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弗洛姆异化理论视角分析当前消费异化现象

2015-03-18刘晓欣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弗洛姆消费行为

□刘晓欣 高 翔

一、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及其根源

一种新理论的形成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继承和批判的过程。异化一词在西方历史进程中发展悠久,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使异化观念深入人心。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进行了继承和批判,在《第一手稿》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阐述异化,从四个层面剖析异化。不难看出,马克思已然进一步地摆脱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当中的思辨与抽象传统,渐渐地转移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正轨。具体来讲,首先,劳动者与劳动者异化,其次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再次是人和自己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最后是人和人之间的异化。

弗洛姆,20世纪杰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作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的思想来源兼容并包,思想体系十分复杂,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的异化学说、社会批判理论及东方的禅宗思想等。弗洛姆经历了风雨动荡的20世纪,当时的西方社会正处在信仰缺失中,一方面战争的影响,尤其是二战后美苏两强争霸,导致了人们对人性和道德的怀疑,旧的宗教狂热已十分罕见,而新的信念还未建立起来。另一方面,欧洲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看上去,人们好像是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某种意义上,人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和机器的附属品,失去了个性,失去了人本身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人不仅在生产中被机器所控制,庞大的官僚机器、形形色色的传媒机器等“匿名权威”也在操控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品经济成为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一大凶手,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

在《健全的社会》中,弗洛姆将矛头指向了20世纪西方民主制度下的工业社会。对这一社会的论述,围绕着弗洛姆自己的异化理论展开。工业社会所塑造的社会性格,是一种异化的性格。所谓“异化”,就是人疏远了与自己的关系,丧失了自我的意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无处不在:人们与自己的工作疏离,不再感受到创造者的成就,而只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齿轮而运转;人是为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而非产品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才被生产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为有用程度的衡量,带来隔阂与冷漠。

弗洛姆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他的思想批判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同时参考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异化理论中,关注的是宏观领域,过于强调经济和政治因素,而忽视了个人的心理和道德层面;弗洛伊德则忽视了人的社会性,过于重视精神领域的研究,而忽视了政治经济对人的影响,同时也过分强调个人的心理因素,理论视角过于局限。所以,弗洛姆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综合起来,并进行批判的继承与发展,进而发展出自己的消费异化理论。[1]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弗洛姆把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进行了延伸,他把异化理解为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进行了总结,即人在把握世界的同时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自身主体性。将自己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相对立,最终这种对立的状态变成一种反作用力作用于自己。不难看出,弗洛姆把异化定义为一种人的主观感受。

总的来讲,弗洛姆的异化观念可以定义为“人作为与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接受地去体验世界和他自身”。弗洛姆异化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他将异化这个理论从存在论的范畴延伸到了主观体验的范畴。[2]

二、弗洛姆的消费异化论

弗洛姆十分赞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他认为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这种异化现象不仅局限于生产领域,更是扩展到了消费领域,也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的本身成为了目的,消费不再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更有甚者,人们受到各种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刺激,开始不断地为了占有商品而去消费,于是人变成了消费的奴隶,消费变成唯一的体验方式。[3]与此同时,弗洛姆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把“消费异化”当作一种心理体验,弥补了马克思理论在心理学方面的不足。

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经济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主宰,变成了所有劳动者崇拜的偶像。他认为,消费行为本应当包括人的感受、人的身体需要及审美感,我们在消费中是具体的、有感情的、有感觉的、有判断力的人,而消费行为则是一种有意义、有创造性、有人情味的经验。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文化中,这些因素越来越少。消费成为对于人为激发的幻想的满足,成为一种与我们实在的、具体的自我相疏离的行为。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主要有:第一,人和金钱相异化。人们用金钱获得东西的方式是最不正常的一种方式。人们很容易被金钱蒙蔽了内心和双眼。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只要手中有钱,就可以购买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无论我们是否需要它。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异化。金钱在消费市场成唯一的购买凭证,但是假设某些金钱不是通过劳动和合法渠道获得,那么将会有大量的消费产品被无辜地购买。正如弗洛姆所说,人可以对艺术品没有鉴赏能力,但是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可以不识字,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下一整栋图书馆。所有这些只是为了炫耀,但都不是真正所需。所以,消费也需要清醒的头脑,把消费品应用给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正确的消费观。第二,人们的消费行为本身、消费品的使用相异化。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商品的行为不是消费,而是为了炫耀资本而作出的异化消费。同时,人本身变成了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人们本身也许并不需要这些,而在媒体宣传等外力作用的影响下,会让人产生一种虚假的需要,与此同时在消费异化大环境中,人们购买这些商品后会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4]第三,被消费支配,沉浸在虚幻的自我满足中,失去真正的快乐。人们在购买外表华丽的奢侈品就能让内心感到快乐吗?人们在被刺激的环境下购买自己本不需要的商品就是价值的自我实现吗?还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只能以购买为乐趣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吗?在现在这个并不健全的社会中,人们都是贪婪地消费,从堆积的商品中来满足,实际上,这是一种病态的幸福观。人们被异化消费捆住手脚,在本末倒置的消费中去依赖商品,人们失去了理性和创造性,沉迷在虚幻的刺激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更使得人性也越来越不健全。

三、我国社会当下的消费异化现象

消费异化理论是弗洛姆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消费异化是其中的重要体现。虽然弗洛姆是批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他的理论和思想在当下的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人们不再需要定量的粮票、油票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对商品的选择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思维和社会思潮也在悄然变化着。随着贫富差距日益明显,一部分人的消费数额越来越大,消费行为也越来越大胆,较之我国传统的略有保守的消费观形成很大的反差,甚至形成一些扭曲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

(一)浪费现象严重。在消费行为中有一个较为常见的浪费现象,这种现象在于个人消费领域,更是存在公共消费领域。因为在公务消费所消耗的大部分都是公共物资而不是私人物品,以至于“炫耀性消费”或者说“浪费型消费”在公务消费中表现十分明显。如果在公务消费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或规定去制约,某些人就会产生“公家的钱,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想法,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害和极大的资源浪费。在个人的消费行为上,“炫耀性消费”或者说“浪费型消费”,看起来好像只是花自己的钱,属于私人行为,无法加以社会谴责,但事实上,这种错误的消费性却造成了一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最后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更是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更有甚者,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二)炫耀性消费。在如今,炫耀性消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身边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购买名牌服饰、时尚化妆品、名贵烟酒等,这些都被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还有一些人乐于买一些昂贵的奢侈品仅仅为了炫耀自己,出于猎奇心理而食用国家野生保护动物,购买昂贵的象牙制品使不计其数的大象死于偷猎者的枪口下,这些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本身的需要。更有甚者为了赶时髦找刺激,专门购买人体本不能吸收的黄金制成黄金酒,这些生产厂商也正是利用了这种扭曲的消费心理打着保健养生的旗号大行其道。人们凭借消费这些东西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获得优越感。在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但凡有一些经济基础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愿意花钱来购买这些产品来追求时尚,用这种方式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而且炫耀性消费也容易导致个人欲望不断膨胀,在相互攀比、虚荣心的作祟下,在消费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此以往,会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观,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买下来,花再多的钱也毫不吝啬。而相对贫困的人却没有多余的经济实力来炫耀,或者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来追求所谓的“时尚”。这样会对他们正常的生活习惯造成消极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是仇富心理,为社会埋下不稳定的因素。

(三)社会消费风气。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区的经贸交流快速增多,并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今商品经济更是快速发展,消费将会成为我国下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上到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刺激消费,下到各个商场各个商家不断地打折促销,其实这都是一种消费异化现象,是一种不健全社会的表现。诸如刷信用卡买东西,“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就是一种典型的超前消费的表现。虽然这种超前消费一定程度上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始终生活在一种负债度日的状态里,挣钱是为了还清上个月的欠债,并没有因为挣钱而带来更多快乐和幸福。人没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思考,没有完全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在这种社会消费风气的影响下,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人会大量地购买促销产品,而它们对消费者自身的实用价值却一直被忽略。

消费异化现象在当今中国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消费在当代人眼中不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且还具有别的意味。种种现象可以说明,现代人消费行为有一种不健全社会的表现,那就是消费异化。这种行为不再是某个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把所有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在这种大环境下的消费行为是无意识的,在消费过程中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已经脱离了人本身所需要的范畴,因而也成为了不健全的“人”。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人们在狂热追求高消费,但人们的内心是空虚的,是没有满足感的。这种消费只是在满足动物性的物质需求,而人的精神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有的人认为花钱有面子了就是一种满足,实为虚假的、错误的满足,人们并不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四、克服消费异化行为的对策建议

弗洛姆本人对消费异化现象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解是较为透彻的,结合当下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消费异化现象进行讨论和研究,可以借鉴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和指导方针,这对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想要克服这种消费异化现象,一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自身建设。提倡健康的消费观,克服冲动盲目的消费心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要继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真正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一个国家想要富国强军,勤俭节约的传统也必不可少。勤俭并不是禁欲,并不是不鼓励消费,而是要求我们量入为出,逐渐形成健康的、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念,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不良消费习惯。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二是要加强对消费者个体的引导和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社会大生产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必然会导致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一体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为指导。马克思对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早已作出充分详实的阐述,他认为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是一种新文化、新文明产生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不适合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思想,所以只崇尚个人欲望的满足尤其是个人消费欲望的满足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取的。三是政府和社会要起到规范市场秩序,树立良好消费风气的作用。因为个人的消费异化会影响社会,社会风气也会反过来影响每一个个体。如果社会是不健全的,那么它就会成为产生消费异化的大温床,所以社会环境对个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率,社会要加大理性消费的宣传力度,调节全社会消费的导向,紧抓消费趋势,让所生产之产品真正有所需,切实满足人们的需求。良好的大环境对于个体的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人们也会相对自觉地履行正确的消费行为。

我们在充分肯定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的同时,也要承认其中也存在不完善和夸大的地方。其目的是告诫当代人要克服异化倾向,回归人性的本质。这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他只批判了当前社会存在的消费异化现象,并没有对如何解决这种现象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思想。如果说消费什么东西就要对其设计和工作原理了如指掌,在当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想要对所有的技术全面了解根本不可能做到。按弗洛姆本人的逻辑,只有原始社会不需要细致的分工,简单的工具谁都可以制作和使用,那样就不存在消费异化。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异化的程度也会不断加深,所以他的有些理论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1]刘博识、隋立双.异化理论的发展及启示——从马克思、卢卡奇、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的维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埃里希·弗洛姆;孙恺祥译.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孙婀娜.弗洛姆异化消费的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才智,2013,26

[4]程广丽.“异化”的人与“异化”的消费——论弗洛姆的消费伦理思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弗洛姆消费行为
走过独木桥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九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和疏导方法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不乐多冤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