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越南史学史及中越史学交流的研究
2015-03-18张笑龙
张笑龙
(天津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222)
越南,古称“交趾”。公元679年,唐朝设置“安南都护府”,故又称“安南”。1802年阮福映请求改国号为“南越”,1804年清朝封其为“越南国王”。1838年始称“大南”。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本文拟对学术界有关越南史学史以及中越史学交流的研究状况作一评述,以此或可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 对越南古籍与史著的研究
(一)《安南志略》研究
黎崱,字景高,号东山。本为越南陈朝人,1258年“内附”元朝。《安南志略》是其于14世纪在中国撰写的一部越南史。
武尚清《〈安南志略〉在中国——成书、版本及传藏》[2]一文发表于1988年,其从《安南志略》一书的成书、价值、传藏、版本,以及作者黎崱的生平事迹等方面对此书作了介绍与评论。武尚清认为《安南志略》为志书,又是史书。其实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志书亦是史书的一种表现形式。武尚清还指出,“黎崱根据亲身掌握的知识,参用史籍记载,第一次系统撰集成书,意义是很大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黎崱在越南史学史上的贡献。
关于《安南志略》的成书过程,武尚清指出其成书时间约为1333年到1339年之间,即中国元代惠宗元统、至元年间。武尚清还根据此书的十一篇书序,指出黎崱撰写此书之不易。对于《安南志略》成书于中国,武尚清指明《安南志略》受到中国史学的影响。《安南志略》后来收入到《经世大典》中,武尚清对此评价说:“私人撰述获得了官方承认,且被收入《经世大典》,不但说明了其书的价值和意义,也反映出大一统局面下元朝广搜博采、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武尚清还考证出,黎崱自序落款年代有误,而应是“至元五年己卯”(1339年)。
关于《安南志略》的传藏,武尚清指出:在元代,欧阳玄、元明善等人的审阅、作序,被收入《经世大典》;在清代,有朱彝尊、钱大昕、黄丕烈等学者收藏、校订,被收入《四库全书》;也曾传到日本,而又回传越南。武尚清还介绍了《安南志略》现存的三个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台湾商务影印);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复印本;上海乐善堂铜活字印刷本。
武尚清将《安南志略》一书的价值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可订正正史中的失误,这是因为《安南志略》是由“本地人”写成,其具有“实际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安南志略》中表达了时人对人伦、政治的看法,并概括了中国处理与越南关系的原则。
武尚清指出,《安南志略》成书的客观原因是“黎无军政任务缠身,有物质生活保障,与蒙汉士子交游,可阅读官私藏书”。而对于主观条件,说:“黎博学多才,刚毅豁达,笃志不拔,卒抵于成,本人的主管素质,也是个重要条件。”
武尚清另有《〈安南志略〉校注序》一文,发表于1993年。此文介绍了《安南志略》撰写的缘起。认为《安南志略》对于中越关系史,有重要价值。其认为《安南志略》表现出中越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而这正是两国关系史上的“本质与主流”[3]。
(二)《大越史记全书》研究
《大越史记全书》为越南后黎朝时期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载越南李朝、陈朝的历史,在越南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武尚清《从〈大越史记〉到〈大越史记全书〉》[4]一文发表于1986年。此文首先介绍了黎文休撰修《大越史记》的过程,指出黎文休是以零散的原始史料,融会贯通,重新编写了此书,“是一种创造性、开拓性的劳作”,“开创了正史的编修工程”。其又论及潘孚先对《大越史记》的续修,指出潘书是黎书的续编,并指出:“所述时段相接,所用书名相同,故黎、潘之书,每被后来史家合成并举。”
此文指出,吴士连所修《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正史编纂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奠定了“国史”的基本格局。同时认为胡宗鷟的《越史纲目》约略在潘孚先继黎氏书续撰《大越史记》的同期或稍后。
对于《大越史记》与《大越史记全书》之间的关系,武尚清认为:“黎书、潘书这二部大越史记,原物不复存在。它们已被吴士连‘摄取’、‘融化’在《大越史记全书》中了。”他还通过考察吴士连的“史评”,与黎、潘二人作比较说:“吴氏史评文字较为平稳、审慎、允当,固然与所处地位、政治气氛有关,同时也反映出越南史学之逐渐走向更为成熟的阶段。”
郭振铎所撰《〈大越史记全书〉初探》一文发表于1987年。其指出《大越史记全书》是研究越南封建社会史的珍贵古文献,值得参考和研究。并提出三点见解:吴士连是失职内疚,主动采纳群臣之言,编撰《大越史记全书》的,而非奉黎圣宗之命;《大越史记全书》乃是在前人基础上(指黎文休的《大越史记》、潘孚先的《史记续编》、胡宗鷟的《越史纲目》、武琼的《越鉴通考》——笔者按)以修史的形式写成,而非其重新编撰;《大越史记全书》的传本、目次有所不同。[5]
(三)《岭南摭怪》研究
《岭南摭怪》为越南的一部古文献,其中多神话与传说,而越南史学工作者常常引用,以治越南古代史。
《〈岭南摭怪〉介绍》一文乃越南学者丁家庆、阮玉山所撰,由戴可来译出。该文指出,《岭南摭怪》在李朝、陈朝时开始出现,经过几代学者逐渐完成,至黎朝初年(15世纪末)时,武琼、乔富曾根据前人的材料重新修改,编排并完成此书。16世纪到19世纪,其他学者以武琼、乔富所作为底本,又增加了其他内容。[6]
戴可来《关于〈岭南摭怪〉的编者、版本和内容——评介越南的一部古籍》一文发表于1983年。关于《岭南摭怪》的成书,他指出:“《岭南摭怪》最早出现在李、陈时代。在武琼、乔富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对它进行过加工整理。可惜这些编者的姓名没有流传下来,我们所知者仅陈世法一人。武琼和乔富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重修,编定为二卷,并留下了序、跋。他们的版本成为现今流传才各种版本的底本。所以,人们往往把他们两个人视为该书的作者,认为它是十五世纪的作品。”此外还介绍了《岭南摭怪》有九个版本,共有76个故事,而武琼、乔富所收录的23个故事,是《岭南摭怪》一书的基本内容。并指出该书受中国、印度的影响,“《岭南摭怪》中受中国影响或来源于中国的故事,凡此等等,不胜枚举。大约正因为该书许多故事渊源于中国,广泛流传于五岭山脉以南的‘岭南’地区,所以就名之曰‘岭南摭怪’。”戴可来还批评了越南史学界以《岭南摭怪》中的神话传说来歪曲历史的做法:“他们这样做,完全暴露了越南当局的地区霸权主义野心,使越南史学已无科学性可言,完全堕落成为替地区霸权主义服务的伪史学。”[7]
杨保筠《关于〈岭南摭怪〉的跋文》发表于1994年。其通过解读“《岭南摭怪》后序”,指出:武琼、乔富二人,是分别整理出自己的本子,分别作序的,而乔富的“后序”乃出于后人的改动,试图将两种本子合而为一;武琼整理此书时,应当看到由乔富修订过,并为之作序的本子;乔富、武琼两个本子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对传说故事的取舍不同,二是武琼版本所收故事更接近原貌。杨保筠还认为,“附有武琼序言和乔富跋文的所谓《岭南摭怪》‘全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由于武琼的观点更迎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文人士大夫的情绪,使他的本子流传较广,并使我们认为其版本在前,而乔富的在后”[8]。这就说明,武琼的版本当在乔富版本之前。
(四)对其他史著的研究
《〈天南余暇集〉——一本关于黎朝的典例书》一文是越南学者陈文甲所作,郭振铎译出。该文介绍了《天南余暇集》编撰于1483年,是由黎圣宗下敕谕,诸臣所编撰的。具体编撰人员有申仁忠、郭廷宝、杜润等,他们根据中国《通典》、《会要》编排的方法、内容和精神,于洪德年初撰成一百卷。由申仁忠作序,黎圣宗题四句五言诗。此书誊抄多本,然未加刻印,其后经乱世,遗失散落甚多。只有集一、集九、集十属于原本。[9]
戴可来《评陈重金〈越南通史〉》一文发表于1987年。该文首先介绍了作者陈重金的生平事迹,然后论述了《越南通史》的优点。其指出:《越南通史》一书大体为越南历史勾勒出基本轮廓,可谓一部简明的通史著作;该书取材于越南官修汉文史书及中国正史,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采取平铺直叙的写法,很少空论。此文还批评了陈重金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史观,如不能正确阐释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为法国殖民主义辩护等方面。[10]
于向东、木岚在《阮通及其〈越史纲鉴考略〉》一文中指出,《越史纲鉴考略》的写作方法是先摘录《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中的原句,再征引各种资料,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亦介绍了《越史纲鉴考略》一书的结构、内容,并指出阮通重视地理是受到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还论述了该书的价值所在,指出阮通征引了中国文献,并说:“由此可见中越两国文化交流、中国文史著述传统对越南影响之一斑。”[11]
戴可来、于向东的《关于法国入侵越南的专题史料〈洋事始末〉》一文发表于1998年。该文首先介绍了《洋事始末》的版本。还介绍了绍治,嗣德,协和、建福、咸宜,同庆四个时期所录的主要内容。此文还比较了《洋事始末》与《大南实录》的关系,认为前者是后者所载有关“洋事”内容的专题摘录,然二者亦有不同,并指出《洋事始末》有检阅方便等优点。[12]
二 对历史观、史料学及其他问题的研究
郭振铎《越南史学界关于越南奴隶社会和民族起源问题的讨论》一文发表于1964年。关于越南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奴隶社会的问题,郭振铎介绍了以陶维英代表的认为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的主张,以及明峥为代表的认为越南曾经历过奴隶占有制社会的主张。并且介绍了有关越南奴隶社会起讫年代问题的讨论。郭振铎还介绍了关于越南民族起源问题的三种主张:即陶维英认为越南民族的祖先是雒越人,雒越人是中国周代和春秋战国时长江以南的百越中的一支;文新认为越南民族起源于尼拉美兰人和印度尼西亚人;还有些史学家认为越南民族的起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形成过程。[13]
梁志明《越南史学界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问题的讨论》一文发表于1982年。该文介绍了关于越南是否经过奴隶占有制时期的不同看法,以及在奴隶制时限上的三种不同意见。梁志明还介绍了越南史学界关于越南封建制度形成问题的讨论,以及越南封建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该文还指出文新等人将越南古代史研究纳入越南当局反华仇华和为民族扩张主义制造舆论的轨道。[14]
徐德平编译的《越南史史料的特点和分类概述》一文发表于1988年。该文首先指出越南史史料的四大特点:越接近远古,史料越罕见;1945年以前,越南的文字史料大多用汉字、喃字和法文写成;一些文学家把第二手史料翻版成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难以确定;越南以前的史著中使用越南史料少而单薄。该文把“古中代越南史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语言史料,以及口传史料四部分介绍;将越南近代史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语言史料,照片、电影片和录音史料来解释。[15]
李焯然《越南史籍对“中国”及“华夷”观念的诠释》一文发表于2008年。该文指出越南10世纪以来接受中国儒家学说,至陈朝时受程朱学说影响较大。而“中国”观念的形成,与越南的儒学背景和史学上的正统观念密切相关,朱熹的《通鉴纲目》是越南史学正统论的依据。李焯然认识到,越南虽然在文化上深受中国儒学影响,但政治上却具有反对中国的情绪和民族意识。其还指出越南虽然称其周边的民族为“夷”,却又不能接受别人称自己为“夷”。[16]
三 20世纪80年代对越南史学界歪曲历史的批评
杨立冰《评越南史学界对越南古代史的“研究”》一文发表于1983年。该文批评越南史学界主要从自称越南是“人类的摇篮”、自封越南是文明古国、鼓吹古代越南是东南亚的文化中心三方面来编造越南古代史。[17]
杨立冰的另一篇文章《评越南史学界歪曲中越关系史的几个谬论》发表于1985年。该文对越南史学界的五点谬论做出批评:文郎国疆域北至洞庭湖论;越南从古至今从未侵略过中国论;中国自古侵略越南论;黑旗军是流寇论;中国限制越南革命胜利论。杨立冰从上述五个方面揭示出越南史学界蓄意反华的意图。[18]
此外,时轮的《越南史学界煽动越泰两国间的民族仇恨》一文指出:越南当局惯于利用历史问题来煽动民族仇恨,来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从此立场出发,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恶毒攻击中国等国家。[19]
四 有关中越史学交流的研究
朱云影在《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一书中,考察了越南历朝的史学著述,认为越南史学受到中国史学的影响:一是褒贬劝诫的书法,成为越南史家遵奉的圭臬;二是《春秋》别内外、辨华夷的精神,使越南史家起了强烈的反应,亦成为越南人“驱法复国”的精神基础。[20]p18-20
李未醉《古代越南史学对中国史学的继承与创新》一文发表于2004年。该文指出越南古代史学继承了中国史学表现在两方面:体裁上,越南史著借鉴了中国史籍;史学思想上,越南史著继承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李未醉还认识到,越南史家结合本国实际,有所创新,有自己的编撰体例和编撰方法,亦有创新的观点。[21]
[1]戴可来.越南历史述略[J].东南亚纵横,1983,(1).
[2]武尚清.《安南志略》在中国——成书、版本及传藏[J].史学史研究,1988,(2).
[3]武尚清.安南志略校注序[J].史学史研究,1993,(4).
[4]武尚清.从《大越史记》到《大越史记全书》[J].史学史研究,1986,(4).
[5]郭振铎.《大越史记全书》初探[J].东南亚纵横,1987,(1).
[6][越南]丁家庆,阮玉山,戴可来译.《岭南摭怪》介绍[J].东南亚纵横,1982,(1).
[7]戴可来.关于《岭南摭怪》的编者、版本和内容——评介越南的一部古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8]杨保筠.关于《岭南摭怪》的跋文[J].东南亚,1994,(1).
[9][越南]陈文甲,郭振铎节译.《天南余暇集》——一本关于黎朝的典例书[J].东南亚纵横,1983,(4).
[10]戴可来.评陈重金《越南通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11]于向东,木岚.阮通及其《越史纲鉴考略》[J].东南亚纵横,1991,(3).
[12]戴可来,于向东.关于法国入侵越南的专题史料《洋事始末》[J].东南亚纵横,1998,(1).
[13]郭振铎.越南史学界关于越南奴隶社会和民族起源问题的讨论[J].史学月刊,1964,(9).
[14]梁志明.越南史学界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问题的讨论[J].东南亚纵横,1982,(3).
[15]徐德平.越南史史料的特点和分类概述[J].东南亚,1988,(2).
[16][新加坡]李焯然.越南史籍对“中国”及“华夷”观念的诠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7]杨立冰.评越南史学界对越南古代史的研究[J].学术论坛,1983,(2).
[18]杨立冰.评越南史学界歪曲中越关系史的几个谬论[J].东南亚纵横,1985,(1).
[19]时轮.越南史学界煽动越泰两国间的民族仇恨[J].东南亚纵横,1986,(2).
[20]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1]李未醉.古代越南史学对中国史学的继承与创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