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环境下大学英语运用能力量化管理研究
2015-03-18闵俊
闵 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长乐 350202)
一 引 言
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表现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的语言能力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可以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如:能否使用目标语熟练地与人交流,能否处理外来函件,能否阅读外文参考书籍等。当然,对于在校生而言,对于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 检测只有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和每年度的过级考试。但这不能解决平时教学的模糊性与考试明确性之间的差距。所谓教学的模糊性是指对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没有明确化。这样学完了几年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也就成了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又会使他们在模糊中增添了挫败感,英语学习极有可能因此进入恶性循环。相反,如果能将语言运用能力量化,则无异于为学生搭建起了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阶梯。CALL环境下大学英语运用能力的量化研究就是为学生设置一系列清晰可辨的学习目标,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强化训练、逐步攻克,脚踏实地地提高英语水平。
二 英语运用能力量化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过去几十年里飞速发展,在外语教学中也得到了普遍推广。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应用于外语教育领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近十年来,国内基于多媒体及网络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共同特点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或是网络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或是对网络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或是基于网络的各种英语教学设计与成效。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顺应时代潮流,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上的运用开辟了道路。他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斯金纳理论属于行为主义教学模式,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三 英语运用能力量化管理研究的教学实验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这一概念已经存在多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
(一)研究对象
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志愿者,在课题组教师的指导、辅助下,利用学校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资源在课堂之外自主地进行对目标语输入和输出的强化训练,历时三个月,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在课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可行性。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定大一下的学生作为尝试对象是考虑到大一上时,新生刚进入学校,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对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还不熟悉,学习目的还不太明确。而大一下时,学生经过短暂的一学期,此时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志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认为,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模糊性,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没有明确化。他们十分认可课题的研究理念,希望能沿着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清晰可辨的学习目标,借助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强化训练、逐步攻克,脚踏实地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二)突出能力培养的量化目标和内容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课题组的教师参照教育部的要求,以斯金纳教学理论和《大纲》的能力培养要求为指导,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确定其承受能力后,制定了学生要达到的课外学习内容量化指标,即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制定出以日为基本单位的具体达标要求:听力15分钟;阅读500-700字;词汇背诵听写15个。学生每日利用一个小时的课外时间,借助互联网资源完成教师所制定的量化目标学习内容。
(三)实施方式
课题组教师首先根据合作学习理论把学生分成5人的小组,然后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制定了对学习行为及过程监督、奖惩及评估的管理细则,内容包括:①要求学生每天按照小组分配,以组为单位,在学校的语言实验室内完成量化目标学习内容;②为达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提高效率的目的,实行“每周一人抽查,全组定分制”;③实行“学生—组长—教师一条龙督察制”。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学习任务的完成,也增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学生可以借助学校的语言实验室或宿舍的网络,在任何空暇的时间段做练习,并提交练习。练习的结果(客观题)由计算机判断,及时反馈练习成绩。课题组教师利用QQ、微信等通讯方式在线即时地回答学生的疑问,每周抽查一次进度,每月测试一次量化目标的内容。
(四)网络资源的选择和运用
网络资源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目标。课题组教师精选了2个英语网站作为完成量化目标学习内容的网络资源:可可英语网和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可可英语网,创建于2006年初,是结合实用性、互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在线英语学习网站。经过几年的努力,可可英语网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之一。可可英语网站的听写训练频道每天都提供两则与VOA常速英语(VOA Standard English)官网同步更新的VOA常速英语新闻的音频、文本和对应的讲解、翻译,每则新闻时长约为2-3分钟。我们要求学生任选其一,以盲听—精听—盲听的原则,将音频听五遍,实现每日15分钟的听力任务。免费在线背单词频道是可可英语网站为广大的英语爱好者们精心研发的一款英语词汇在线免费学习与测试系统。每个级别下的英文词汇都被分为若干关卡,用户只需选好级别,就可以逐级在线学英语、背单词。为了便于记忆与复习,每个关卡都只含15个单词。通过单词认知、测试、和听写训练这三个步骤,用户就可以在线学习这15个单词并争取过级,还可以通过词义回想、单词回想、和错词本来巩固所学的单词。学生通过这个频道,每天仅需花20-25分钟,三个月就可掌握英语专业四级的核心词汇。
英语点津是《中国日报》旗下免费的英语学习网站,初创于2001年,一直以轻松有趣的风格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也是中国日报网双语内容输出的主要来源。双语新闻版块每日为英语学习者带来四则最新鲜的双语对照国外资讯,涵盖明星、趣闻、时尚、科技、博览等,每则文章的字数在500-800字之间。我们要求学生任选其一,以泛读—精读的原则,轻松阅读新闻事件,学习地道英语表达,实现每日20分钟的阅读任务。
在课外学习内容量化指标中虽然未涉及到说和写方面的具体安排,但是根据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真实语料的输入才能实现合理语言的输出。现阶段,学生每日通过大量的双语新闻阅读和VOA新闻音频所获得的第一手的真实语料,为下阶段高层次的说、写、译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四 取得的成绩
通过三个月的实验,我们发现学生:①能基本听懂英语授课和语速中等的音像材料或节目;②能进行课堂讨论和日常交谈,在每周的校英语角上,看到了他们活跃的身影;③能理解难度中等的阅读材料和浏览普通文章及报刊,掌握基本阅读技能;④认知词汇达4000-5000个(其中含中学已学2000个),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2000-25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种量化目标学习有两大优点:①量化的学习内容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只重教、轻视学、要求不明确的弊端,使学生每日可以按照“小步子原则”有条不紊地学习,学习情况可以迅速得到反馈;②学生通过比较现在和过去的学习情况,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效,增强了学习信心,对学习了产生兴趣,同时培养了自我管理和思辨的能力。
五 结 语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的教学任务设计合理,循循善诱,及时鼓励,及时反馈,学生不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内完成课外的学习任务,达到所设定的量化目标,还培养了自身自主学习和管理的能力,而且因为真实语料输入的原因,使其逐渐具备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技能,愿意与他人就最新发生的事件进行交流和讨论,反过来又激发了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本项目研究表明,CALL环境下大学英语应用能力量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是对新形势下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一种支持,为网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思考、反思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客观上使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全面认知能力在短期内有所提高,并能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进展的情形。在主观上让课题组看到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可行性。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3]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2005,(5).
[4]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
[5]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
[6]桂诗春.应用语言学的系统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7]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8]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李宝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现状与前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10]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