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志》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2015-03-17王虎,王晶
王 虎,王 晶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大连 辽宁 116021)
《宣室志》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王 虎,王 晶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大连 辽宁 116021)
《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其内部构成比前代更加复杂,联合式仍然是唐五代时期最重要的构词方式。它反映了唐五代时期语言的时代性特点,如大量的新词、新义出现,词形、词义发生变化等。此外,同义词组增多、单音节向双音节词语转变等充分体现了此时期词语高度复音化这一发展趋势。
《宣室志》; 联合式复音词; 复音化
《宣室志》①是唐代小说家张读所著的志怪小说,全书“皆鬼神灵异之事”,是古代神怪小说之集大成者。它描写唐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情况,反映了唐代时期的语言特点,是研究唐五代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语料。上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对唐五代时期的词汇研究成果蔚然大观。但学者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对疑难词语的考证,而忽视常用词语的研究。蒋绍愚先生明确指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应该包括:词语的考释、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构词法的研究、各阶段词汇系统的研究、词汇发展史的研究这五部分。[1]对词语的考释固然重要,但常用词语的研究也应当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以复音词中的联合式为切入点,对《宣室志》中的复音词进行深入分析。
词汇复音化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2]历史地考察这一内部规律,就需要对词汇复音化的过程进行描写、分析。联合式复音词在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产生较早,是最主要的、构词能力最强的构词方式之一。本文以《宣室志》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词性、词序三个角度,运用穷尽统计法,对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由点及面,以期了解唐五代时期联合式复音词的总体发展面貌和趋势。据初步统计,《宣室志》中联合式复音词约为667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1583个)的42.16%,是最主要的构词方式。其中动词数量最多,其次是名词、形容词,还有少量的代词、连词。
一、从语义构成角度分析
从语义构成角度可以将联合式复音词分为平等关系和不平等关系这两类,主要依据构词语素在整个词语中所起的作用是否均等。[3]在联合式复音词中,当构词语素在词语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时,为平等关系的联合词;当其中一个语素能主要表达词语的含义,另一个语素在表达含义时起次要作用时,为不平等关系的联合词。
(一)平等关系的联合词
根据语素同语素之间的关系,平等关系的联合词主要可分为语素义相同或相近的联合词、语素义相关的联合词、语素义相反的联合词这三类。
1.语素义相同、相近的联合词。在中古,并列式复音词中纯粹的同义词是相当少的,《宣室志》中也不多见。所谓的同义词也只是相对而言,一般在语义色彩、使用范围和程度轻重方面有细微的差别,这又同近义词没办法截然分开。[4]本文是把语素义相同或相近的联合词放在一起来讨论,大多数的语素义相同的联合词,当语素为近义关系时,其所组成含义的基本意义是一样的,在附属或是补充意义上有所差异。这是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从词类的角度划分,《宣室志》中最主要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如:
(1)名词:才能兵戈音问昭明殃咎腥秽山崦庐舍市井姻娅
(2)动词:营缮遨游罗列败亡跳踯分裂伺察传授退去稽留
(3)形容词:危险繁茂骁健柔婉犷烈华耀勇悍盘曲丰赡寒贱
2.语素义相关的联合词。语素义相关也是相对而言的,这类联合式复音词的语素是同义、近义之外的其他相关联的语素组合而成的联合词,也叫做类义联合词。《宣室志》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表示通感、因果、连动和带有比喻意义的语素义相关的联合词。如:
(1)通感:视听听视
(2)因果:寒栗寒噤
(3)连动:会食收劾传受
(4)比喻义:米盐(喻繁杂琐碎) 鱼鳞(喻卑贱小人) 骨肉(喻至亲) 汤火(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
3.语素义相反的联合词。语素义相反的联合词也是相对而言的,包括相反和相对两类,是由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语素组合而成。本文主要从极性对立、互补性对立和反向对立这三方面来分析《宣室志》中的语素义相反的联合词。如:
(1)极性对立:长短轻重深浅兴亡
(2)互补性对立:日月得失昼夜黎明
(3)反向对立:子女驱殿荣悴休咎
(二)不平等关系的联合词
它主要针对语素义相关的偏义复词,即当两个相关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整个词语的意义完全等同与其中一个语素的含义,而另一个语素的含义消失,只起补充音节的作用。[5]这类联合词在《宣室志》中并不多见,如“城邑、侍婢、问询、兴复、人事”等(加“.”的为语义偏指的一方)。
二、从词性构成角度分析
从词性构成角度分析,《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以[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为主,基本上符合构词语素的词性和复音词的词性保持一致这一规律。但也有一些特例情况的存在,虽然数量很少,但构成方式比较复杂。
(一)名词+名词——名词
林泉医药金帛人事祸福仆马恩信妻孥酒食僧尼弟兄状貌瞬息天地清旦车辇金玉园屋珍贝兵士冠带殿宇风日容妆法律山水川原林杪城邑心目
(二)动词+动词——动词
征讨营缮跳跃惊悟问询辟易败亡驱驾遨游交映罗列环列呵禁分裂伺察传授顾望趋拜调补伫望驱殿顾盼驰走回翔腾溢蒙蔽掠夺收劾退归吞噬
(三)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
蕃茂神妙老惫清瘦孤秀甘美昏晦清丽迥拔坦平荒淫清贵平素丰秀寂寞悠久廉谨清越骁健聪辩敏博清朗轩豁华耀柔婉犷烈秀逸清莹宏丽繁华
(四)动词+动词——名词
得失稽留颁示
(五)形容词+形容词——名词
黎明荣悴幽冥危险
(六)名词+形容词——名词
尘俗权贵
(七)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悲叹冤抑
(八)名词+量词——名词
军伍 邻伍
三、从词序构成角度分析
《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的词序构成基本符合中古时期复音词按照四声规律构词的这一规律,即:以平声字作为前语素,以仄声字作为后语素。[6]也有一些是以语义作为词序构成的标准,主要体现在语素义相反、相对的联合式复音词中。
(一)以四声规律为词序标准
语素义相同、相近和语素义相关的联合词往往都符合四声规律,即平上去入的原则,如:营缮、罗列、分裂、饥寒、医药、法度等。当声调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遵循语义和日常的使用习惯等因素,这并不违背四声规律,如:退去、遨游、兵戈、金增等。还有一些词语的词序构成不符合四声规律,如:败亡、伺察、视听、会食、慰劳等,这主要与当时人们的使用习惯有关。后两种情况所占的比例很小,不足以动摇四声规律是中古时期最主要词序构成方式的地位。
《宣室志》中的语素义相同、相近,以及语素义相关的联合词,在其词序构成方面基本上符合平上去入的四声规律,符合汉语的发音规律和语言表达追求和谐美、韵律美的要求。
(二)以语义色彩为词序标准
语素义相反、相对的联合式复音词的词序构成主要以对立语素义各自的语义色彩为词序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1.按长幼、尊卑排列,如:妻孥、子孙;
2.按形状大小排列,如:大小、长短;
3.按时间先后排列,如:昼夜、黎明;
4.按数量多少排列,如:轻重、多寡;
5.按褒贬含义排列,如:荣悴、兴亡。
四、结 论
(一)联合式仍然是唐五代时期最为重要的构词方式
1.从数量上来看,《宣室志》中联合式复音词有667个,占《宣室志》复音词总数的42.16%。词类分布上,动词数量最多,其次是名词,再次是形容词,其他词性的复音词数量很少。
2.从语义构成的角度看,语素义相同、相近的联合词数量最多,其次是语素义相关的联合词,语素义相反的联合词数量相对较少。不平等关系的联合词与唐五代之前相比有了新的发展:从数量上看,相对不平等和绝对不平等关系的联合词数量都有所增加;从产生新词、新义角度看,相对不平等的联合词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如“昏黑”、“佩带”等。
3.从词性构成的角度看,《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以[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为主,基本上符合构词语素的词性和复音词的词性保持一致这一规律。[7]但也有一些特例情况的存在。
4.从词序构成的角度看,《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的词序构成基本符合中古时期复音词按照四声规律的词序构成规律,也有一些是以语义色彩作为词序构成的标准,主要体现在语素义相反、相对的联合词中。
(二)《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反映了唐五代时期语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1.与唐五代之前的文书史料进行对比,产生了许多新词、新义现象②
(1)新词。新词产生的途径主要是单音节词语有了新的意义之后,又和语素义相近的词语结合,组合成新词语。如:清瘦。“清”本义是形容“水纯净而透明”,与“浊”相对。《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漪。”经词义的演变发展,“清”有“清纯、清异”义。如《魏书·济阴王小新成传》:“元参军风流清秀,容止闲雅,乃宰相之器。”读书人多瘦弱且清秀,所以唐朝产生一个新词“清瘦”。如《宣室志》卷一:“有道士乔君,颜貌清瘦,须发尽白,来诣契虚”。
(2)新义。有些联合式复音词在《宣室志》这本书流行之前已经在使用,但在《宣室志》中使用的含义有所变化,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幽明。原本表示“昼夜、阴阳”,经常用在佛经或是与佛教有关的文献中,表示生死轮回义,在《宣室志》中表示“生与死,阴间与人间”的意思。如《宣室志》卷四:“常恨幽明不相通,约先殁者当来告”。
2.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宣室志》中一些联合式复音词在词形、词义方面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联合式复音词
(1)词形方面。表示“勇气”含义的同义类聚体,《宣室志》中有“勇气、胆勇、勇力、胆气”4个,现代汉语中仅保存了“勇气”这一个词形,其他3个使用量很少或不再使用。表示“谈论”含义的同义类聚体,《宣室志》中有“议论、谈议、谈论、吐论”4个,其中“议论、谈论”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谈议、吐论”则不在使用。表示“英俊”含义的同义类聚体,《宣室志》中有“神俊、雄俊、贤俊、英俊、孤俊”5个,其中只有“英俊”这1个现代汉语还一直沿用,其他4个由于使用情况较少被淘汰掉了。还有一些同素异序的联合词,如:“视听/听视”、“弟兄/兄弟”、“会宴/宴会”、“动劳/劳动”、“坦平/平坦”、“家国/国家”等联合词,现代汉语中往往只选择其中一种形式。[8]虽然有的两种词形都保留了下来,但是其在意义、词性或是用法上不再一样,如“动劳/劳动”、“家国/国家”等。
(2)词义方面。与现代汉语相比,《宣室志》中联合词的词义有的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词语的意义变得更为抽象了,以下各举2例。词义扩大:“酒肉”本指“酒和肉”,现在则泛指好的饮食;“深浅”最初是指“水的深浅程度”,现在多用来指“做事情的分寸”。词义缩小:“迂滞”原本指“迂阔、不通达”,现在多用来形容“河道曲折处淤塞而不通畅”;“求索”本义为“寻找、搜寻”,现在多用来表达“在知识方面的探索”。词义转移:“呻吟”原本含义为“诵读、吟咏”,现在多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或是“像叹气的声音”;“旅游”在唐代表示“长期寄居他乡”,现在为“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词义变抽象:“联络”原本为具体实物之间互相衔接、组合,现在多用来表示人的情感方面的联系;“寂寞”原本用来形容寂静无声,现在多指人感觉到的一种孤单、冷清的情绪。
(三)《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反映了唐五代时期词语的高度复音化趋势
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同义联合词的出现;二是部分单音节词不再独立使用,向双音节词语转变。
1.大量的同义词组。在只统计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的复音同义词组时,《宣室志》中复音同义词就有92组之多。在一部仅有8万多字的文献里,就有这么多的同义联合式复音词,这充分说明了唐五代时期词语高度复音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各举一组例子。
(1)名词词性的同义词组:表示“面貌”含义的有:容色、姿貌、容质、姿容、容状、颜色、面貌、风貌、形容、仪度、容服、状貌、颜貌,共13个。
(2)动词词性的同义词组:表示“惊惧”含义的有:惊怵、惊慑、惶惧、忧惕、惊惧、惊异、震怵、骇异、惊慴、惧怵、惊悸、震慑、骇愕、惶骇,共14个。
(3)形容词词性的同义词组:表示“美丽”含义的有:端丽、巧丽、华丽、清美、闲丽、严丽、清丽、宏丽、姝丽、粲丽、壮丽,共11个。
2.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语转变。单音节词不再独立使用表达含义,而是与其他单音节词或是语素连用,组合成新的复音词。《宣室志》中产生了很多这类的词语,如:
(1)前置单音节词语:
清-:清瘦清丽清贵清莹
惊-:惊慑惊跃惊叹惊恍
丰-:丰盈丰秀丰赡丰洁
忧-:忧惶忧悸忧惕忧迫
风-:风月风度风仪风日
(2)后置单音节词语:
-视:回视熟视自视下视
-宇:檐宇院宇殿宇堂宇
-俊:英俊贤俊雄俊神俊
-貌:状貌风貌面貌姿貌
-晦:曛晦幽晦阴晦昏晦
以上这几个单音节词的构词能力较强,与其他单音节词或是语素连用,在构成联合式复音词时位置相对固定,反映出复音词的结构更加稳固,很好地说明了唐五代时期词语高度复音化这一发展趋势。
注释:
① 本文是参照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张永钦、侯志明校点本,与李冗《独异志》合刊。
② 主要参照《汉语大词典》来比较分析。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4.
[2]王力.汉语史稿: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344.
[3]程湘清.《论衡》复音词研究[M]//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5.
[4]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73.
[5]王虎.大连方言词语考释[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1-104.
[6]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2002(3):58-63.
[7]骆晓平.魏晋六朝词汉语汇双音倾向三题[J].古汉语研究,1990(4):1-7.
[8]张明辉.能动获知义句式的功能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5-109.
[责任编辑 文 俊]
2014-11-07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唐代笔记词汇研究”(批准号:11YJC740100)、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词汇的系统性与唐代笔记词汇研究”(批准号:WJQ2012013)的部分研究成果。
王 虎(1974—),男,江苏东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H131
A
1009-1513(2015)01-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