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索
2015-03-18□王璐
□王 璐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长,为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各部门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其中,高校毕业生是重点群众中的主力,所以,对其进行相关的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
“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在1908年首次被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提出。在我国,清华学校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职业指导是由提供指导一方根据需要指导的一方的个人与职业相关的背景,围绕其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诊断、分析、评估、判断,为其提供职业咨询、职业辅导、职场导航等服务,共同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现在讨论的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的职业指导,最接近于就业指导。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职业指导的范畴包括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还有涉及到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二、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各大高校也相继设立和完善一些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或是新增设了具有职业指导功能的招生就业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职业指导机构不成熟。大部分的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主要为招聘信息的发布、就业协议的签订、工作劳务派遣等方面的服务。从思想上来说,这些机构侧重于单一的职业指导,并没有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也不能切实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积极给予个别性帮助和个性化建议。从行动上来说,这些职业指导机构虽然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和比赛,但只有参赛选手会按规定准备材料,并没有使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其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这些高校机构会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展开专门的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由于临近毕业,时间仓促,培训时间很难统一和保证。
(二)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不够完善。我国在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一般由各年级的辅导员、校学生就业办的管理人员等负责。辅导员日常的琐事非常多,由于受到其他工作安排的冲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授课时往往缺少时间保障,难以全身心投入;就业办管理人员虽然主要负责职业指导工作,但人员背景迥异,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职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当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激增,并且高校担任着为国家培养先进人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任。怎样把一名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的一点依赖于在校期间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客观对待就业形势,积极就业,合理择业。由此可见,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教育保证学生的思想建设,让学生对自身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引导作用。
(二)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今社会,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被社会认可。所以,各类高校有必要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已经毕业学生的工作动态进行跟踪调查,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努力实现校企合作,明确市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和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仅如此,各大高校要对市场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这样才能明确教育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理念,做到与市场需求接轨,培养出适合社会的优秀大学生。各大高校在此基础上相继蓬勃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有利于维持国家稳定与促进社会和谐。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问题又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毕业生是否顺利毕业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在校生进行的职业指导教育有效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且保证了就业质量。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与人才储备,因此,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对他们的就业进行多渠道的引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改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职业指导机构和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对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是构成高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高校应针对各个专业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内容体系。比如一年级的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和本专业学习的未来职业定位;二年级学生的教育重点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从职业探索和职业规划入手初步确立职业的发展方向;三年级学生的教育重点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四年级的重点则放在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介绍与指导,帮助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提高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二)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虽然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其发挥的功效还远远不够。职业指导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设置,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且与学生的专业课程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指导体系,切实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去。为了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还应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准入关口严格把关,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与时俱进的培训,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另外,为了保证职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应设立灵活的监督机制,确保职业指导工作高效廉洁运行,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三)针对就业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职业教育。由于学校自身定位的重点不同、学生专业特点的差别以及学生个体本身的需求不同,可能造成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对薄弱的环节。高校应重视已经就业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职业指导的教育漏洞,为在校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并且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定期指导,如:个人面谈法、报告会法、讲座法等。合理有效的职业指导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加强自我管理,尽早做好规划,在未来就业、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的需求不断对高校的教育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使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进步的人才,这是教育界一个新的话题,需要去不断摸索、创新。将职业指导贯彻落实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去,让每一位大学生受益,才是职业指导教育的关键。
[1]未柳等.职业指导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现代妇女,2013
[2]李晓华.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新体系的构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朱薇薇.浅谈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能力[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4]朱粱.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