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15-03-18□陈洁
□陈 洁
学分制度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种,它是通过学分计量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高职院校的学分制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学分制的管理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高职院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分制管理建设,但由于高职院校是由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高校以及职业大学转变而来,高职院校在学分制的管理上主要是模仿普通本科院校学分制,这种做法虽然让学分制在高职院校中勉强实施,但是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高职院校授课内容大多是本科基础基础教学缩略版,既没有多少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多少实践操作环节供学生操作,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积极,教师也失去教学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需对现行学分制进行改革与完善,从而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色学分制管理体系。
一、高职院校学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学分制度与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考试制度、选课制度以及学籍管理制度等相关教学制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高职院校中缺少任何制度都会造成学校管理混乱。
(一)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比如说:课程的名称不太规范,同样的课程在相同的专业内出现不同的学分,课程代码不能标准统一,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课程名称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课程学分计算的结果也出现了差异,课程出现了多种编码等混乱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管理是沿用了原有中专方式或者是抄袭本科学院方式,从而缺乏实际内容,导致教学计划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是学分制度制定的起点,而学分制在起始阶段就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在以后的实施运行中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因此只有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二)考试制度的不健全。考试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手段,学分制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以及实施的质量如何完全取决考试制度,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试制度并不是很健全。一是闭卷考试方式的弊端,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试方式仍然是采取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比较侧重考试学生的记忆,而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很难评价,而学生的这些能力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关键所在;二是考试环节的形式化,任课教师在对考试试卷命题时,仅做表面工作,阅卷分析更是形式化,而且不管是考试命题还是阅卷都是任课教师独自完成,缺少考试过程中的必要监督,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三是考试系统比较落后。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仍旧采取传统的手工操作或者计算机单机管理,导致考试管理无法实现科学化、高效化。而考试制度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学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选课制度的不健全。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通过让学生选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高素质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选课过程中,由于选课的数量有限,课程层次不齐以及课程供需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导致选课制度不能顺利实施,这种不科学的选课制会造成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课,但是为了凑学分专挑通俗易懂或者是比较喜欢的课程,直接导致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失去平衡。而在选课制度实施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必要的约束与监督,造成学生出现不认真学习的情况,比如说迟到早退,逃课的情况。
(四)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学籍也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户籍。在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制度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转专业、重修、复学以及中途休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籍管理变得复杂,频繁移动,如果没有健全的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这种频繁的异动就会难以进行管理,导致学籍管理出现混乱,这就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秩序更难管理。
二、改革高职院校学分制度的对策
对学分制相关的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是保障学分制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那么就要从教学计划管理制度、选课制度、考试制度以及学籍制度入手进行改革与完善。
(一)改革与完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管理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分制为主体,注重管理的整体性、操作性以及衔接性等问题,高职院校根据不同的专业定制不同的教学计划,也可以根据同一专业中的不同课程设置制定具有差异的教学计划,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二是教学计划管理要确定开课课程、顺序以及课时,需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三是要保证教学计划在特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以及执行时的严肃性,对于已经公布的教学计划不能随意更改,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理由并提出修改的建议,由教务部门审核与主管校长批准才能实施;四是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名称、代码、学分、适应专业以及适应学期等都要有统一的标准。
(二)改革与完善选课制。一是重新整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淘汰过时与不切实际的课程,同时增加课程数量以及类别;二是设立核心课程。高职院校要设立核心课程并将核心课程融入到选题模块中去让学生进行选择,核心课程的设置要注意知识的交叉性、分类型、层次性,使之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三是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力度,导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并充分发挥导师管理监督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避免学生出现不认真学习的情况。
(三)改革与完善考试制度。一是改革考试方式,将学生平时的作业、技能测试以及综合素质都纳入到考核中去,并与最终的闭卷考试相结合,共同计算学分,对取得国家相应证书的,相关课程可以不再经过考试;二是改善命题环节,命题目标要紧密与教学目标联系,可以请相关行业人士与任课教师共同协作进行命题,或请校外专家学者对课程考试进行抽查或者是质量评比,同时高职院校要收回命题权,实行全校或者是全系统一命题,从而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三是在考试管理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等进行考试管理,从而提升考试管理成效。
(四)改革与完善学籍制度。一是要以人为本进行管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籍制度更好地为学分制服务;二是学籍管理人员要不断研究学籍管理的方法与管理规律,对于出现学籍异动的情况要深入细致了解出现异动的原因以及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控制异动的规定或者是操作程序;三是放宽学生的学习年限,对于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对于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允许学生分阶段性完成学业,从而使学籍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总之,与学分制相关的教学制度,不仅只有这四项制度,但是这几项制度是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与需要,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才能促使高职院校学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但是不管是学分制度还是相关的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都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自身特色,不断改革与完善学分制的管理方式以及思路,建立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学分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1]伍建桥,杨文涛.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1
[2]姚庆文,丁辉.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和导师制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