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强化隐性知识的传播

2015-03-18李伟萍郑云海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风隐性情境

李伟萍,郑云海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强化隐性知识的传播

李伟萍,郑云海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针对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从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专业课教学中重视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性,探讨隐性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护理;专业课教学;隐性知识;有效途径

1 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1.1 隐性知识的内涵

对于隐性知识的研究,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开始的,他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和1966年出版的《隐性方面》是西方学术界对隐性知识及隐性认识与科学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1]。迈克尔·波兰尼认为,所谓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了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图表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尚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迈克尔·波兰尼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来证明隐性知识的存在,他说:“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便是迈克尔·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的多”[2]。

1.2 隐性知识的特征

1.2.1 默会性 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这是隐性知识最本质的特性。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

1.2.2 个体性 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进行传递,因为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但隐性知识并不是不能传递的,只不过它的传递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过“师传徒受”的方式进行。

1.2.3 情境性 隐性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紧密联系,它总是依托特定情境存在,是对特定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把握,这也是隐性知识很重要的特征。

1.2.4 偶然性与随意性 隐性知识比较偶然、比较随意、很难捕捉,所以获取的时候就比显性知识要困难。

1.2.5 相对性 这里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隐性知识,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已经是显性知识,反之亦然。

1.2.6 稳定性 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与观念、信仰等一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它较少受年龄影响,不易遗忘,也就意味着个体一旦拥有某种隐性知识就难以对其进行改造。

1.2.7 整体性 尽管隐性知识往往显得缺乏逻辑结构,然而它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是完整、和谐、统一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体统一、不可分割的[3]。

2 隐性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隐性知识不仅包括一些操作规范性很强的护理技能,还包括护理认知方面的内容,如护理人文、伦理知识和临床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隐性知识。

2.1 校园文化的熏陶

隐性知识教育并不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它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规律与程序、学校文化与亚文化、隐喻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和学风校风等。

2.1.1 学校主流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要下功夫宣传、弘扬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有所追求、不懈奋斗。学校主流文化是以校风和学风为主体的,校风和学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制度性文化,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校风主要在学校教师、管理队伍和学生群体中体现,是一所学校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良好的校风是无声的育人课堂,因为校风可以产生同化作用、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学生成长。如北京大学的校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既体现了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自由及兼容并包的思想,也有“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爱国情怀,这样的历史积淀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4]。

2.1.2 社团文化建设 社团文化建设能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舞台,在给他们归属感的同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成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就社团活动而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不再受课堂学习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想像,可以随时探讨研究并进行实践尝试,也可以使学生直接成为策划者和主要参与者,激发其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新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社团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社团文化建设,并给予各种鼓励性支持。

2.1.3 特色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看上去是一种课余活动,但其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例如护士节特色文化活动可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使学生更加乐观、自信,具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同时,活动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通过自我思考使感性知识迅速向理性知识转化。此外,也可使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得以强化,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将来走上职场、取得成功的必备素养。

2.2 改进教学方法

2.2.1 情境模拟教学 隐性知识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因此,这类知识的获得最好与情境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临床常见疾病的学习,如心肌梗死护理等综合性强的内容,我们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患者等,使学生既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切身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感受,增强对患者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在团队交流中学习隐性知识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2.2.2 案例讨论教学 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更能形成“共同的认识基础”,它促进了隐性知识在群体的共享和个体自愿积极地将隐性知识外显的行为。例如在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中有被传染的可能性,有些学生认为这些工作危险性高,专业理想随即动摇。我们及时对此种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从事职业的高尚与伟大之处,展开“我的理想”、“感恩”等专题讨论,通过讨论将不同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坚定学生的专业理想。

2.2.3 任务驱动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围绕任务不断进行互动、协作、“头脑风暴”,达到彼此之间思想的撞击,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共享。

2.2.4 “名人效应”学生对专家比较信任,会注意观察专家的行为,不会对专家的观点看法等隐性知识产生排斥,从而使“名人”的经验和诀窍得以快速传播,获得专家的经验、诀窍等隐性知识,并将其吸收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因此,可以经常请一些学科专家进行视频教学或播放专家的教学录像。

2.2.5 团队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安排中,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常见、易操作的教学内容,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等,组织学生分组到医院、社区、老年公寓、老人活动中心等地进行调查访问,或者进行现场健康宣教,最后让学生汇报心得体会,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提高。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知识在交流中得到升华,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得和分享[5]。

2.3 利用各种辅助工具传播隐性知识

2.3.1 运用知识地图、思维导图 首先,运用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知晓知识之间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将积累下来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使学生不仅可以发现“知识孤岛”、找出需要扩展的知识和突破口,而且可以作为与他人进行隐性知识交流的前提,从而获取自身新的隐性知识。其次,运用思维导图[6]。思维导图作为内在认知结构的一种可视化表征,通过把人脑中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图的直观性特征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使学生看到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

2.3.2 运用网络工具 在信息时代下,运用网络技术可密切师生的联系与沟通,使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体现了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网络文化,是一种网络状态下的“头脑风暴”,可以促使学生激发出自己的隐性知识,主要是能够意识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和无意识的知识,实现共享,并获取新的隐性知识[6]。

[1]肖广岭.隐性知识、隐性认识和科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8):26.

[2]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卢小宾,王克平.隐性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与实现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5):6-9.

[4]崔成前.高校隐性课程实施的途径与实践维度[J].教育探索,2014(2):31-32.

[5]徐元智.隐性知识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浅探[J].继续医学教育,2014(3):86-87.

[6]高国之,张景生,洪智凤.隐性知识在网络教育中的传递[J].电化教育研究,2008(3):45-47.

G420

B

1671-1246(2015)04-0063-02

猜你喜欢

校风隐性情境
说 校 风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护患情境会话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