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怎样看待周边国家间的交往
2015-03-18薛力
□薛力
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尤其是当这些行为发生在一些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间的时候。
周边国家的对华政策实践
应对中国的重新崛起,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百年未遇的新课题。周边国家对此体会尤深。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是现实选项——无论愿意与否。中国成为周边大部分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各国在推进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力度与效果上有明显差异,这与其是否有某些经济上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是否愿意大力强化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有关。韩国与新加坡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因此效果显著。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老挝有政治意愿,虽然经济上的比较优势不如韩国明显,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也相当不错。蒙古国与马来西亚政治意愿相对较弱,经济上比较优势也不够明显,因此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势头不如上述国家。缅甸的政治意愿在弱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不如前几年。而印尼则恰恰相反,这几年的政治意愿在强化,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联系在明显加强。
对于与中国有领土争端问题、这种争端总体可控但却没有被淡化处理的国家来说,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政治意愿受到了影响,这也体现在经济合作效果上——尽管程度上有所不同。印度比较注重管控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因此中印的经济合作发展较快。越南在管控争端上做得不如印度,因此几度影响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日本与菲律宾则采取了一些激化领土争端的做法,更是明显影响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双边投资)。印日菲越这四国,人口都在9000万以上,印日无疑属于周边大国,菲越则属于中等国家。人口因素加上领土争端,使得这些国家之间的外交行为受到中国媒体的“特别关注”。
周边国家对华政策辨析
遏制的确切含义是围堵,乃典型的冷战概念,体现的是一种冷战思维。所谓冷战思维,就是从对抗性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形态优先,坚信对方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打败乃至摧毁我方的目的,并为此采取各种阴谋与阳谋手段。对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它是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的“周边国家”)来说,由于中国执行的是对外(主要是对西方)开放政策,这就决定了美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或曰围堵——就像冷战时期对待苏联那样。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是:确保中国的崛起过程和平、“不脱轨”,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西化”中国。最近几年,美国看到“西化”中国短期内无望实现,但出于现实的考虑,接触的基调未变,而防范的成分在增长,主要表现是扶持中国的周边国家以便“尽可能恢复亚洲地区的力量平衡”。
既然美国都无意无力围堵中国,中国周边国家更不可能采取这种战略。那它们是否愿意成为美国牵制与平衡中国的工具呢?对于绝大多数周边国家来说,不愿意成为中美两个“大象”打架的“草地”,这是常识。印日菲越四国中,印度旨在成为尼赫鲁所说的“有声有色的大国”,为此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因此很难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工具;越南不想过度刺激中国,也担心美国的和平演变,同样不可能成为美国的盟国;菲律宾的主张是“在国际法框架内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从来没有说要在美国的支持下武力解决南海争端,他们深知这不具有可行性;经济停滞中的日本担心崛起的中国在东海等问题上“改变现状”,这使得日本最可能成为美国平衡中国的砝码,但中曾根康弘以来的历届日本政府的目标恰恰是:成为正常化国家,以摆脱安全、外交上高度依赖美国的局面。在欧美国家看来,安倍与其说是右翼领导人不如说是“民族主义色彩强烈”的领导人。
正确解读周边国家间的外交行为
以此回观文章开始时提到的那些国家间的外交行为,或许会有不同的认识。
一,分析阿基诺的行程会发现,他对欧洲访问的重心在经贸方面,如加入欧盟普惠制度,促进欧洲对菲投资。菲律宾外交部部长助理也明确表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诉求不会包含在总统欧洲之行达成的正式文件中,欧洲国家对于菲律宾的支持是“心照不宣”的。
二,为了搭上东亚经济快车,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向东看”(look east)政策,并在近几年发展为“向东干”(act east)。日本以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而被印前总理辛格认定在“向东看”政策中居于核心地位。新上任的莫迪总理以发展经济为己任,他访问日本的重心是招商而不是组建“价值观同盟”,两国联合声明中表示双边将建立 “特别战略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是希望加深经济、政治、文化、安保等多领域的合作,但其中的军事合作远远没有达到中俄之间的水平。如果我们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下的军事合作并非针对第三方,也就难以认定日印战略伙伴关系就是为了针对第三方。退一步说,即使有这种含义,也不是双方关系的重心,中国没有必要对此担心。
三,越南长期以来与印度保持良好的国家间关系,双边互动密切,并在2007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双边的经济合作程度依然不高,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两国贸易量依然很小,对越贸易在印度对外贸易中仅占0.33%,越南方面则为1.25%且大量逆差。目前两国之间依然没有直达航线。阮晋勇10月的访问中与印度就合作开发南海102/10与106/10两个区块达成了协议,但印度媒体已经多次报道这不在中越争议海域。至于双边的军事合作,主要基于这样的事实:冷战时期两国都是与苏联关系密切,军备多来自苏联,但印度对苏联武器的消化吸收要强于越南。所以对越南来说,引进印度武器具有技术上的便利与经济上的便宜双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