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及其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2015-03-18王奎武
□ 潘 赛 王奎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创新能力已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将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甚至国家竞争力。因此,归纳总结已有的产业创新的相关理论及其能力评价研究,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产业创新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更科学有效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了解我国产业创新状况以及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着力点,进而指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二、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最早开始关于产业创新实证和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产业革命的研究和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产业创新思想开始萌芽。1960年坎宁安在《产业创新》中初次使用“产业创新”一词阐述产业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1987)在他的专著《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首次系统地提出产业创新概念,他认为产业创新是一个包括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系统的概念,初步奠定了产业创新理论发展的基础。Malerba在Nelson等提出的进化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进而建立了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他认为产业创新系统由知识和技术体系、各个行为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网络与制度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共同进化从而引致产业创新。波特(2002)认为产业创新就是在人力物力资源相对其他资源具有一个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即一个国家产业转移的能力。Peter Fenn(2006)经过很多研究得出企业战略带动产业创新的观点,并论述了企业创造性战略的动机、战略施行遇到的阻碍、技术扩散等。我国对产业创新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实证研究,严潮斌(1997)最先真正提出“产业创新”的概念,并且对其背景、主体、目的等进行了阐释。关于产业创新的内涵,学界没有明确一致的界定,陆国庆(2002)认为产业创新的本质是产业突变,企业冲破固有的产业约束,运用各种创新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就是产业创新,也即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转换和改造与微观层面的企业产业转型。管顺丰、胡树华、石永军(2004)强调产业创新中技术创新的重要地位和政府的重要创新主体之一的作用。罗积争、吴解生(2005)认为产业创新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或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几个大型企业积极牵头产业内企业展开创新活动,或者单个技术领先企业通过技术扩散而实现产业内的共同创新。简言之,产业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的集成创新。杜义飞、陈新有(2007)等基于价值结构和价值二维关系两个方面界定产业创新,张贵(2009)则主要依据产业转型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定义产业创新,进入产业创新研究的新领域。王明明(2009)总结了产业创新系统机构模型的五个方面,分别是系统目录、技术系统、组织系统、制度系统以及系统环境,他认为技术系统是系统模型的核心,组织系统是系统模型的主体,而制度系统则提供保障。刘光智(2012)进一步研究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技术要素、组织要素、环境要素。
国内外不同学者主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需要对产业创新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对产业创新的认识也由简单的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上升到复杂的系统、集成创新。同时在产业创新理论方面也从最开始集中在产业创新概念、特征等基础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产业创新政策和面临的挑战的应用理论研究。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产业创新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但是大多数研究强调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在产业创新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产业创新领域研究的发展,学者们更倾向于强调产业创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对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在产业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研究如何有效地评价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是中观层面的系统整体创新能力,不单单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总和,也包括产业内与创新相联系的大学、科研单位、政府等主体的创新能力的综合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如何对产业创新进行评价,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一直是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新能力观,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产业创新能力,综合分析现有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基于两个视角评价产业创新能力。
(一)基于创新构成要素的视角。产业创新能力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的系统的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分解成对创新各项子能力的评价。巴顿(D.L.Barton)认为创新能力主要是以人才、技术、管理资源为核心。Lang E.Westpkal则在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还特别提出技术与信息获得能力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曹崇延、王淮学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分为R&D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几个指标类。吴秀娟(2009)从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和产业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构建了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董爱军(2011)以信息产业为研究切入点,按照产业创新的主要内容设计以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及衍生能力、产业链、产业集聚创新能力为支撑功能的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王珊珊(201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开放式创新,认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扩散能力4个维度构成开放式创新能力。总的来说,基于产业创新构成要素视角构建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以技术创新研究为主,包含组织管理创新、人才等资源创新、环境及市场创新,这种根据创新的构成要素及其进一步分解指标的评价方法也被许多学者认同和运用。
(二)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创新是一系列环节相互联系的完整活动过程,综合评价各个环节的创新能力可以系统分析评价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早期的国内外学者一般从研究与开发(R&D)投入量和产出量的角度评价产业创新能力,比如Scherier(1983)认为R&D投入量和产出量是测度创新能力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但是R&D投入量难以完全从原有的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R&D产出量也不能反映减少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创新。可见,仅以简单的R&D投入产出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产业创新能力。后来学者便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孙细明(2003)从整个创新过程着眼将评价指标分成创新的投入、管理、营销、产出能力和研发能力、产品生产能力六个方面。田依林(2009)从技术创新过程分析筛选出评价指标集: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出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宁连举、李萌(2011)从三个方面构架指标体系:创新活动投入、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活动产出。马澜(2012)也认同产业创新能力涵盖了从产业创新投入到产业创新产出整个过程,并引入系统观念,将投入和产出所受到的政策环境、科技环境等环境要素考虑在内,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与上述从创新主要构成角度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基于创新过程视角的指标体系更具体地到包含到创新产出的指标内容。
由于各行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重点不一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除了上述基于创新构成要素和创新过程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有学者从知识管理创新的角度评价产业创新能力。但是,在对产业创新能力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产业内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创新能力的研究,对产业内外相关因素的协同创新不够重视,忽略了创新协同能力对于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从上述国内外在产业创新理论研究和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随着产业创新领域的发展和系统论、竞争战略论的成熟,学者们也开始从产业整体层面把握产业创新的研究。而现有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各学者根据研究目标和重点的不同构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少学者都是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或者是着重考虑投入产出在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中的作用,少有考虑产业竞争力及外部创新环境因素等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与产业创新及其能力评价的研究应该顺应时代,一方面,以协同创新为视角,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多层次、系统的、产业内外部协同的评价方法及实证的研究,提高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化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系统,更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对称,适应变化迅速的市场需求,进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Freeman.Technology Policy and Ee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M].London:London Pinter,1987
[2]Malerba F.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2:247 ~264
[3]Peter Fenn.Strategy[J].The Motivation for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Innovation,2006,6:173 ~185
[4]严潮斌.产业创新理论及其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1997
[5]陆国庆.产业创新的生物学基础[J].经济评论,2004
[6]罗积争,吴解生.产业创新:从企业创新到国家创新之间的桥梁[J].经济问题探索,2005
[7]王明明等.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中国石化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
[8]刘光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9]吴秀娟,吴诗禾,黄和亮.浆造纸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
[10]董爱军.信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模型与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1
[11]王珊珊,任佳伟.开放式创新下新兴产业创新特点与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12]田依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
[13]马澜.江苏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
[14]徐丰伟,刘军.协同创新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商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