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5-03-18武婷婷唐加山
□ 武婷婷 唐加山
保险精算是依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对各种保险经济活动未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性、估价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我国精算教育的起步源于20世纪末,北美精算师协会与南开大学在1988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精算学硕士研究生,湖南财经学院于1991年首次招收保险精算本科生,这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保险精算教育的正式起步。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保险精算教育也随之日益发展壮大。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这一热门词汇,近年来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掀起了一股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在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本文针对南京邮电大学统计学专业中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希望结合现代化大数据的定位,分析合理科学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设计出学生可以接受的授课进程,使得课堂的培养更适合现代精算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一、保险精算发展的现状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精算学教育常常被学校纳入越来越宽泛的学科领域,我国高校主要分布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金融专业、计量经济学专业等。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理学院统计学系的专业课中就含有保险精算课程。笔者作为一名保险精算课程教师,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历,分析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方法难以适应大数据信息。保险精算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预测学科,用过去的统计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结果,保险精算中产品定价一直是业内人士最关心的内容之一。传统的定价方法中,往往只依据以往索赔资料和简单数据元素即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呈现爆炸式累积,成百上千种的数据出现在资料中,需要据此来进行分析、定价并预测索赔。在当今的社会中,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繁杂的数据层次、各种各样的因素或数据都可以影响理赔的概率,使得传统的经算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远。
(二)忽视大数据背景下教学实验环节。目前学校的保险精算课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往往都惯于用传统的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甚少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复杂运算。对于EXCEL、SPSS等软件的计算功能缺乏了解,即使有人熟悉EXCEL、SPSS软件,对于如何处理数据也没有掌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能要同时处理海量数据,就财险来说,各种各样的因素或数据都可以影响理赔的概率,因此简单依靠计算器来处理数据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学生要想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作,必须学会使用多种软件平台来综合处理海量数据,这就要求平时的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地重视实验教学。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在大数据背景下,实践环节仍然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相对薄弱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模型驱动脱离精算实践。现有的实践教学没有以数据为出发点,反而通过一系列模型的建立来验证模型本身的意义。这样的思路顺序无法适应大数据的要求,因为建立模型是为了处理现实数据,不应该以模型本身作为出发点。二是现有的实践教学中,通常归类为实验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传统的各种数据分析软件如何来处理数据,然而真正的保险精算是需要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对产品进行定价,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海量的、复杂的,需要进入实际的保险精算中去学习。
二、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保险精算教学改革设想
(一)培养大数据精算思维。在大数据时代,精算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正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大数据时代研究的精算数据是多层次、高复杂的。精算思维除了培养传统的同异思维、均值思维、动态思维、关联思维等,还要培养学生大数据思维,其中包括容错性、复杂性。思维的建立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强实验教学夯实教学效果。精算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更需要有软件的支持,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软件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精算问题,以实验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软件使用方法是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明确了精算问题本身,也掌握了所需的软件分析数据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采编与分析法,让学生自己自由组队,在实际生活中采集课程相关的保险案例,过一段时间上交案例分析报告,案例采集的过程主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精算方法和精算知识。实验环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实例,教师可以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启发学生创新式思维。另外,每次案例采集和实验,让学生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学生及时反馈教学内容理解和接收程度。
(三)引入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保险标的和保险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以车险为例:传统意义下,保险公司依据驾驶者驾龄、往年驾驶资料、出险次数、交通违规情况等数据资料对客户进行分析,产生车险产品类型的定价。如今,基于大数据,一些车商提出了车联网计划,实时收集车辆的信息。在车主允许的前提下,保险公司可以实时采集到大量有用的数据用来车险定价。由此,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使得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中,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精算业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好可以深入精算公司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学校在此方面也要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强有力地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大数据背景下的保险精算教学中,不能只是依靠死记有关定理、概念和公式,而应该强调以基础原理与知识点为依据的大数据精算思维,结合其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教师来说,教好精算课程的标准是教会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且运用精算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保险问题。对学生来说,学好精算课程的标准是能够依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或最优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陈倩.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
[2]张宁.大数据背景下寿险产品定价与创新[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
[3]孙佳美.精算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教育经济,2011
[4]白锋.大数据时代的寿险精算[J].保险实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