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肝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25例临床观察
2015-03-17张淑云
张淑云
(河北省枣强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 枣强 053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肝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25例临床观察
张淑云
(河北省枣强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 枣强 053100)
口炎,口疮性;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分型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截至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2010-01—2013-12,笔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合导赤散联合维生素B2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并与单纯应用维生素B2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口腔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76岁,平均(44±13)岁;病程1.5~8.0年,平均(4.60±0.75)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3~75岁,平均(42±12)岁;病程1.5~7.5年,平均(4.50±0.72)年。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确诊。①溃疡可发生在口腔内任何部位的黏膜,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附着,不易擦拭去掉。②溃疡直径一般在1cm以内,数量多少不定,7~14d内可自行愈合并且不留瘢痕。腺周口疮一般是1个,直径多超过1cm,愈合后可有瘢痕。③溃疡反复发作,周期不定,或此起彼伏,缠绵难愈。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4]制订。心肝火旺型主症:口腔溃疡,口苦,心烦失眠,急躁易怒;次症:口渴喜饮,胸闷胁痛,目赤眦黄,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象、脉象: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
1.2.3 排除标准 ①白塞病;②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③24h内使用镇痛药,30d内使用抗生素,90d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④90d内嗜酒、吸烟者;⑤恶性肿瘤患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合并精神病及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维生素B2片(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620)10mg,每日2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龙胆泻肝汤合导赤散。药物组成:龙胆草6g,栀子10g,淡竹叶6g,黄芩10g,柴胡3g,生地黄24g,车前子12g,泽泻9g,通草6g,生甘草6g,当归10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1周。
1.4 疗效标准 痊愈: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以上;显效:总溃疡数减少,总间歇时间延长;有效:总间歇时间无改变,但总溃疡数减少,或总间歇时间延长,但总溃疡数未减少;无效:总间歇时间及总溃疡数均无改变[4]。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30例,恶心1例(3.33%),呕吐2例(6.67%),头晕1例(3.33%),头痛2例(6.67%);对照组30例,恶心2例(6.67%),呕吐1例(3.33%),头晕2例(6.67%),头痛2例(6.67%)。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复发性口腔溃疡成为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部分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临床中常见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子女就较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如消化系统疾病等,另外发热、贫血、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改变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5]。
中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病范畴,其发病机制与心、脾、胃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口腔溃疡初起实证居多,而缠绵难愈或多次复发者多属虚火或虚实夹杂。口疮病的中医常见证型主要有以下4种:心肝火旺、肺胃热盛、阴虚火旺、脾肾阳虚[6]。其中心肝火旺型最为常见,这与长期的精神压力、情志抑郁有关。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一旦情绪不畅,肝气郁滞,日久化火,导致肝火旺盛。清代叶天士曰“情志不舒则抑郁,言语不合则嗔怒,谋虑过度则将军之官血伤,皆可使木失条达而郁结;若郁而不透,便是肝气;郁而化热,便是肝火;肝火上升,又化肝风,三者之名虽异,但其演变一贯,其发病之源在于肝郁”。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肝为木,心为火,木为火之母,母病及子,导致心肝火旺。心开窍于舌,心肝之火上炎,热盛肉腐,故发为溃疡,并可见口干口苦;热盛伤津,故见大便干结,心火下移,故见小便黄赤。由此可见,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与情绪不畅有关,因此从心肝火旺来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切合病机。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为清利肝胆实热之名方;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清利心经实热有效方剂,两者合用,清利心肝之热邪,切合心肝火旺之病机。方中龙胆草性凉、味苦,有清热消肿、止血解毒、祛黄之功效,《本草正》指出“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淡竹叶性淡、味甘,能清心、利尿、除烦,《本草再新》指出其“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栀子、黄芩苦寒泻火,其中栀子性寒、味苦,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别录》指出其“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黄芩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珍珠囊》指出其“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通草、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其中通草性微寒、味甘淡,清热利水,《本草图经》指出其“利小便,兼解诸药毒”;泽泻性寒、味甘,利水渗湿泄热,《医学启源》指出其“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车前子性寒、味甘,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滇南本草》指出其“消上焦火热,止水泻”;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其中当归性温、味辛甘,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日华子本草》指出其“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生地黄性寒、味甘苦,滋阴凉血;柴胡引经之药,故用量较少;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同起到清泄心肝火邪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7];淡竹叶有利尿、抗肿瘤、抗菌等多种作用[8];黄芩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等作用[9];生地黄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能保持口腔湿润[9];当归具有抗炎镇痛作用[9];生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减少疮面渗出,缓解疼痛[10];车前子水提取物能降低皮肤及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红细胞膜的通透性[11];泽泻具有降血脂、调节免疫的功效[12];栀子具有抗病毒、保肝利胆、镇痛抗炎等作用[13];柴胡皂苷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柴胡多糖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14];通草具有抗炎、利尿作用[15]。维生素B2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功能、促进受损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作用,同时还有减轻黏膜应激性损伤及抗肿瘤作用,加快溃疡面愈合[16]。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龙胆泻肝汤合导赤散联合维生素B2片治疗心肝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切中病机,标本同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杜义军,刘金里,苑艳娟.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免疫指标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3):430.
[2] 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17.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3-337.
[4] 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39.
[5] 陈非凡,黄远峰.加减甘露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11):162-163.
[6] 刘金里,郑彩华,郭光业.辨证论治口腔溃疡4例[J].陕西中医,2010,31(12):1671.
[7] 金香子,徐明.龙胆草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42-843.
[8] 唐德才.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9] 马清钧,王淑玲.常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102,79,107,95,622.
[10] 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2.
[11] 邱静帆,殷颖.车前子的药学研究及其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1):55.
[12] 陈小忆.泽泻临床应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1):63-64.
[13] 董婉茹,刘洪毓,丁雅光,等.栀子在治疗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250-254.
[14] 王文丽,王雪峰,闫丽娟,等.银翘散主要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34-1636.
[15] 沈映君,曾南,贾敏如,等.几种通草及小通草的抗炎、解热、利尿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1):687-690.
[16] 吴家嘉.口洁净联合维生素B2与维生素C治疗成人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52-53.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5.09.024
张淑云(1974—),女,主治医师。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
R242;R276.805.8;R781.505.8
A
1002-2619(2015)09-1351-03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