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18黄海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导师应用型

□黄海鸥

一、引言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通过当前高校形势不难看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当是高校转型改革的主力军。当然,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绝非易事,通过对现有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其阻力还是很大的。

二、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阻力

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阻力重重,到底有哪些阻力呢,这些阻力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认为主要有三大阻力。

(一)定位不明确。首先一个最致命的阻力就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定位不明确。一些学校没有搞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不知道他们的学生需要什么?不确定他们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教育?这类学校大多近六、七年刚刚经历过本科评估,评估之前是在忙着迎接评估,评估通过之后又按照评估专家的意见整顿教学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没有料想,整顿工作似乎还没有尽善尽美,结果却又要开始改革。挑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搞得他们目不暇接,气喘吁吁。还没来得及弄清楚他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就已经被涌进改革大军中了。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一些院校目标不明确,那么这样的学校应该做的功课很多,甚至比评估还要多,还要关键。因为这关系着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就业质量,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教师已固化的教学观念。第二大阻力就是教师的观念的转变。近几年高校教师在学校顺利通过评估之后,上进心日益增强,教学、科研两手抓,学习上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工作上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努力抓紧机会努力提高自身学历。结果教师学历整体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一听到“应用技术型”,学校反而“降格”了。原来以为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将来都是“白领精英”,没成想“白领精英”即将变成“蓝领工人”了。之前做的知识储备有一些白白浪费了。搞不好,还得到企业去向理论水平远远不如自己,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拜师学艺。对于新的改革任务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三)教学设施和资源落后。没有与改革配套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可以称为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第三大阻力。由于种种原因普通本科院校原来的实验室教学资源大多都是模拟环境,更有甚者实验室配备的条件只允许做最基本的实验,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需求。另外,由于每个普通本科院校都有各自特点,而应用型本科也没有可以效仿的模板,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对于学校上下各个层次来说,犹如一本天书,无从下手。

三、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重新定位。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重新定位,只有定位明确,方向才能正确。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方向的特点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在降低学生的理论学习模块学时的同时大幅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模块,而且很多课程应该开设独立的实践模块。一些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时由于种种原因总想着保留一些理论课程,实际上这样是片面的、荒谬的,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是考虑学生就业需求的培养方案,而且是大部分学生的方案,其余的需求都可以忽略;正是因为很多培养方案制定者考虑太细、太全面才导致培养方案制定得不实际,偏离应用型。高校应该走出去,到工厂去、到企业去看看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另外,学校决策者在重新定位前,可以借鉴已经转型成功的本科院校;但是不能照搬照抄,每个学校还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这样,不仅有借鉴,还需要加入新的思考、新的举措、新的标准等等,而且还要敢于大胆实践,这样才有希望转型成功。

(二)聘请企业导师。这几年,很多人认为要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是一个加速转型的好办法。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样可行,因为这样既节省开支,又能够开拓教师们的视野,把企业的一些技术经验带到学校中,因为好像投入一次,让教师出去进修,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其实不然,除此之外,似乎还忽略了一个问题,有些领域的前沿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如若想跟上前沿的步伐,那恐怕教师每年都要出去学习、进修,那成本岂不是很高;而且学习的时间长了,放在教学上的精力也就少了。可见,派教师出去进修真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

那么,聘请业界导师呢?业界导师能够直接把在企业工作和项目开发的最新最宝贵的经验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校园就接触企业的理念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这样,毕业便马上就能就业不再是难事,这绝对是提高学生和教师实践技能的捷径。而且,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让业界导师在学生中边培养边挖掘理想人才。如此,则学生有业可择,企业有人可用,实则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当然聘请业界导师对于一些学校也是有局限的,例如公立院校,由于资金有限,聘请导师不大可能;另外,聘请导师也受地域限制,对于一个工科新建本科院校,如果坐落在工业园区,聘请导师的地域优势就很大;反之,如果校址距离工业园区很远,聘请导师的难度也更大。此外,企业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人才也并不理想,因为培养方案是由学校制定,并不一定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

(三)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另外,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已运行多年,但是一般都提倡在学生毕业前或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然后由培训企业推荐就业。据调查,这种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然而,这种模式运行了几年后也逐渐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局限,因为学生很难在短期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方向,往往是为了就业而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学生即便就业,就业后很快就会失业,或者就业质量不高。校企合作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代替现行的校企合作方式,或者说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亟待升级以满足新形势下本科院校的转型以及学生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

这个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更深程度的合作。合作的具体模式应该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具体需求来拟定。例如,企业可以直接投资在学校建一所实习基地,供学校教学用,然后学校和企业工作人员根据双方需求重新修改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企业派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学校将项目开发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企业导师一起切磋、学习。教师在和企业导师共同学习一阶段后,企业可以聘请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教师继续在学校授课或者到企业工作。这样下去,学校的教师既有机会到企业学习、工作,又能回到学校将自己在企业学到的开发经验传授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培训了老师,提高了老师的待遇,实在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导师应用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导师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