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心灵深处的神殿
——再认识莫迪里阿尼的雕塑

2015-03-17

关键词:头像作品展雕刻

杨 明

建筑心灵深处的神殿
——再认识莫迪里阿尼的雕塑

杨 明

就莫迪里阿尼的雕塑而言,虽然形式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模式之内,但要表达的精神却是深远无限的。因为头像没有其存在的时空限制,所以它们又存有一种宇宙感。到这里,莫迪里阿尼已经做到了原始雕塑所具有的那些神秘深远的意味,却又更甚于它们。他建造出了存在于心灵深处的神殿。

原始 纯朴 建筑感 神秘感 雅拙感

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出生于意大利多斯加纳的港口利佛诺(Livorno),为追求艺术,1906年来到巴黎,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根据通常的看法,莫迪里阿尼应该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非雕塑家。当然,他有一些雕刻作品,但其数量之少,并未使人们把他抬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但他原本的意愿却是当一名雕塑家。初到巴黎时,他就以雕塑家自居,而且早在他18岁时(1902年)就在翡冷翠写信给朋友吉里吉亚时隐约暗示他未来的艺术事业的方向——做一个雕塑家。[1]我们在追溯其艺术渊源时,不应该忘记他的意大利文化背景,这造就了他对雕塑独有的热情。

目前,确定为莫迪里阿尼的雕塑有25件,但这个数目仅仅是他全部雕刻作品中的一小部分。有一部分遗失了,包括1907年到1908年创作的木雕,另外,萨德金曾谈及莫迪里阿尼制作过彩色雕塑,却无一幸存。遗失有很大的原因是莫迪里阿尼追求完美,经常对自己的作品定期进行严格评判筛选,然后对那些自认为不够理想的作品都毁掉或抛弃掉。在保留下来的作品中,除了不太确定的一件青铜作品、一件木雕以外,其他全部都刻在石灰石上。在式样方面,与他的油画一样没有离开人物。这些作品可分为球形为主的少女头像群、其下方为椭圆形的少女头像群、相当原始的女性立像(一件)及让人想到丰满大地女神的女人像习作(一件)。

在看到这些作品时,使我们感觉这总与建筑有着些许联系。其实地中海地区的古典建筑的神秘同样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点恰恰是极为重要的。

至少从古希腊开始,雕塑就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雅典卫城的伊克瑞翁神殿苗条秀丽的伊奥尼亚柱式和姿态轻盈的女像柱(Caryatid),不但成为艺术史上最完美的经典建筑之一,还留给后人无尽的敬仰与幻想。

另一方面,莫迪里阿尼的家族是罗马犹太名门。他父亲为银行家,母亲是17世纪大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的后裔。利佛诺大学者鲁道夫·蒙多菲的唯灵论思想,但丁和尼采(F. W. Nietzsche,1844-1900)思想也影响了莫迪里阿尼以后思想的形成。他变得性格孤高,犹太的血统造就了莫迪里阿尼哀愁、坚韧与抗争的性格。他一方面是无神论者,一方面又有潜在的宗教意识和信仰追求,这是他以后一直寻找可以寄托心灵的艺术形式的初始原因。而古代神殿或是庙宇及其中的雕塑则是最理想的形式。

因此,从一开始莫迪里阿尼就努力使自己的雕塑具有建筑性。但莫迪里阿尼并未受过专门的雕塑训练,在表现手法上还显得无力。在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67-1957)影响下,莫迪里阿尼学会了从欧洲之外的文化中汲取养料,又不受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左右;同时,还学会怎样使构图达到精炼的地步,对物体表面的处理力求和谐统一。[2]

当时布朗库西在艺术上已脱离了罗丹的影响,显示了很强的独立性。为扭转罗丹的细腻塑造方法对固步自封的法国雕刻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他恢复了直接在石头上雕刻的传统方式,以获得一种更为坚实完整的感觉。

更重要的背景是,非洲和大洋洲原始艺术开始影响欧洲的艺术发展进程。这些原始雕刻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体精神,不重视个性特点,人物形象呈静止状态,既称不上现实主义又和我们所理解的理想主义相去甚远。原始艺术忽略外形的特征,而且无视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不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起伏波动和个人的社会属性。但是观者在其面前会肃然起敬,这种敬畏感即使在最早的罗马雕像中也未发现过。这种艺术追求反映了包括莫迪里阿尼在内的许多前卫艺术家的共同感受,即由于近代雕塑巨匠罗丹的影响,雕塑是重塑轻雕,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过多使用黏土,而产生“泥”的感觉,减弱了雕塑应有的重量感。追求原始、纯朴的雅拙感成为了20世纪初艺术家们试图摆脱写实风格的一种表现。

在布朗库西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其塑造方式及当时流行的非洲、大洋洲的原始艺术的启示下,莫迪里阿尼采用了直接在岩石上雕刻的方法,而放弃了石膏和黏土的塑造方法。在他看来,那些软硬不同的石料本质上差不多,主要是赋予石头一种坚硬的感觉。[3](P83)在造型手法上,他从布朗库西那里学到了大胆而适度的变异简化,又从非洲人像雕刻特别是面具造型中借鉴了拉长脸部线条、窄鼻、细眼的处理方式。[4]这样的特征无疑可以增强雕塑的建筑感。

直接在石料上雕刻时,必须根据石料的性质,发掘其内部所隐藏的基本形态与量感,然后逐渐把它雕刻出。[5]《头像》就是突出的一例。虽然可以说是一件并未完成的作品,但他只稍微雕刻,眼与嘴只是浅浅地刻出,甚至脸的轮廓还没有刻好,仍保持着石料原来的面目,但头部倒三角的造型,眉弓与鼻梁形成的T字形却已被强烈地体现出来。这就是一种作者所一直追求的“坚硬的感觉”了。(图1)

不仅如此,莫迪里阿尼还借鉴了印度和柬埔寨的艺术,比如早期作品中那谜一般的似笑非笑的表情,精心梳理的刘海,圆圆的杏眼,长长的耳垂。又如后来所作的女像柱,这里印度式的光辉灿烂的雕塑中女性的美感和紧张的节奏得以再现。现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的一座《头像》可以从某些方面体现这一点。打磨的光滑的石料表现出少女鹅蛋形的脸庞丰满柔润,展示了少女的宁静与妩媚。莫迪里阿尼对雕刻的后头未做雕凿,而保持着方体石材的本来面目,却在前额有意刻画出头发的留海,可谓粗中有细,一件矫饰主义作品就这样获得了优美的个性化特征。(图2)

在其后期,莫迪里阿尼的头像也渐趋完善,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这时也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与布朗库西风格的差异。其时,布朗库西已走上了抽象化的道路,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写实作风,以装饰手法继续拉长雕像优雅的形态, 并努力为之注入情感内容。[6]《头像》就是他一系列女性头像中比较完美的一件。夸张而不失优雅的变形,充分体现了线条的柔韧,光滑致密的表面上,圆雕与阴刻的结合很好地表现了石料的美感。

如果说单独看待某件作品还不能充分体现他深邃的建筑美,那么1912年的秋季沙龙中,莫迪里阿尼的七尊头像摆成象管风琴的音管,渐次有序,[7]这样一来确实造成了建筑的整体效果。有些作品还准备直接放到建筑中去,前面所说到的那件遗失了的1907到1908年创作的木雕就是为当时筹建中的地铁站设计的,取名为《沉睡的人》;英国泰特美术馆的藏品中又有一尊题为《门侧柱顶的头像》的雕塑。莫迪里阿尼设计的许多雕像都是可以镶在墙面上微小的突出处,或吊在屋顶某处。1910年至1911年间的雕塑多有一凹口,便可以证明这一设计。即使有特殊要求,他也要在雕塑下面放一个底座。多数头像只能三面观察,头像后部则是未经处理的石料。他的素描也是如此,通常假设雕塑是正面或稍侧一边,从来没有背面。光线直接从左边或右边照来,雕像本身是一个一个圆柱。头像顶端多是带陶立克式柱头。

莫迪里阿尼的头像所体现出的其实正是一种古典庙宇中的柱式感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游弋于一群柱式的头像之间所产生的幻觉,这正是莫迪里阿尼所期望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证言:“夜幕降临以后,他常常把一支支蜡烛立于雕像的头顶,给人的感觉仿佛身临原始的庙宇中。画室里有九、十个头像,一座全身像。她们静静的立在那里。感情却在流淌,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无论精神上还是情感上,她们最深刻地反映了雕塑家的内心世界。雕像摆在一起,象幽灵在游动。”[7]

他那些默默无闻的头像亭亭玉立(高度在9-29英寸不等),脸上总挂着谜一般的微笑,他的朋友比阿特丽斯对此说,只有诗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①这些没有背景,没有情节,看不到内心情感波动的头像,庄严肃穆,甚至它们有的看不出男人或是女人,或者二者兼有之。又如邻居们私下里传说,莫迪里阿尼吸毒以后,会忘情地拥抱那些雕像。[7]这是否体现现实中莫迪里阿尼对爱情或复杂的两性关系的犹豫呢?因为莫迪里阿尼曾爱过许多少女,但同时他有或多或少有着同性恋倾向。

不管如何,就雕塑而言,虽然形式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模式之内,但要表达的精神却是深远无限的。因为头像没有其存在的时空限制,所以它们又存有一种宇宙感。到这里,莫迪里阿尼已经做到了原始雕塑所具有的那些神秘深远的意味,却又更甚于它们。他建造出了存在于心灵深处的神殿。

但是莫迪里阿尼并未满足于头像的探索,他似乎想建造一个真正的神殿。1910年起,他开始设计和制作一系列女像柱。虽然只遗留下两件,但他作了大量的关于女像柱的素描和油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未诞生的神话。

莫迪里阿尼称自己的女像柱为“温柔的圆柱”,计划着为他梦想中的“美之殿堂”设计几百个。他曾经说过,在美之殿中,他被数百个女像柱围绕着,他是祭祀人类,不是祭祀神明的寺院所用。[3](P11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莫迪里阿尼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对于意大利古典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生命的超人之路,强调生命本身的自由创造活动。这种思想也正与创作头像相吻合,只不过更为明确了。

在造型方面,他一改雅典伊克瑞翁神殿轻盈秀丽的女神姿态,而让女像整个身体去承担想象中过梁的重量,以减轻视觉上的压抑感。另一方面,通过伸展收缩的曲线变化,跌宕起伏的节奏表现少女优美的姿态。这些女像也同样既无表情又无个性,但隐约可见雕塑家心中理想化的爱情象征。

这些构思被认为有可能是布朗库西的。②但从莫迪里阿尼整个思想形成来看,即使他未见过布朗库西的设计稿,也不无可能创作出这些作品。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极有可能的事实是布朗库西对莫迪里阿尼起到催化或借鉴作用。

然而可惜的是,莫迪里阿尼的身体与经济不能支持他做出更多的雕塑作品,他的梦想永远也不能实现了。但雕塑的体验对他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这从他早期(1909年以前)与晚期(1914年以后)作品的对比中可以明确地看出。

虽然短暂的生命使莫迪里阿尼没有能施展出他雕刻方面所有的才华,甚至他雕刻的才华的显露还刚刚开始,但我们应该深刻地看到他的作品应有的深度。事实上,他的雕刻也影响了后来相当多的年轻艺术家,并在世界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注释:

①比阿特丽斯·哈斯丁1915年2月对此评价说,那微笑既代表理智又代表疯狂;她优雅敏锐;又愚蠢淫荡;是幻梦又是醒悟,她包罗万象,是人类永恒的思索。她象《福音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又能给人更大的安慰。这模棱两可的微笑没有丝毫虚伪的悲哀……艺术就是他的生命……只有诗人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②一幅题为《裸体与非洲雕像》的素描,从构图上看,他和布朗库西的女像柱如出一辙,但草图并未付诸实现。1919年,布朗库西曾经指责莫迪里阿尼剽窃其关于像柱的构思。

[1] 何广政.莫迪里阿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52

[2] 吴文.架上的出走与回归.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莫迪里阿尼.莫迪里阿尼.北京:外文出版社,台北:光复书局,1997.

[4] 梁丽君.20世纪的肖像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美术报,2007-06-09

[5] 冯培霞,关健.谈布朗库西的雕塑艺术.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4).

[6] 王端廷.巴黎画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5.

[7] 卡罗.曼.莫迪里阿尼传.陈乃望 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9:57.

(杨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陈危冰

1962年出生,江苏苏州人,先后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校、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客座教授。

参加展览:

1998年,作品《苇岸无穷接良田》获江苏省首届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1年,作品《极目青青》获中国美协主办“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01年,作品《黄花染江南》获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4年,作品《黄叶村纪事》入选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4年,作品《秋树黄叶满》获江苏省第三届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5年,作品《日光穿树晓烟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5年,作品《黄泥田塍菜花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太湖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5年,作品《蛟龙穿水》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

2008年,作品《静坐月明中》获中国美协主办首届全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优秀奖

2008年,作品《吴下人家水竹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首届全国中国画线描展

2008年,作品《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

2010年,作品《秋树黄叶满》获中国美协主办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0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人文北京写意昌平”画展,作品《塔林远眺》被上海世博会收藏

2011年,作品《秀野新沐》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纪念黄公望中国画山水画展

2013年,作品《水沟田畴稻叶齐》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禾黍夹道青》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风过处》获中国美协主办“重温经典”娄东(太仓)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4年,作品《渔港春色》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4年,作品《临湖门外是侬家》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明德·和融”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风过处 97×180cm2014年获中国美协主办“重温经典”娄东(太仓)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东庄图新编 2015年

猜你喜欢

头像作品展雕刻
可爱的卡通头像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On art
用钥匙画头像
雕刻时光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