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3-18贾树文杨婷婷
□贾树文 杨婷婷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越来越苛刻。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学生生源的特点和就业趋势,紧跟时代和地区特征,积极制订和修正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尽可能做到增强学生的实践和自己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得他们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力。本文将从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已经采取的措施方面阐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自身的教学定位所决定。学校的校训是“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这也就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接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地方的人才需求做到一个合格高校所应做的事情。教育的产出最终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产出是无意义的,高等教育一定要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适应。目前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多样化的,教育所产出的人才必须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自我发展,培养出社会更加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良性循环。
(二)信息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伴随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其发展,可见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紧跟社会的步伐,加快自身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层次,更多类型和更多样的理论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应用型人才。
(三)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而社会对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的素质要求却相去甚远,质量上远远未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数量上却远远超出目前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就业职位数,这种目前无法调和的矛盾急需高校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和教育教学水平,尽可能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能够极大贴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模糊。虽然教育部已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全方位的定位和详细的说明,但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把此当成主要事情来做,只是机械性产出人才,没有真正考虑产出的销路和社会的真正需要,完全是把自己装进笼子里进行自我为中心的定位产出。他们大多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一致性、简单化和空洞化。各个新建本科高校之间相同专业或是相同性质的学校不同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都几近相同;大都存在多数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或是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应用,进而导致整个培养结构体系的不健全;更为关键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阶段目标不明确,没有突出自身特色的培养方式,没有进行社会的深入调研就想当然地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导致目标一开始就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二)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现实中,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了,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真正考虑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只是一味为了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最终使得实践教学没有跟上,空洞乏味的理论缺少了实践的调和和支持,最终淹没在学生的课堂瞌睡中。
(三)缺乏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就是将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综合创新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校企合作是开拓学生实践的最好机会,能够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才能够更好地起到理论结合实际的效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慕课建设应用与管理及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 ﹞3 号文件)公布以来,学校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先从公共课开始大力推动慕课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通过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综合应用慕课资源,不断创新校内和校际课程的共享与应用模式,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积极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目前,学校的思政课建设已经开启MOOC 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并实时关注学生的讨论内容,防止方向偏离课堂主题。在尝到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甜头后,教师们积极将刚刚学习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实践用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紧跟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整合校内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探索传统教育与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全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开拓学生的实践空间,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校积极与各个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实践合作基地建设。学校积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机遇,广泛与各大星级酒店建立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让学生从课堂上面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的检验和锻炼,并安排专业课教师走进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以便能够更好地给予他们理论上的指导,并聘请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定期给实习生们实际经营的指导和培训;在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上,学院也大胆创新,将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加入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中去,这样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不再仅仅是理论的堆积过程,更多的实践知识将会丰富到毕业论文中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熟悉和适应程度,从而就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四、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只争朝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各个新建本科院校,积极结合自己的地域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的实践机会,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跟社会的接触机会,从而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社会需要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11
[2]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重庆新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王佳惠,赵金辉.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