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2015-03-18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吴 哲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气候的急剧变化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而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2009年12月19日,万众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未能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情况下闭幕。此后,中国面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更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影响和碳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定义,各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二氧化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并不能只顾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应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低能耗和低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还要关注节能减排和减少空气污染,要全面地发展低碳经济。

目前,全球很多企业都尝到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据统计,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发展节能减排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无疑可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4%,而且在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高达83%。因此,能源问题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减少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中之重。数据显示,全球CO2年产生量巨大,仅我国每年就排放70亿吨以上,且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短期难以逆转,从而导致碳排放不断持续增长。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这种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约高30%左右。中国目前CO2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低碳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障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因缺少先进的减排技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

2.国际技术转让障碍。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尚不健全,普遍存在着技术剽窃、模仿现象,致使创新者缺乏足够的市场激励动力。发达国家担心转让先进技术会影响到其国内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障碍。

3.技术引进障碍。技术引进包括为了使用而引进和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的两种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大量花钱,因为它的效益迅速可见,而对消化、吸收却吝于投入。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弊病。多家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引进技术,最终产生了对外国技术依赖。结果导致花费大量的技术费用,而没有完成技术更新和学习的过程,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4.技术投资障碍。新技术应用的预期尚不明确,技术政策还不健全,导致投资者担心未来技术应用的市场风险而不敢大胆投资进行技术研发。

(二)低碳新能源有待大力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由表1可知,1978年中国总体上还是能源净出口国。到了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远超过能源生产量,缺口高达32 028万吨标准煤,成为不折不扣的能源进口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

表1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耗量(发电煤耗计算法)

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态势不错,如风能发展迅速,2008年连续第四年风电装机翻番。2008年中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0.1%,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2008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23.3%,仅次于美国。但是,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能源成本普遍较高。我国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四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二是我国在关键技术上掌握得还不多,自主创新太少。要发展新能源,引进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加强在新能源方面的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会出现世界各国的技术到发展中国家来做实验的情况。三是我国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还缺乏一个详细周密的规划。对于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争论也比较多。

(三)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

中国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多是高能耗工业部门,如果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还要依靠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迸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然相当困难。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然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

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长效政策机制对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方面进行鼓励和现实补助,企业在大规模应用减排手段上将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缺乏长期的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当前经济困难使政府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政策的制定上容易顾此失彼。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一些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而且目前的油电价格管制和补贴存在问题。生产侧补贴鼓励和放大石油电力消费,导致无效消费,加大能源稀缺和价格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此外目前的能源生产侧补贴方式鼓励消费,意味着大多数的能源补贴将进入富人的口袋。另一方面,低能源价格会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造成对外国消费者的间接能源补贴。

另外,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在高位,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不能立刻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总而言之,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国家尚未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明确政策和战略思路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远不止这些。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据悉,目前许多国家已经纷纷投入巨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研发,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谋求在低碳经济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占领科技制高点。据了解,我国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已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进行部署并加大投入力度。当下,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快速提高,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正在电力、冶金、建材、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国应鼓励煤炭企业建立循环经济园,鼓励研发对煤炭热能效率利用高的技术发展,实现煤炭的多层次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是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支柱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不但可以发挥我国相对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还可以使我国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扶植低碳科技的发展,实行多联产技术来降低经济成本,对实行清洁生产的环保煤炭企业给予补助。

(二)提高能效和开发新能源是重要途径

建立能源回收生产体系,对废物进行循环利用是一种能源双向流动的生产模式,使得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实现碳排放的降低。研究显示,废弃物再生回收的碳减排量十分可观。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物资,可节约能源1.4万吨标准煤;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废金属的回收率(指年总回收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为40%—50%,废钢铁的回收率为60%—70%,废纸为70%。未来30年内,再生资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的原料总量的30%提高到80%,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同时提供3.5亿个的就业岗位。

在能源政策方面,2009年起,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推广实施细则》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等多部实施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效果显著,对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2010年4月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提供了更加有力法律依据。今后,建议各相关部门制定更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可操作性。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际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通过新能源的产业革命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

(三)培育和建立碳交易市场,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在全球都倡导低碳经济的同时,我国须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建立进口制成品替代战略,减少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进口这些商品作替代,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同时保护环境。还应建立低碳贸易和投资制度来避免污染和碳排放,提高外商投资门槛,并鼓励外商投资在生产中采取清洁技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在此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利用低碳商机,提高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尽可能以低成本的清洁增长方式和低碳技术进行经济发展。

2009年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使其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欧盟从2011年开始,拟对未采取减排措施的盟外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碳关税。因此,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双重打击;另外,如果美国将其税收用来补贴国内企业的减排,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我国应该征收国内碳税,使美国的碳关税失去合理性。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支付劳保的费率。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综合性成本并没有提高。另外,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经验,开征“气候变化税”。这种税收重点引导重工业降碳,与重工业能源用户签订自愿协议。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则不需要支付全税。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生产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使其更有动力实现低碳行业的发展。

(四)普及低碳理念,共建“低碳生活”

目前,人们低碳消费意识薄弱,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应先从消费者入手,倡导公众低碳消费、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些环保理念成为行为准则,引导公众消费低碳产品,从而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能。

[1]China’s Pathway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CCICED P olicy Research Report,2009.

[2]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5]林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