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处理现状分析
2015-03-18朱加悦施丹丹杨凯瑞付达院
朱加悦,施丹丹,杨凯瑞,付达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水源地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绍兴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绍兴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环保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通过一系列农村环境整治措施,特别是“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百万农民饮用水、千里清水河道”等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绍兴市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农村地区相比较,绍兴市农村污水整治工作仍进展偏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既是绍兴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难题,也是绍兴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一、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排放量
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如各种洗涤污水、厨房废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造成农村污水除处理率低,而且具有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等典型特征。此外,农村污水氮磷浓度高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环境并影响人体健康。
从调查情况看,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厕所污水;二是生活洗涤污水;三是厨房污水;四是其他混合污水,主要是农药不合理的使用,畜禽、水产养殖产、农村小工厂产品加工所产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10%的村民认为河道是可以用来排污的,40%认为可以洗菜洗衣,只有不到13%的村民觉得河道水是可以饮用的。另外,在对于村名如何处理自家生活废水方式上,83.33%是排入下水管道,11.1%是倒入河中。据统计,村民人均日产生活污水100L左右,按全市农村人口约432.79万人计算(其中农村中外来人口约14.24万),全市农村污水日排放量近43.3万吨,年排放量达到15 804.5万吨,并且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调研发现,大部分村落没有完善的排污网管。许多家庭化粪池漏底,粪便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生活污水和厨房污水亦是如此。由于绍兴市污水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污水处理率又低,使农村生活污水对绍兴市水体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
二、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府举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治水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随着2007年绍兴市第一轮清水工程的开始,至2013年最新一轮的清水工程(2013—2015)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逐渐趋于完善。随后,绍兴市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4]2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市产业、重建绍兴市水城”战略部署,决定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绍兴市围绕力争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到2016年底,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实施村826个、提升改造村917个,新增治理农户55.54万户,全市规划保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户收集率达到80%以上。
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目标,绍兴市采取了较有成效的治理举措。2010年,绍兴市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和中心镇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70%,其中绍兴市区大于80%,绍兴市县城、诸暨市区达到80%。在此基础上,2010年绍兴市开始对全市334个行政村开展综合整治,全市村庄整治率达到82.9%,农村生活污水实施集中或分散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44.55%。2011年,绍兴市开始对718个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共建生活污水治理池容积18.58万立方米,总投资达到3.85亿元。经有关部门检测,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受益农户达12.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0%。2013年,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无害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014年,绍兴市实际有543个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按照“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要求,2014年绍兴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扎实推进,而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和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也在全市推广。也在2014年,绍兴市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实施村826个、提升改造村917个,新增治理农户55.54万户,全市规划保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户收集率达到80%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0%,受益农户达60%以上。其中古运河、杭甬运河、漓渚江、兰亭江、马山闸西江、滨海大河、鉴湖、若耶溪等八大区级及以上河道沿线200米范围内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100%。
三、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评价
虽然绍兴市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逐年增加,水质也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也不少,但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问题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相比较于行政村,绍兴市自然村的整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河道污染较严重,与其他(市级)相对成功的农村污水处理效果相比,仍有着一段不小的差距,这更突显绍兴市加快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下分别从地理条件、人口居住、资金投入等多角度对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从地理条件角度分析
绍兴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从被调查的28个村庄来看,处于平原地区的村庄有10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35.71%;处于丘陵地区的村庄有12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42.56%;处于山地地区的村庄有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21.43%。其中,经济情况较好的村落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是县域内的城郊村、工厂企业周边村等),其污水处理或纳入城市管网体系或有村委政府共同出资建设污水处理厂。而其他近过半的村庄受地势自然条件影响,村落居住分布广泛且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使污水不易集中收集,大多采用直排式,即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者排出室外空地后任其渗入地下。因此,亟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制,提高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比例。
(二)从人口居住角度分析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绍兴市全市常住人口为491.2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101.85万人,占20.73%。从图1中可以看出,绍兴县的外来人口比率相当高,接近于本地常住人口水平,而诸暨市和上虞市也超过了20%的比率。另外,从调研的村庄来看,人口最多的是绍兴市县柯桥街道前梅村的9 900人(其中6 000人是外来人口),人口最少的村是上虞县岭南乡梁宅村为190人。众多的外来人口为绍兴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本地劳动密集型占主导的经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是受到城郊周边工厂企业的吸引以及较低生活成本的影响,他们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农村,使得一些村落中的外来人口大大增加,有的甚至超过本地人口一半还多。其背后是在为绍兴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亦是对环境的负载提出巨大挑战。外来人口的增加使得一些村落超负荷运作,如垃圾增多、污水排放量加大、公厕紧缺、人口素质水平低等问题,加之大部分村内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村庄内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生活。在对村民对于居住环境满意程度调查中,只有27.78%的村民表示比较喜欢现在居住的周边环境。另外44.4%的村民对现行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希望在政府和村委的共同治理下有所改观。
图1 第六次人口普查绍兴市(县)的总人口和外来人口
(三)从资金投入角度分析
调研显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等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对于自身经济并不富裕的广大农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目前,绍兴市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以财政补贴和村集体经济或村民自筹资金为主。绍兴市财政局每年为农村整治投入资金约为2.88亿元,占总财政支出的6%左右。除了政府拨款之外,其他不足的资金必须由当地乡镇或者村级集体经济支出。而根据调研显示,绍兴、上虞、诸暨等县市中的村落的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资金的出资比率都超过了50%。大多数的村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以村庄自身,资金到位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败的关键。问卷调查显示(图2),只有11.1%的村民有缴纳污水处理费,而近55.56%则没有交纳,甚至有22.2%的村民并不了解污水处理费。平水镇是绍兴县南部山区规模最大的一个镇,但目前该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却只有3个,其中个别村的治理面仅5.2%。主要原因是,去年县规定部分新型镇(街)、开发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自行负责后,使一些原本打算实施污水治理的村因担心拿不到补助资金而打了“退堂鼓”。如一些较发达的村庄,虽然村民集体经济相对比较富裕,但面对污水处理的巨额维护费,村中还是迟迟未敢实施污水处理。
图2 村民对有无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调查结果
四、总结
城市与乡村之间从对立、分离到开放、协调,最终走向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历史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基本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点,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建设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对照。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绍兴市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绍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刘金生.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0,(7).
[2]严岩,孙宇飞,董正举,等.美国农村污水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8,(15).
[3]范彬.美国和日本乡村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9,(5).
[4]崔慧珊,邓逸群.居民用水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水资源保护,2009,(1).
[5]中共绍兴市委办公室.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绍市委办发[2014]35 号,政府公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