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上廉泉穴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51例临床观察
2015-03-17连秀茹
连秀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河北 保定 072550)
针刺上廉泉穴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51例临床观察
连秀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河北 保定 072550)
吞咽障碍;卒中;针灸疗法
近年来,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约45%左右,多见于40岁以上患病人群,起病可缓可急,可见于卒中之初,亦可见于卒中病程之中[1]。临床表现以吞咽障碍为主症,还常伴有语言障碍,发声困难,强哭强笑,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但无舌肌、咽肌萎缩,舌肌肌束震颤[1]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01—2015-03,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上廉泉穴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51例,并与常规治疗5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1.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且伴有球麻痹的症状,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1.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中风的诊断标准。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神志清楚,有吞咽障碍。
1.1.3 排除标准 卒中后精神异常,昏迷,或不合作、晕针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02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5~88岁,平均(62.8±2.9)岁;脑出血5例,脑梗死43例,脑出血后脑梗死3例;病程1 d~3.2年,平均(11.7±2.5)个月。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49~86岁,平均(60.5±2.5)岁;脑出血7例,脑梗死44例;病程1 d~2.6年,平均(12.0±2.6)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2组针对基础疾病对症治疗,进行吸氧与呼吸支持、心电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控制体温、血压、血糖,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
1.3.1 对照组 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脑出血前3 d应用酚磺乙胺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09)2.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脑组织保护剂予注射用乙酰谷酰胺(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28)0.6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有脑水肿者应用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041)250 mL,8~12 h 1次静脉滴注。脑梗死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70) 6 000 U,每日1次皮下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湖南恒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3405)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上廉泉穴为主治疗。
1.3.2.1 取穴 主穴:上廉泉。配穴:三阴交、太溪。肢体瘫痪者,上肢取肩俞、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解溪、太冲。
1.3.2.2 操作方法 穴区皮肤酒精消毒,毫针高压消毒。选用2寸30号毫针,取上廉泉穴,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2~1.5寸,平补平泻,快速大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取1.5寸毫针,针刺双侧三阴交、太溪穴,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其他穴位先健侧后患侧,太冲穴用泻法,其他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治疗1次。
1.3.3 疗程 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组疗效与病程、年龄、疗程的关系。
1.5 疗效标准
1.5.1 洼田饮水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4]。
1.5.2 疗效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洼田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4]。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 见表2。
表2 治疗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 例(%)
与病程>3个月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病程<3个月与病程>3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2.3 治疗组疗效与年龄的关系 见表3。
表3 治疗组疗效与年龄的关系 例(%)
与年龄>60岁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组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2.4 治疗组疗效与疗程的关系 见表4。
表4 治疗组疗效与疗程的关系 例(%)
与第2疗程比较,*P<0.05
由表4可见,治疗组第1疗程与第2疗程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越早介入疗效越好。
3 讨 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卒中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是食物从口腔到胃的过程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分为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这3期分别为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运动。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食管期主要由食管平滑肌参与。任何一期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属中医学喑痱、喉痹等范畴。“喑”是舌强不能言,“痱”是足废不能用,“喉痹”是吞咽麻痹、困难。《素问·脉解》指出“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虚血瘀,风痰瘀血阻塞经络,导致精血不能上荣髓窍,致使窍闭。中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而发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病位在舌、咽喉。笔者认为,卒中后吞咽障碍应责之于肝、脾、肾。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本,协调全身脏腑阴阳,肾中精气可以化生血液,抵御外邪。脾主运化,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开窍于口。肝藏血,肝性生发,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入运动,稳定有序。肝、脾、肾功能正常,则全身气血精髓充足;肝、脾、肾功能异常,又受邪气影响,经络阻滞,经脉失养,气血精髓不能上荣达舌本、喉咙,则发为本病。故治疗以调理肝、脾、肾功能,疏通经络,使气血精髓畅达,方能达到通关利窍之目的。
针刺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经络循行的要冲,脾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心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心、肝、脾、肾4条经脉均循喉舌,可见心、肝、脾、肾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口、舌、咽喉的功能发挥。通过针刺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痰化瘀,疏通舌和咽喉部的经络,改善舌和咽喉运动功能。
针刺选穴原则通过脏腑辨证取穴,有上病下取、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经外奇穴与经穴结合的方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上廉泉“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取廉泉、翳风治喑不能言”。上廉泉,经外穴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有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至舌体,布有舌动、静脉及舌神经、舌下神经分支。主治舌强不语、舌肌萎缩、吞咽困难、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体炎及口腔炎等。太溪穴,肾经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有温补肾阳、滋补肾阴、阴阳双补之功。肾生髓,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故太溪穴有健脑补肾、安神益智之效,为治疗中风之本。而肾经气血循经上达舌本、喉咙,针太溪则窍得其养,使发音、吞咽功能正常。三阴交是肾经、肝经、脾经三经交会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可调理此三经和所属脏器的功能,肝藏血,肾藏精,脾运化精微,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咽喉、舌得以濡养。针刺诸穴,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其经络,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通经活络,使咽喉筋脉得以濡养,促进功能恢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载“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上廉泉在迷走、舌咽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内,适量的针刺可使麻痹的延髓周围神经运动纤维产生兴奋,恢复舌咽部的随意运动[5]。针刺可直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理状态,使可逆神经细胞复活,使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6]。此外,针刺也可能加强了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使脑梗死前处于“闲置”状态的脑组织功能起代偿功能[6]。由于心、肝、脾、肾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口、舌、咽喉的功能发挥,针刺以活血通络、醒神开窍为大法[7],所以只有脉络通畅,精血充足,才能保证吞咽功能正常。
本研究结果表明,卒中后吞咽障碍加用针刺治疗,较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患者发病年龄越轻、就诊时间越早、针刺介入越早,效果越明显,遗留后遗症越少,最佳治疗时间是15 d左右,此后再延长针刺治疗时间效果也不会十分满意。
综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针刺上廉泉、三阴交和太溪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对合并语言謇涩患者,其语言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于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治疗信心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刺治疗具有取穴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患者易于接受、费用低、疗效好且无明显后遗症等特点,但要注意严格消毒以确保安全,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对疗效至关重要。
[1] 王永炎,谢雁鸣.实用中风病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66.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6):379-38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
[4] 李胜利.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3-186.
[5] 张中成,孟玉丽.针刺上廉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56例[J].河南中医,1998,18(3):177.
[6] 杨永梅,罗守滨,岳卫东,等.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针刺治疗[J].天津中医药,2005,22(6):475-476.
[7] 李骁飞,邢锐,高霞.舌三针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47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9):649.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5.09.036
连秀茹(1965—),女,副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中风后吞咽障碍,尿失禁,视物障碍,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
R246.6;R571.05
A
1002-2619(2015)09-1381-03
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