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体诗词数字模糊语义的英译
2015-03-18陈松
陈 松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一 中国古体诗词数字模糊语义的现象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将数字定义为表示数目的文字或符号,其基本功能是计数。由于它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自然语言中,因此,人们通常认为汉英数字翻译时,直接用目的语中的对应数字表示就可以了。然而,数字的使用及其翻译远非那么简单,它常常蕴含着一些模糊的概念。1965年美国教授(L.A.Zadch)提出的“模糊语言”理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语言学的分支,该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作为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模糊语言”理论同时也为数字翻译开辟了新道路。
目前国外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Channell以大量的实际的语言素材为基础,将数字的模糊现象分为两类:一是由数字和近似词构成的模糊数量表达,二是用约整数来表达模糊数量。Channell在其Vague Language一书中指出:“模糊数量词使用在英语中大量存在。特别是,说话人有三种选择:要么在精确数字前使用近似词;要么使用约整数;要么使用模糊数量词。”因此,在汉英双语中,数字的使用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使得数字翻译在自然科学文献中比较容易,然而对于人文科学文本尤其是中国古体诗词中的数字翻译,情况就大不一样,再加上汉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数字英译更加困难。比如,唐朝诗人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不可能是一个人头发长度的真实描述,诗人就是通过这种极度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特征来表达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为了探究中国古体诗词中数字翻译的普遍规律,本文将甄选部分汉语诗词中的名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汉语数字英译现象,探讨汉语数字模糊语义的英语原则和方法。
二 中国古体诗词数字模糊语义的英译原则
著名翻译家西塞罗说过:“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由于模糊语义的存在,数字翻译自然不能局限于它本身的数值。为了把握住“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译者要在熟悉译入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仔细推敲原文语境,准确理解语言字面以外的含义,用适当的词语把语言中原有的“力量”尽可能完全地展现出来。鉴于此,汉英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语言表述生动形象原则和展示习惯用法的原则。
(一)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表达习惯。语言文字是各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长年积淀的结果。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逐步发展为现如今的世界各国语言,每一种文字都包含了鲜明独特的地区特色。而语言文字中的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则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的原则。如毛泽东的《满江红》中: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Ten thousand years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seize the hour.(许渊冲译)
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数字表达差异,该诗中的“万”译为ten thousand years。汉语中的百、千、万这种数词主要用来泛指数量之大,语义表述模糊;而英语中则常用millionsof,thousandsof,hundredsof等来表达量多之模糊语义。
(二)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的原则
语言生动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而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数字模糊语义的表达则体现出了“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翻译时,译者应准确把握汉英数字模糊语义所蕴含的生动、形象的内在意义以遵循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的原则。如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中: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Surrounded ring upon ring by the foe,Aloftwe stillstand fast.(许渊冲译)
诗句中的“万千”被译为ring upon ring,此种译法将读者的思维空间扩大,使语言表述更加生动形象,除了充分体现了我红军的大无畏的歌名精神,还展示了汉语模糊数字英译的修辞效果。
(三)展示习惯用法的原则
习语是语言习惯用法的展现,是各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语言的精华。这些习惯表达都是各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而通用化的短语、短句,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和歇后语等。而汉英两种语言中数字所包含的模糊语义也是长年使用所积淀和定型化了的,译者翻译时,不能盲目地逐字对译,要体现两种语言的习惯用法原则。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Wepointed the fingeratour land,
Wepraised and condemned through ourw ritings,
And those in high positions we counted no more than dust.(杨宪益夫妇译)
杨宪益先生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高级官衔“万户侯”译为those in high positions,该译法充分体现了汉语原词的语义特点,让目的语读者很容易理解。
三 中国古体诗词数字模糊语义的英译方法
汉英两种语言中某些数字除了可以表示精确数据的特点外,还具有模糊性,表示非精确的模糊语义。包慧兰提出了英汉语义模糊数字的三种译法,即保留数字直译,变动数字改译和舍弃数字意译。根据上述汉英数字模糊语义三原则,结合语境和文体风格的语言特点,中国古体诗词中语义模糊数字的英译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常用方法:
(一)直译,即准确无误地译出原诗词的数字
此种方法的使用,基于一个前提,即原诗中的数字与英语中对应数字所表达的意思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改动。如: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在古代,瑟有五十根弦,所以翻译时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转换,杨宪益夫妇因此将其直译为:
Forno reason the gorgeous zitherhas fifty strings,Each string,each fret,recallsa youthfulyear.
此外,汉诗中的数字如果是历史事实的描述,英译时译者也应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如:苏轼的《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1065年而苏轼写这首词时是1075年刚好十年,杨宪益夫妇依据史实将其直译为:Ten years parted,one living,one dead.还有,中西方在表述自然时间时因彼此风俗习惯不同翻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根据中国的自然气候特点,八月的西北地区就已经开始下雪了,而诗中诗人也表述了送别友人的时间正是八月,此处本应直译,但是,中国月份有阴历和阳历之分,中国的阴历八月并不是西方的August,所以直译时要稍作变通,许渊冲将其译为:
Snapping the pallid grass,the northernw ind whirls low,
In the eighthmoon the Tartar sky is filled w ith snow.
(二)意译,即不译出具体的数字概念,而是将数字所隐含的意译表达出来
在部分中国古体诗词中,有些数字的使用已经失去了计数的作用,其要表达的不是精确的数据概念而是通过泛指来体现出语言的比喻、夸张、借代、强调等修辞效果。如: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是用来比喻母亲对儿女无私博大的爱和儿女想要回报母亲的心,因此,许渊冲将其意译为:
Such kindnessasyoung grass receives,
From thewarm sun can’tbe repaid.
另外还有一例,陆游在《示儿》中的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南宋时期的九州指代的就是全中国,翻译时要译出本体而不是借体,“九州”在此处就不是nine states的意思,所以许渊冲将其意译为:
Iknow thatafter death everytingw illbe vain,
But I’m grieved not to seeour country reunite.
中国古诗词中用数字模糊语义来表达夸张、强调的例子就更多了,翻译时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更为有效。
(三)同时使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在上述的讨论中,我们针对不同的诗句分别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同一内容我们可以直译也可以意译。如李白的《赠汪伦》诗中有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试将直译和意译两个译本对比一下:
译文一(许渊冲意译):
However deep the Lakeof Peach Blossomsmaybe,It’snotso deep,OWang Lun,as your love forme.
译文二(杨宪益直译):
Peach Blossom Pool isa thousand feetdeep,
Yetnotso deep,Wang Lun,as your love forme.
对照分析上述两个译本,许译本采用强调的手法来翻译“深千尺”,而杨译本则运用夸张的方式来体现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两个版本给读者的效果基本相同。
四 结 语
中国古体诗词中数字的用法灵活多变,其英译也确实是一大难点。古诗词中汉英数字具有的模糊语义也因此成为了模糊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翻译中国古体诗词中的数字时,译者应遵循相应的原则,结合语境和文体特点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吕叔湘先生在《中诗英译笔录》的序言中提到:“以原则而言,从事翻译者于原文不容有一词一语之误解。然而谈何容易?以中国文字之艰深,诗词铸语之凝练,译人之误会在所难免。”但译者不能因“在所难免”就违背“忠实”之原则。在上述讨论中,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先生都为从事古诗词英译的译者们树立了典范。而对于中国古体诗词中数字的英译,广大翻译工作者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高。
[1]Channell,J.Vague Langu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包慧兰.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包慧兰.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及其翻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高民等.汉英双讲中国古诗100首[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5]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十四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6]许渊冲.宋唐名家千古绝句100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7]杨宪益.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8]杨宪益.宋词[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9]杨彩玉.唐诗中模糊数字的翻译[J].河南大学学报,2005,(6).
[10]岳中生.论英语语义模糊数字的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
[11]王倩.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4).
[12]周亚生.古代诗歌修辞[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