,/恭贺新姐,/庆贺新郎,/诸位亲长,/听撒洞房,/满门热闹,/兰桂腾芳,/燕尔新婚,/喜庆吉祥,/一对新人床上坐,/好比金龙配凤凰,/新郎才能盖四方,/赛过后羿射二阳,/新娘美貌赛天仙,/好似嫦娥坐在床。/郎才女貌,/天配成双,/良缘巧结百年好,/五子登科美名扬,/良宵亲朋来庆贺,/恩爱夫妻幸福长。
(王焰 搜集整理)
(二)四进新人房
一进新人房,/恭贺新姐,/庆贺新郎,/满门热闹,/兰桂腾芳。/燕尔新婚,/喜庆吉祥。/诸位亲长,/听撒洞房:/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三元及第,/四撒龙凤呈祥,/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合同床,/七撒夫妻同偕老,/八撒八马转还乡,/九撒久久人长寿,/十撒十全大声唱。/新人美貌赛天仙,/月里嫦娥下九天。/二人并是好少年,/恰比和合二神仙。/手挽手来肩并肩,/长发吉祥万万年。
二进新人房,/恭贺新姐,/庆贺新郎,/新人房中好嫁妆,/左边摆的箱和柜,/右边摆的柜和箱。/红漆香几桌凳椅,/明亮如镜放霞光。/当中放的象牙床,/床上挂的红罗帐。/百褶床上花锦被,/锦被上面绣鸳鸯。/麒麟送子高堂上,/五男二女世无双。/大公子一品首相,/二公子兵部侍郎,/三公子顺天知府,/四公子执掌三江,/五公子官职不小,/苑平县带管君王。/大小姐诰封一品,/二小姐伴嫁皇娘。/诗书门第高大有,/礼乐人间日久长。/良缘巧结百年好,/儿孙豪杰五世昌。/寿比南山高,/福如东海长。/良宵亲朋贺,/千秋美名扬。
三进新人房,/恭贺新姐,/庆贺新郎。/新人房里白又亮,/坐北朝南真向阳。/前有小溪长流水,/后有松柏万年长。/福星高照,/如意吉祥。/一对喜鹊墙上挂,/两个娃娃贴两旁。/分开帐门朝内看,/一阵桂花扑鼻香。/锦被鸳鸯来戏水,/梅花枕头对对双。/一对新人窗前坐,/好比金龙配凤凰。/新郎才华高八斗,/新娘羡貌盖四方。/郎才女貌,/天配成双。
四进新人房,/恭贺新姐,/庆贺新郎。/床前对面梳妆镜,/正映新郎和新娘。/好似一对比翼鸟,/恰如莲花遍地双。/今宵花烛,/来日方长。/上敬父母,/下教儿郎。/团结邻里,/互敬互帮。/学而不止,/切莫逞强。/勤俭持家,/夫妻相商。/家庭和睦,/幸福长久。/庆今日洞房花烛,/贺他年龙凤呈祥。
(张道光、胡昌美 讲述)(胡盛忠、张传鉴 整理)
(三)五世永其昌
吉日呈祥,/听我言章,/新婚燕尔,/喜气洋洋,/恭贺新姐,/庆贺新郎。/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昌。/亲朋哈哈笑,/听我撒洞房:/一撒一举必安,/二撒兰桂腾芳,/三撒三元及第,/四撒四季平安,/五撒金鸡报晓,/六撒六合同欢,/七撒七子团圆,/八撒八仙成双,/九撒天长地久,/十撒十全欢畅。/新娘貌美赛嫦娥,/新郎俊俏胜潘安。/今朝喜结连理枝,/他年子孙代代强。/佳人喜事道不尽,/回言再来撒四方。/东方日出来紫气,/满堂生辉放霞光。/南极仙翁来贺喜,/全家福寿保安康。/西海王母献蟠桃,/鼓瑟吹笙奏乐章。/北斗七星当户照,/开门见喜乐四方。/道过四方言嫁妆,/满屋嫁妆亮堂堂。/梳妆盒内装珠玉,/打扮新人美娇妆。/红漆衣箱真精巧,/金玉细软满满装。/象牙床上戏鸳鸯,/男恩女爱如胶漆,/日后儿孙乐满堂。/千金封诰命,/男儿登金榜。/一代好姻缘,/五世永其昌。
(刘纯炎 口述) (胡盛忠、陈克达 整理)
二、撒帐后的礼仪
撒帐之后,新郎新娘要用茶盘抬茶给客人喝,喝茶的客人要先出茶令,然后叫新郎新娘学着说,茶令为戏谑之词,一般四句,如“茶盘圆又圆,好像一丘田,只要勤快耕,崽女都齐全”。茶令由新郎先说,新娘后说。新娘如若不肯学说茶令,客人就不能喝茶,要是喝了,旁人就会敲喝茶人的头。喝茶人想喝茶,就必须想法劝导新娘开口说茶令。就这样,大家一起嬉戏至深夜方散。
待到下半夜,等新婚夫妇睡熟后,一伙躲在外面的年轻人,派人再次潜入洞房,偷出新娘的凤冠或红绣鞋,然后放鞭吵醒主人,要新娘拿出压口袋钱办酒席,名之“偷房”,亦叫“闹新房”。公婆视此为吉利,说是“不闹不发”。
新婚第二天早上,新媳妇首先要向公婆敬茶。新媳妇用茶盘端上两杯茶,开口叫“爹、娘”喝茶。新媳妇未进门前称公婆“干爹、干娘”,此时改口称“爹、娘”,故此茶为“改口茶”。公婆在高兴答应之后,必须先封礼钱再拿杯喝茶。敬过公婆后,再由“牵亲妈”引着新娘到村中各新女婿家长辈敬茶认宗。
早饭后,新媳妇再次用茶盘端上一杯茶叶茶,盘里放上衣箱钥匙,请婆婆开箱。婆婆打开衣箱后,新媳妇先从箱中拿出为公婆做的新鞋交给婆婆,然后取出一个用红纸封口的新大茶罐,请婆婆捅开罐口,将里面装的干“米泡茶”倒进婆婆的茶杯中,请婆婆一并喝下,意为让婆婆多关照媳妇,让媳妇在婆家今后有开口说话的权利,故称“开口茶”,亦叫“开箱茶”。
新婚第二天早饭后,新女婿要到岳父家中接上亲,现在多由女婿开车接送。岳父率本家男三代、女三代一齐前往,有的只去男三代,新娘的母亲要等女儿生外孙后才能去。“上亲”即“上门认新亲”和“上等至亲”之意。“上亲”进大门前,要放鞭迎接,进门后,先是新亲家互致祝贺,再在新人房中就坐叙话,新女婿向上亲敬茶,上亲接茶后要给新女婿封茶礼,是为“喝上亲茶”。有的中饭前要请上亲过中,“过中”就是午宴前的一道餐点。“过中”之后再开正式的宴席。饭后,上亲的代表主要是父亲,要和女儿喝茶,嘱咐女儿好好做人持家,并请女儿女婿明日早去娘家回门。然后与亲家交换意见,并拜托公婆对女儿多加教导和关照。最后出门回家,临行再次放鞭为上亲送行。
第三天早饭后,女方的哥哥或弟弟,持家中请帖,用人抬小轿接女儿女婿。一般为步行,现在多用车,是为“回门”。回门去时,女儿撑一小红伞在前,女婿居中,女方兄弟在后。进门前放鞭迎接,进门喝茶后,一对新人要到祖堂去拜祖宗,是为“朝见”。回门时新女婿为“娇客”,称为“一哥”或“老一”,娘家邀请亲朋陪女儿女婿吃饭。席上,有的时兴为女婿准备一份清蒸公鸡。饭后,女儿女婿要早动身回家,临行放鞭送行。回时,一般新郎在前,新娘在后。新人回门返回后,晚上还会有人来闲坐挑逗新娘。俗活说“洞房三日无大小,碰到姑爷喊老表”,意为新婚要闹三天三夜。
三、撒帐婚俗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如今鄂南各地的婚礼习俗不尽相同,婚礼程序不一定按照上文所说的那样一一到位,不过总的说来大体如此。撒帐婚俗属于礼俗文化,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中的撒帐应该说较有特色,尤其是撒帐说辞由那些被当地公认为伶牙俐齿的人说出来真的很有韵味。
研究礼俗文化,意义深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1世纪的到来,中华文化面临又一次挑战,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需要做出应有的回应。高科技愈发展,愈要呼唤人文精神。礼俗文化及其百姓日用之学,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它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礼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外在形式与内在观念形态结合起来考察的新思路,可以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转型。研究礼俗文化,忠实记录那些留存在民间,即将消失的礼俗,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当今咸宁,正在着力推进绿色崛起,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我们做一些有益于推进鄂南文化旅游的微薄之事,开展鄂南民间礼俗研究。本文主要谈及咸安民间的撒帐婚俗,如果想要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开发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更多更好的撒帐文,仔细探究和品味民间婚俗的文化心理,全面细致地了解婚俗文化的由来。对于撒帐婚俗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我们建议建立鄂南民俗风情园,开辟婚俗专区,将逐渐隐退的民间婚俗礼仪挖掘整理,完整呈现。建议音乐工作者将撒帐婚俗中的撒帐文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让撒帐文更好地传播。期待鄂南婚俗文化中的撒帐婚俗继续传承下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撒帐文。
囿于篇幅,本文只谈及地处鄂南的咸安民间撒帐婚俗,今后本人将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礼俗文化研究,继续做忠实的记录者,在记录的同时深入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力所能及的文化传承工作。
2095-4654(2015)05-0050-03
2015-02-07
G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