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性无创机械通气效果分析

2015-03-17吴多省黄佩花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吴多省 黄佩花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同期住院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即间歇组(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和持续组(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变化、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 两组通气治疗后各时间点pH值、PCO2、PO2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治疗后24 h、48 h后pH值、PCO2、PO2与间歇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间歇组(P<0.05)。结论 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情况,且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时间应>20 h/d,可较早改善血气情况,减少住院时间。

关键词: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急性加重的特点,易合并呼吸衰竭,此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氧分压(PaO2),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和氧耗,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上无创通气时间无明确说明,本研究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予间断性及持续性无创通气治疗的疗效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 年 3月于我科住院的 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及肺部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诊断标准[2],入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标准:PaCO2>50 mmHg, PaO2<60 mmHg。共选择80 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歇无创通气组和持续无创通气组,各40例;间歇组,3 h/次,3次/d,间歇期间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 L/min);持续组,无创通气时间>20 h/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动脉血气分析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取半卧位或坐位,连接BiPAP 呼吸机,设置呼吸机参数:自主呼吸与定时模式(S/T),吸气压力(IPAP)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从 6~8 cmH2O开始,每 10~15 min 增加 1 cmH2O,逐渐上调至 16~20 cmH2O。呼气压力(EPAP)通常从 0~3 cmH2O逐渐增加到 6~8 cmH2O,在达到预定的压力后开始计时。在30 min内调至稳定参数。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测定动脉血气。

1.3观察指标 一般状态、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检测血气,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pCO2、PO2变化,血气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动脉血气比较 两组无创通气治疗12 h、24 h、48 h、72 h后的pH值、PCO2、P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H值比较,治疗后24 h、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O2比较,治疗后24 h、48 h、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2比较,治疗后24 h、48 h、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住院天数比较 持续组的住院天数为(21.37±5.83),短于间歇组的(24.48±5.47)(t=2.460,P=0.016)。

2.3气管插管率比较 间歇组有2例病情恶化行气管插管治疗,而持续组有1例病情恶化行气管插管治疗,两组通气治疗后气管插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无创通气技术发展较快,研究表明[3-5],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是肯定的,可明显提高PaO2,使PaCO2下降,它可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病死率、降低此类患者插管的概率,且有并发症少的优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多有年龄大、病程长、症状重、合并症多等临床特点。由于肺泡弹性减退,肺充气过度,易导致呼吸肌疲劳,同时呼吸中枢驱动能力降低,对缺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反应也随之降低,易引起严重的缺氧和CO2潴留,临床上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给氧、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一般单纯BiPAP呼吸机通气能显著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肌负荷,使其得到休息,降低耗氧量,减少CO2的产生,其作用机制为:吸气时,吸气压力水平(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可以克服气道阻力,减轻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呼气时给予呼气相压力(EPAP),相当于呼气末正压(PEEP)的作用,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减少呼吸功耗,防止细支气管陷闭,使患者轻松呼出气体,降低肺泡残气量,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促进肺泡内气体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6-7]。

本研究显示,持续无创通气及间歇无创通气治疗后的pH值、PCO2、PO2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是肯定的。持续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48 h后pH值与间歇通气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48 h、72 h后PCO2、PO2与间歇通气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无创通气治疗时间超过24 h后对于pH值、PCO2、PO2的改善显著;持续无创通气可缩短住院天数。

由此可见,AECOPD患者早期应用NIPPV可以有效地纠正缺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缓解呼吸肌疲劳,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时间应>20 h/d,可较早改善血气情况,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协作组.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0): 680-68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余森洋.无创性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研究状况和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13-114.

[4]张洲森.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5):645-646.

[5]Robriquet L, Georges H, Leroy O, et al Predictors of extuba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 Crit Care, 2006, 21(2): 185.

[6]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s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163(1): 283-291.

[7]Roy B, cordova FC, Travaline JM, et al. Full facemask for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 JAm OsteopathAssoc, 2007, 107(4): 148-156.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无创通气的效果体会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