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03-18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程佳美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运输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程佳美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第二、三产业以及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生鲜农产品是农业的重要的物质产出之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物流发展另一增长点。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生鲜农产品

生鲜农产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或只经过清洗、修整、切割、分级、包装等少许初级加工,不能在常温下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冷链”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本文研究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指的是对于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类等易腐、生鲜农产品从其采摘、储存、加工、运输、销售(配送)到顾客过程中的各个物流节点中,农产品始终处在低温过程中。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对物流行业的研究,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下物流领域新的研究方向。2007 年我国正式颁布《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首次提出了“冷链物流”这一概念;“十二五”期间,我国又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时间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得到长足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仓储设备、运输设备、分拣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设备、物流信息设备。2013年我国冷藏库数量为2万座左右,冷库总容量在900万吨。而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大,流通量大,冷链基础设施无法有效充分满足其存储、运输的要求。

(二)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简单,损失过多

传统农产品物流中,除海产品、水产品及极易腐败的农产品进行有必要的冷藏冷冻运输,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经过简单加工、包装,缺少有效的保护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运输,导致新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水分散失、受损、腐坏,造成无效运输,未能使其进入市场并形成有价值商品,造成经济损失、社会资源浪费,不利于农产品长足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生鲜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20%。

(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不够完善,行业组织发展缓慢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晚,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制定和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运行机制,在落实和执行力度上仍停留在建议和规划指导意义上。相关冷链物流行业组织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水平还有待提高,缺少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单一,综合体系建设不完善

冷链物流建设成本、投资风险大,回收周期长,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从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企业发展缓慢,形成的运作模式多数是批发—分销—零售。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单一,导致农产品每年均有滞销。近年各大电商及快递行业已经涉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2014年9 月25 日顺丰速运在上海推出“顺丰冷运”,电商和快递行业的介入在生鲜农产品销售、配送环节中加快了生鲜农产品流通,但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五)生鲜农产品冷链技术不完善,人才供给短缺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持续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物流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够成熟。我国现有的冷库多在建设规划和技术运用方面考虑实施欠佳,功能局限于肉类和鱼类,生鲜农产品中蔬菜类和水果类等采用冷藏技术比重严重缺失。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冷冻冷藏专业技术不强,能源消耗大,冷链成本居高不下,冷库自动化、智能化运用不全面。在装卸搬运、加工环节中,仍采用人工作业,机械化水平低,在运输过程中,冷藏车、保温车数量有限。同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包含供应链、食品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以及农业经济等多门学科知识,物流专业类教育中,没有单独涉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知识体系,导致专业复合型物流人才紧缺。

三、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法规,形成统一标准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在一个制度健全、行业规范标准的市场环境中运行,才能使冷链物流有序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趋势。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完善、规范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制定出一套完整统一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尤其是在生鲜农产品采集、加工、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在明确的生鲜农产品质量目标下,从组织和制度上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落实在相关从业人员操作、流转过程中。

(二)加快建立完善相关行业组织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的组织进行引导,加以规范和监督,带动企业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合作。我国现有的相关冷链物流组织数量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满足行业需求。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组织过程中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从而推动地区行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资源利用和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成熟,相关部门应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为指导思想,重视现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对落后设施的技术改进,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建设坚强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扩大现代化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冷藏库、专业运输工具建设。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创新提高制冷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运输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技术,可以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多种经营模式

多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将会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农产品滞销,提高各环节经营者经济效益,带动这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地区差异明显,特色突出,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和当地企业交流合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色和农产品流向,建立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形成特色生鲜农产品品牌,实现生鲜农产品经济效益长期增长,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长远发展。政府及企业可与当地种植户建立联系,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拓宽农业经营模式,打造生态农业。生鲜农产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环节存在瓶颈问题,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合理流通。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专业的物流企业,发展冷冻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全方位功能,为农户、企业、消费者提供长期的综合经济性物流服务,从而带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效应。

(五)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十一五期间”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求量。我国应更加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人才应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中培养出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化、多层次教育,完善培养方案,健全公正、标准的人才认证机制,满足物流各行业的需求。

[1]吴江虹.对农产品成本核算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398-400

[2]赵英霞.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D].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

[3]朱超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D].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4]计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3):158—159

[5]郭慧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