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釉陶
2015-03-18
华宁地处美丽富饶的滇中腹地,位于抚仙湖东岸、南盘江西滨。因县城座落在华盖山下、宁寿寺旁而得名华宁,素有“泉乡”“陶乡”和“桔乡”之美誉。
众多的温泉、甜滋滋的柑桔、谜一样的釉陶,让这块滇中福地透着不一样的神奇魅力。
华宁陶,古称“宁州陶”,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兴盛于明清之际,衰于清末民初,约有600多年的历史。
《新纂云南通志》记载:“陶器以建水、宁州所产者为著名,有粗细二种,细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式样,书画彩色均有可观。”?
作为高温釉陶中的精品,华宁陶工艺精湛,器质细腻,温润如玉;其釉色斑斓、饱满,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开片精美,深受文人士大夫、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碗窑村遗梦
明朝初年,一个叫车朋的制陶工匠从江西景德镇出发,这个制陶的梦想家穿越了云南绵延的群山,因华宁大量的优质陶土和适宜制陶的泉水而停留此地。
当他在华宁点燃第一把窑火之时,也将自己的理想之火点燃。他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时光中,自己成为了一位制陶先人被人们永久地祭奠。
华宁碗窑村里的慈云寺有一块《重建慈云寺功德碑》,记录了这位制陶的先驱者:“大明洪武年间,有车姓者,由江西景德镇来滇,卜陶厂于此。”此后数百年,华宁一时成为西南地区一个手工制陶业的中心。
华宁碗窑村,正是一个为陶而生的村落。如今,这个跨越600多年的村落古朴而宁静,脚下的土地到处都是陶片的堆积,废弃的装烧陶器的匣钵被砌成矮墙、堆成田埂,无时无处不在传达着一个信息:这里曾有过华宁陶的辉煌。
家有华宁陶
作家张曼菱在《家有华宁陶》一文中写到:“华宁有美陶,自幼便得知。”
“它们不像外来瓷那么造作,不像时尚瓷那么无味,它们仿佛经得起名士的眼光,压得住案头的古书,衬得起苦寒的梅花,伴得了落魄的书生,又那么质朴,躲得过那些敛财的贪婪。”寥寥数笔,便将华宁陶与众不同的韵味刻画了出来。
人类的生活、乃至文明都伴随着陶器的出现与发展,作为云南地方名窑,华宁陶在往昔云南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质朴隽永的华宁陶,已经成为了云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粗到盖房子的砖瓦,细到书桌上的一个小摆件;平凡到腌菜罐、锅碗瓢盆,高贵到神佛塑像。凡是生活中可以用陶制作的器物,华宁陶无不涉及。
过去云南有民谣传诵:“新兴姑娘河西布,通海酱油禄丰醋,华宁瓦罐烧得绿”。在老一辈云南人的记忆里,家里泛着绿光的华宁陶器已经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
现在,华宁陶产品已经由单一的生活陶发展到建筑陶、园林陶、工艺陶、生活陶和东巴文化陶五大系列700多个品种,年产量突破600余万件。华宁县制陶企业(作坊)已发展到29户,以宁陶坊、舒氏陶艺、陈兴陶艺等为代表的一批工艺陶制作企业在迅速成长。
质朴里的绚烂
华宁陶器釉色多样,绚丽多姿,变化丰富,色彩亮丽是其最大的特点。较为常见的釉色有白釉、绿釉、酱釉、蓝釉、三彩釉、黄釉、乌金釉等,较有代表性的为绿釉。
配釉和施釉的工作至关重要。配釉的原料通常是老沙、泥浆土、草灰、铜矿等多种料子,一般先把粉碎后的釉料分别用水浸泡,然后搅化成浆水。至于配釉的比例,则是各个厂家的秘密。
自古以来,各家窑户的釉色配方都是传男不传女。一个个关于获取配方的民间传说经久不衰,至今流传。各家独门烧制出的釉色陶器,成为了后代人难以复制的精品。
白釉开片玉壶春瓶、青釉大口瓶、“寿”字瓶、蓝釉螭耳扁六方瓶、白釉绿彩观音、三彩武财神都属于明末清初华宁陶的精品。它们经得起无比苛刻的欣赏,令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华宁陶中的“素三彩”闻名遐迩,现在流落于民间藏家的“素三彩”都成了绝品,在现世的出场常常令世人惊艳不已。华宁陶的窑变和开片也是其精美绝伦的看点。
去华宁玩陶
现在,华宁已开始出现由游客自己制作陶器的陶艺吧,部分制陶企业也可提供个性化订制业务。随心所欲玩泥巴、制陶器,自是其乐融融。有的恋人还会专门订制一套结婚纪念陶,意义和收藏价值自然非同一般。
华宁工艺陶的市场价格也一路看涨。精品老釉陶的价格则按器型大小区分。以绿釉瓶为例,大件一般每个售5000至6000元,中型3000元左右,小件在300元到600元之间。至于那些造型及用途各异的杯、壶、碗等散件或茶具等套件,每件(套)的价格一般为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据了解,作为精品中的精品,华宁陶获奖作品的市场价格在1万元到3.8万元之间。不过,按照县陶瓷协会的规定,获奖作品不能出售,因而上述获奖作品目前均保存在华宁各制陶企业中,成为各自的“镇店之宝”。
过去,陶与人的相知、相融,谱写了华宁陶一段段神奇的史话。
未来,结合旅游市场的开发,华宁陶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