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与内容探索
2015-03-18李文韬
□李文韬
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社会服务是其基本职能所在,与此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客观性需求。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研究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开始加强对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视,并实现了其作用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社会服务概述
社会服务主要是指:运用劳务提供形式,来帮助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内涵可被分为狭义及广义两大部分。其中狭义的社会服务主要是指:直接以改善社会成员日常生活多方面福利为目的而提供的各类服务,主要包括基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而广义的社会服务则是指生活福利性、社会性及生产性的服务。其中生产性的服务主要是指:物质生产所需服务,如能源提供、信息传输、材料运输、科技咨询等。而社会性的服务则是指,为整个社会运行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如文教卫生、生活保障、社会管理等。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的指针,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将提升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能力作为中心,高职院校可与社会政府、企业相互交流沟通,提供多种社会服务。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及内容
(一)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服务模式。所谓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服务模式是将企业发展中的订单生产概念予以借鉴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依照自身发展对于职业岗位需求,与校方签订好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一同选拔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一同组织教学等多方面教学活动的一种办学模式。此模式的核心重点在于:供需双方在签订好用人、人才培养协议之后,双方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式关系,两者职责完全明确,即小企业保证录用培养合格人才;而校方保证依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此社会服务模式的建立,是完全面对社会企业所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明确,其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职业素养良好形成,形成了学生与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充分展现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可实现校方、企业、学生的多赢。
(二)岗位技能再培训社会服务模式。现今社会科技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内容所具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及技能已无法更好地跟上社会技术的发展脚步,满足其发展需求。所以,企业需加强开展针对企业老职工的岗位培训活动,在帮助有效减少企业生产所需资金费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及专业技能水准,以此为储备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助力。而高职院校中,具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新型的设备及技术标准,再加上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实训基地等资源,更是能够为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培养及新员工专业技能水准的提升提供助力。在此社会服务模式应用中,学校可提供充足的岗位技能培训,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变当地的人才结构,提升整体的技能人才队伍水准。在高职院校中的工程师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等资源均可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1]。
(三)校内资源集中共享化社会服务模式。
1.提供集中丰富的人力资源。第一,为政府及行业企业提供校内专家式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出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性,校内的专家、教师为当地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帮助,参与针对行业发展、区域规划等问题的讨论、决策活动,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专家服务。第二,为社会志愿者服务。校内具备专业技能的师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会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技能服务,如在社区中开展家用电器修理活动,或是开展面向社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现如今较为常见的社会服务活动有三下乡、服务新农村等。
2.共享稀缺教学资源。将高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实施对外开放处理。对校内的实训资源实施整合优化处理,进一步拓展现有的实训室功能,实现校内资源与合作企业的共享,对其实施统一化的调配管理,提升一些稀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向社会市民开放校内的图书、网络资源。
(四)对口支援及交流社会服务模式。遵循相互尊重、坦诚、合作、务实的原则,应用对口支援及交流社会服务模式,与其它高校之间建立好相应的支援、交流关系,可为合作双方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为了确保合作双方之间获利的最优化,促使其双方达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目的[2]。针对于此,需注意做到知己知彼、逐渐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及手段。一是要“请进来”,积极邀请一些对方院校的对口系专家来院开展职业教育新兴理念培训,邀请一支专业教育团队来院开展双师培训。与此同时,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对方院校学生来院跟班学习及技能培训。二是需做到“走出去”。积极组织由院内的专家、骨干教师及相关人员组织的师资团队,前往合作院校中开展对口的支援、交流活动。与此同时,还需注意指导合作双方互相指派管理人员及教师至对应岗位之上开展挂职锻炼。
(五)职业教育集团的社会服务模式。职教集团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企业、其它社会力量,属于一种自主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组织团队。现今各高职院校在其发展中,专业齐全,无法更好地突显学校发展特色[3]。职教集团的建立,可帮助充分集合各院校之间与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突显各自特色,为集团提供一个优质性的教育资源,积极建立好集团内部的服务体系,实施知识品牌战略,为更好地解决校内课程资源无法共享、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割裂等问题提供助力。依照宽口径设置、模块组合、大菜单选择工作思路,实现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进一步将职教资源应用效果扩大,服务于行业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对于企业而言,职教集团其实既可作为企业人才的资源库,又可作为企业的人才供应方,实现人才供需之间存在距离,依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做好打包配送工作,采用全面化的方式,积极满足企业发展中对于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教集团便是为毕业生提供广大就业机会的大平台,且是院校的师资库,可帮助有效培养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为就业、培训提供丰富的社会服务。
三、结语
在现今高职院校发展中,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是主要工作之一,其相应的模式建立探究工作依旧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有部分社会服务模式在应用中依旧处于探索、完善阶段,需借助社会政府机构的帮助支持,并配备相应的规范政策。针对于此,各高职院校需做到主动发挥优势,明确办学模式,突出特色,为社会、企业提供丰富有效的社会服务。
[1]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 职教论坛,2012,36:8 ~10
[2]刘扬.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J]. 成人教育,2011,8:87 ~88
[3]王磊.高职院校三种社会服务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2: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