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诵吟唱开展古诗词比较教学

2015-03-18邱一富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一剪梅古典诗词

邱一富

古典诗词“诵吟唱”式比较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对一首已被改编翻唱的古典诗词进行诵读、吟咏与演唱,对由此产生的视听审美效果进行比较体验,从而感悟古典诗词的形式美、情感美与意韵美。它的课堂结构分为诵读、吟咏与演唱三个环节。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赏析指导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据此教学目标,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诵—吟—唱”的学习方法开展古典诗词教学,并以此方式记诵积累;鼓励学生大胆吟唱,从而感受古诗词那韵律优美动听、结构错落有致的音乐美与爱恨辗转、悲喜跌宕的情感美,体悟到古典诗词潜质丰富、意蕴深厚的人文内涵。

“诵读—吟咏—演唱” 式古典诗词比较教学按诵读、吟咏和演唱三个环节进行,比较诵读、吟咏与演唱产生的教学效果。

“诵读”是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诵读的目的在于疏通字词,积累语感,记忆内容。它偏重记忆能力培养与语感训练,注重记忆的数量和质量。诵读语调平淡,速度均匀,节奏不明显,故学生对诗词的内容韵律感受不深,美感不强,构不成欣赏。如在执教李清照《一剪梅》时,笔者让学生集体诵读一遍,再用五分钟去尝试背诵,然后让学生谈读词感受。学生诵读自是平直淡然,全无音韵美,感受除觉得“月满西楼”词美外,别无深刻感触,且大部分不能背诵全词。

“吟咏”即扮演诗中角色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它建立在对古诗词主旨情感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吟咏诗词品味诗人的喜怒哀乐,偏重于体验。学生可以在吟咏的语速快慢、节奏缓急、语调升降中展开想象,感悟和体验到古诗词的情感悲喜起伏、气势昂沉顿挫与音韵铿锵回环,领略到古诗词的情感美与形式美。如在学生诵读《一剪梅》后,本人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讲授了划分节奏与吟咏的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吟咏,然后让全班聆听一男一女两名学生的吟诵、教师吟咏、名家姚锡娟的配乐朗诵,再与前面的集体诵读进行比较。学生认为:男生没情感投入,找不到节奏感,也没有女性的柔和,是在念而不是吟;女生大胆泼辣,敢表现,基本把握节奏,但可惜声音较尖,没有词中抑郁感;教师吟咏有节奏感,但嗓调找不到女词人的柔和美;配乐诵读则节奏感强,语调舒缓,平仄起伏配以柔和乐曲,将词中的愁绪逼真呈现。对比前面的诵读,吟咏更能让学生够感受出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欣赏也就更深一层。

“演唱”即入乐演唱古典诗词,相当于古代的“歌”,此指让学生聆听或学唱据古诗词改编的古诗新唱,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与音乐美。古诗词配乐成曲,以唱代读,把平仄声韵上升为音符节拍,把吟诵语调上升为演唱乐调,把诗词节奏上升为优美旋律,再辅以乐器演奏与媒体画面,可获得听歌赏舞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听唱为主的鉴赏教学相对于诵吟教学则更侧重于感性体验,心灵感悟,一改拘泥于理性思维条分缕析的案头阅读、背诵记忆与结构分析的鉴赏方式,因而更易于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熏陶。例如,仅仅依靠讲解、诵吟,学生是无法完全感受到李清照《一剪梅》一词的美感的,笔者让学生去欣赏安雯演唱的改编自该词的歌曲《月满西楼》,学生反应热烈,认为该曲用语婉丽,旋律缠绵,充满了古典美。

《月满西楼》采用七声音阶依词韵谱曲,旋律舒缓优美;运用低沉的女嗓音颤音拖调,行腔润字,显得缠绵婉转;配乐方面,以现代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伴奏,注入流行元素以强化情感抒发,把一首凄婉优美的宋词演绎成为秀丽的流行歌曲。加上利用Flash技术制作成MTV动画,唯美的画面,浪漫的故事,动人的旋律,诗与歌完美结合,把《一剪梅》文词优美、声韵和谐的古典纯美特点与词人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触觉和灵巧之笔抒写思夫的沉挚细腻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旧词重新焕发生命光彩。因此,引导学生欣赏此乐,对比前面的诵读、吟咏所获效果与感受,开展比较体验感悟的鉴赏教学,前者比后两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到词的形式美与情感美。故有学生听后不禁感叹“太缠绵了,令人陶醉”,“有现代感,有些忧伤,可以说是情唱古今,让人神留千年”,“此时此刻,方有倾听清照愁语之感”。

可见,“诵读”以记忆为目的,带有强迫性,有声无韵,更无情感,故印象不深,鉴赏效果不佳;“吟咏”以理解为基础,通过吟咏获得感悟,声韵兼备,情感充沛,故能吸引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演唱”以旋律感人,优美的词曲深化理解,加之媒体的立体效果,视听结合,故能动人心弦,体验深刻。学生在课堂“读吟唱” 视听效果的差异比较中感受到诗词的韵律起伏与情感的悲喜变化,从而逐步深入诗境,感受诗意,进而积极地调动听觉视觉去鉴赏品味。三种方式的主体情感对古典诗词的介入深度是有极大区别的,产生的印象与所获效果也有极大分别,让学生比较并体察心灵的细微感受,妙悟方可顿生。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虞美人》一课还特地提供该词曲谱,目的大概就在于此。故宋人王炎曾说:“长短句宜歌而不宜诵。”

事实上,诗乐舞自古三位一体,《墨子·公孟篇》曰:“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则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唐诗更是常被配乐演唱,白居易《杨柳枝词》说:“《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创作的《阳关三叠》是其中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宋词与音乐的关系,更是路人皆知,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当今乐坛古诗新唱则比比皆是,如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的《蒹葭》,李进的《巴山夜雨》来自李商隐《巴山夜雨》,毛宁的《涛声依旧》源自张继《枫桥夜泊》,邓丽君的《雨霖铃》源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源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此外,据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相思》等改编的通俗歌曲,更是广受青少年传唱,将它们引进课堂开展“诵吟唱”比较鉴赏,会获得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

实施“诵—吟—唱”古诗词比较教学需要注意:教师要备足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具备一定的吟咏技巧与音乐欣赏知识;教学时应强调学生交流三个阶段所获的感悟,前后对比由诵读、吟咏与演唱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与审美享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了“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的要求;“选修课程”则要求加强诵读古诗词,“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唐诗选读”则建议“加强诵读涵泳,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陶冶”。1998年6月,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活动,并于1999年春节期间举办“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出反响强烈,不少学校也纷纷开展古典诗词吟诵活动,而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词《春花秋月何时了》、王菲演唱的苏东坡词《明月几时有》、侯艳筠演唱的李清照词《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古诗新唱更是风靡一时。可见,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视听结合,让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美感的古诗词充分展现了它的恒久魅力,而以吟诵视唱为体验基础的比较教学,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咏唱入乎其中,沉于其里,感受古典诗词那迷人的恒久魅力。

“诵读—吟咏—视唱”式古典诗词比较教学中的“视唱”与我们平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导语中播放的音乐有所不同,它是在与前面诵读吟咏体验基础上的感悟和鉴赏比较,情感上经历“剥离—投入—共鸣”过程,是感情上的高潮阶段。这种比较教学不足之处是许多古诗词只有配乐诵读而没有演绎唱曲,相关教学资源短缺。

参考文献:

1.漆良燕《中学语文课比较教学浅探》,《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房日晰《唐诗比较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田奇蕊《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教育与管理》 2003年第5期。

(作者单位:云浮市新兴县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一剪梅古典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一剪梅·忆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一剪梅·七十自遣
与黑暗分手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