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部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病理与影像学等诊断研究进展
2015-03-17袁新宇李素荣
袁新宇,李素荣
专家论坛
儿童肺部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病理与影像学等诊断研究进展
袁新宇,李素荣
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Birbeck颗粒;嗜酸性肉芽肿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曾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嗜酸性肉芽肿、勒雪病及韩薛柯病。本病原因不明,以郎格罕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异常增生为特征,几乎可累及任何器官,包括骨、皮肤、肺、肝、脾、骨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LCH确诊主要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变细胞具有特征性郎格罕细胞形态及CD1a、CD207染色阳性,或者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细胞内的Birbeck颗粒[1]。
LCH可于任何年龄发病,多见于1~3岁儿童。儿童LCH 发病率为(0.1~1.0)/10万[2-4]。男性多于女性。肺部LCH(pulmonary LCH, PLCH)是慢性进展性间质肺疾病。PLCH分为两种,一种为LCH单独累及肺部, 称原发性PLCH(primary pulmonary LCH),也可称为孤立性PLCH(isolated pulmonary LCH),常见于成人,是成人LCH最常见的病变形式,且肺部常为成人LCH唯一受累的器官,本病通常与吸烟有关[5];另一种PLCH为多系统LCH的一部分,通常称为肺部受累(lung /pulmonary involvement),常见于儿童,占儿童多系统LCH(MS-LCH)的12%~50%[5,6]。儿童的原发性PLCH罕见,目前报告较少[2]。
LCH预后不一,取决于受累器官的种类、诊断时或诊断后短期内危险器官功能受损害情况,以及对化疗的反应,部分患者可自愈,部分患者死亡[4]。
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PLCH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旨在阐述该病诊断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1 病理诊断
PLCH病理过程分为三期。(1)早期:以细支气管壁为中心的肺间质渗出(以郎格罕细胞为主);(2)中期:细支气管及伴随动脉周围结缔组织肉芽肿形成,侵犯细支气管壁及小动脉导致组织坏死、肉芽肿内气腔形成;(3)晚期:肉芽肿逐渐纤维化,纤维化的囊腔壁形成[7-11]。Kambouchner等[11]对7例PLCH肺部活检标本中共36个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LC)肉芽肿进行连续切片研究,显示郎格罕细胞肉芽肿具有以下特点。
1.1 病变累及细支气管 病变可累及支气管向肺泡管过渡的区域,即最外周的气道均可受累,尤以细支气管为主要受累部位。定量分析显示,细支气管较终末细支气管受累比例更高(分别为75%和25%)。不过,活检通常取材于肺周边,这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部分原因。
1.2 郎格罕细胞渗出 郎格罕细胞以偏心模式侵袭细支气管壁,聚集在上皮层和其下方的平滑肌束之间,随着病变进展,郎格罕细胞数目进行性增加,通过平滑肌层的缝隙穿透细支气管壁,渗入细支气管上皮层,肉芽肿逐渐增大,细支气管壁的全部周径受侵并被破坏,仅细支气管少量管壁结构残存。肺LCH肉芽肿形态细长,表现为连续性的环绕远端细支气管的鞘状(袖套状)结构,未发现跳跃性病变。
1.3 囊腔形成 受累细支气管管腔虽然持续存在,但常较毗邻的正常气道管径大,可能原因:(1)细支气管上皮、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框架被肉芽肿反应破坏,引起管腔扩大;(2)在分支处的远端,受累的两个分支可相通,产生更大的空腔,同样,空腔病变的融合累及毗邻的肺泡管,导致形成形态不规则的大囊腔;(3)毗邻肺泡管和肺泡的牵拉性肺气肿也是形成囊状表现的因素之一;(4)受累气道近端因肉芽肿反应而梗阻,远端气道呼气相管腔内压增高亦能促进扩张。
1.4 郎格罕细胞肉芽肿纤维化 常见于肉芽肿的演变后期,纤维化更多累及管径较大的气道,出现较多厚壁囊腔,管径较小的气道较少出现厚壁囊腔。
2 累及肺部时间
儿童LCH肺部受累发生的时间不同,部分病例初诊时即出现,另一部分病例则在病程中出现[12],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2.1 危险器官受累的病例 Ronceray等[2]的研究显示,318例诊断时无肺受累的儿童LCH病例中,在诊断后1个月至5.5年中有28例(8.8%)出现PLCH,中位数为10个月;诊断后1年内发展为PLCH的累及风险是5%,诊断时具有危险器官受累的LCH较无危险器官受累者1年内发生PLCH的风险高,分别为8%与1%。另一项研究亦显示,在起病1年左右,MS LCH较易出现肺部受累,出现肺部受累的中位数是LCH诊断后10个月(1个月~3.3年)[4]。
2.2 年龄极小的单系统LCH患儿 一项研究显示,孤立皮肤受累的LCH患儿发病年龄较MS-LCH患儿年龄更小,中位年龄为2.1个月(0.3~3.2个月),后来进展为MS-LCH时多出现肺部受累[6]。
2.3 在其他部位复发 一项研究表明,诊断后6个月至13年内LCH在其他部位复发时,也可累及肺部[12]。
上述疾病出现肺部受累者,一般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另有研究显示,在49例儿童LCH病例中,病程进展中8例出现PLCH,其中4例死亡,占全组死亡病例的80%(4/5)[13]。
3 影像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3.1 检查方法 早期PLCH通常无呼吸系统症状,且对PLCH早期发现缺乏帮助。胸片对显示早期和隐匿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肺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的最大优势在于评价X线胸片中无法显示的肺部间质改变、结节和囊变,是对于证实PLCH的最有价值和敏感性最高的影像检查方法[14,15],同时也是PLCH随访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12,16]。
3.2 影像表现 目前,关于PLCH,尤其是儿童LCH肺部受累的影像表现文献报道较少。PLCH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原发性PLCH与MS-LCH肺受累的影像表现无显著差别。PLCH的影像表现与疾病的阶段有关,PLCH的CT表现在成人与儿童中相同,区别是成人肋膈角区病灶稀疏而儿童为弥漫性分布[5]。PLCH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在疾病早期,肺部HRCT表现为结节或网状结节影,结节通常为双侧对称的弥漫性分布,可位于小叶中央或细支气管周围,边缘欠清晰,结节之间存在正常肺实质。通常结节数目繁多,直径通常为5~10 mm,但结节也可呈孤立性肿块样,直径达40 mm[12]。随着病程进展,结节可消退或出现空腔,随着空腔扩大,结节先后转化为厚壁囊腔、薄壁囊腔;部分病例可表现为结节与囊腔并存,囊腔直径通常小于10 mm,也可大到30 mm,形态多为类圆形,融合而成的囊腔则形态多样。总之,病程较短的病例结节常见,结节数目更多,囊腔相对较稀疏。而病程较长的病例,囊腔数目较多,且常融合,结节较少见,并常为稀疏、散在分布[8]。在LCH后期,肺部结节消失,仅余留囊腔、瘢痕及肺部纤维化(例如星状瘢痕),最终导致粗大的网状阴影或蜂窝状改变,伴不可逆的结构扭曲[6,12,13,17 ]。
根据结局,PLCH的病变可分为以下三种:(1)可消退的病灶,包括结节阴影、小的厚壁囊腔和磨玻璃密度影;(2)可转变的病灶,为较大的结节和厚壁囊腔,分别转变为厚壁囊腔和薄壁囊腔;(3)无变化或进展的病变,或者称为稳定的病变,包括薄壁囊腔、线样阴影或肺气肿[14,15,18]。
当PLCH中位于外周的囊腔破裂时,11%~14%的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均可并发气胸,可为单侧或双侧。当气体从肺间质漏出时,可出现纵隔积气(罕见),胸腔积液未见报道,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罕见[4,5,12,14,17]。
4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文献[3]提出,PLCH诊断至少符合以下中的1项:(1)具有肺高分辨率CT的典型表现(如果条件许可,应用低剂量多排探测器HRCT);(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部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细胞学诊断LCH。儿童原发性PLCH 罕见,以多系统LCH常见,而且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部活检具有较大难度,目前通常依靠肺外病变部位活检(骨破坏灶、皮疹或淋巴结),结合肺部影像即确诊肺部受累[2,4,6,16,17]。原发性PLCH确诊需依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部组织标本(开胸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支气管镜肺活检、肺部手术标本检查)检查[8,14,15]。PLCH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半数病例可无呼吸系统症状,有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或排除PLCH[2,4,6,12]。
4.1 早期 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结节病、肺淋巴道转移癌和肺结核,病变的解剖部位分布有助于鉴别。PLCH的结节一般位于小叶中央、细支气管周围,罕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节病沿肺间质内的淋巴管分布,累及小叶间隔和胸膜下间质,HRCT图像显示结节分布与病理特点相一致,以小叶间隔、斜裂的结节状增厚以及胸膜下区结节为特征;淋巴道转移癌以位于淋巴管周围为特征,HRCT表现为光滑或结节状小叶间隔增厚,肺小叶结构正常形态,光滑或结节状叶间裂增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HRCT特征是均匀分布于全肺的细小结节,密度均匀一致;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病灶多呈散在分布,可为单侧或双侧,以下肺较多见,分布与支气管树有关, 可见边缘模糊或境界清楚的树枝状影(“树芽征”),一般同时存在其他结核灶和肺门纵隔淋巴结大[19,20]。
4.2 后期 囊性病变成为唯一CT表现时,需要排除淋巴管肌瘤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卡氏肺囊虫肺炎,以及特发性肺纤维化。LCH的囊腔大小和囊壁厚度多变;淋巴管肌瘤病仅成年女性患病,肺气肿表现为肺实质内灶状破坏区域,一般无可分辨的囊壁;支气管扩张的囊腔在连续CT图像上表现为相通的支气管模式;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肺气囊与PLCH鉴别较困难,但前者一般发生在免疫抑制状态患者或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的病史;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蜂窝状囊腔分布于肺底部和胸膜下,伴随肺容积减少和临近肺实质异常(例如磨玻璃阴影和结构扭曲),而PLCH的囊腔周围通常为正常肺实质[1]。
5 预 后
LCH肺部受累与死亡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4]。Odame等[6]研究中的4例死亡病例,仅1例死于呼吸衰竭。PLCH不影响MS LCH患儿的5年生存率。MS LCH中,无任何危险器官受累与仅肺部受累者,以及伴有其他危险器官受累的病例中,肺部不受累与肺部受累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LCH为唯一受累危险器官的患儿5年生存率高(83%),肺部LCH合并血液系统和肝脏LCH的5年生存率低(2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诊断时肺部受累与肝脏和脾脏受累显著相关。当在多因素分析中将危险器官和年龄校正后,肺部受累则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是否存在肺部受累对有无危险器官受累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肺部单独受累也不影响生存率[2]。因此,有专家提出,将肺受累从LCH危险器官中排除。以上研究均以生存率或死亡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内容未包含LCH患儿的远期肺功能、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研究。
目前,PLCH复查胸部影像检查的适应证、频率等问题亦需要进一步探讨。此外,对于儿童LCH肺部受累的远期研究尚未见报道,肺部多发囊腔及纤维化改变,可能对患儿的肺功能、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尚需引起关注。
[1] Grana 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J]. Cancer control, 2014,21(4):328- 334.
[2] Ronceray L, Pötschger U, Janka G,etal.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pediatric-onset multisystem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effect on course and outcome [J]. J Pediatr, 2012,161 (1): 129-133.e1-3.
[3] 吴升华.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评估与治疗指南介绍 [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2): 155-158.
[4] Braier J, Latella A, Balancini B,etal.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4, 43(7): 765-769.
[5] Seely J M, Salahudeen S Sr, Cadaval-Goncalves A T,etal.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J]. J Thorac Imaging, 2012, 27(1): 65-70.
[6] Odame I, Li P, Lau L,etal.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a variable disease in child hood [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6, 47(7): 889-893.
[7] Papla B, Malinowski E, Nizankowska-Mogilnicka E,etal.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granulomatosis. A study of 11 cases [J]. Pol J Pathol, 2003, 54(1): 65-73.
[8] Brauner M W, Grenier P, Mouelhi M M,etal. Pulmonary histiocytosis X: evalua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CT [J]. Radiology, 1989, 172(1): 255-258.
[9] 李 霁, 刘洪瑞, 郭丽娜.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4, 33(2): 109-112.
[10] Leatherwood D L,Heitkamp D E, Emerson R E.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J]. RadioGraphics, 2007, 27(1):265-268.
[11] Kambouchner M, Basset F, Marchal J,etal.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thologic lesions in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6(11): 1483-1490.
[12] Smets A, Mortelé K, de Praeter G,etal. Pulmonary and mediastinal lesions in children with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J]. Pediatr Radiol, 1997, 27(11): 873-876.
[13] Bernstrand C, Sandstedt B, Ahström L,etal. Long-term follow-up of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39 years’ experience at a single centre [J]. Acta Paediatr, 2005, 94(8): 1073-1084.
[14] Brauner M W, Grenier P, Tijani K,etal.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evolution of lesions on CT scans [J]. Radiology, 1997, 204(2):497-502.
[15] Moore A D, Godwin J D, Müller N L,etal. Pulmonary histiocytosis X: comparison of radiographic and CT findings [J]. Radiology, 1989, 172(1):249-254.
[16] Ha S Y, Helms P, Fletcher M,etal. Lung involvement i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prevalence,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J]. Pediatrics, 1992,89(3):466-469.
[17] Schmidt S, Eich G, Hanquinet S,etal. Extra-osseous involvement of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in children [J]. Pediatr Radiol, 2004,34(4):313-321.
[18] 李素荣,车 莉,袁新宇.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HR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9): 1708-1711.
[19] 范红燕, 侯艳军, 赵彦民.肺内多发小结节的CT 诊断与鉴别诊断[J]. 放射学实践, 2003,18(10): 718-720.
[20] 孙素杰, 李向丽, 师宏斌. 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 表现及鉴别诊断[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9): 679-680.
(2015-02-28收稿 2015-03-15修回)
(责任编辑 武建虎)
本刊“临床病例讨论”栏目征稿通知
为了贯彻“面向部队,服务基层”的办刊宗旨,加强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临床实践交流,帮助基层医师学习和了解先进教学医院和知名专家对疾病的临床诊治思路,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临床业务水平。本刊于2012年开辟“临床病例讨论”栏目。报道武警部队各级医院及重点学科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典型病例,以及基层卫生队经过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得以成功治疗的典型病例。
1.病例选择: (1)选择的病例要具有代表性且不涉及医院敏感问题,优先录取多学科交叉病例;(2) 诊断明确,但病情危重、治疗棘手的病例;(3) 罕见病例。以上病例须最终获得明确诊断或成功治疗,临床资料应齐全,能提供实验室、影像学和病理确诊依据。
2.写作格式: 正文分“病例介绍”和“临床讨论”两部分。病例介绍:交代清楚患者主诉、病史(包括既往史),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结果等(需要提供影像学检查的图片)。临床讨论:为主体内容,首先提出目前病例诊断治疗的进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讨论要点;之后由参加会诊的知名专家点评,写清诊断和治疗思路、鉴别诊断要点、治疗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若为罕见病,则介绍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会诊专家需署名(如无外请专家,也可署本院科主任名),格式如:张某某医师(肝胆科)。具体行文格式参考本栏目已发表的论文格式。全文字数3800或6500左右。
来稿请在右上角标注“临床病例讨论”。本栏目所录稿件为原创性临床研究论文,欢迎广大临床医师踊跃投稿!
武警医学编辑部
袁新宇,博士,主任医师,E-mail: xinyu_y@sina.com
100020 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R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