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述评
2015-03-17张丽
张 丽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252059)
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述评
张 丽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252059)
李大钊关于文化的精辟论述,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大钊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内涵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研究。通过概述和评析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的现状,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有所裨益。
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述评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奠基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本文着力评述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状况,以展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运用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关于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
学术界共同认为,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文化。他对文化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发展。学术界对李大钊文化思想形成的依据、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1.李大钊文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研究
任何一种思想形成都有其理论渊源,李大钊的文化思想也不例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李大钊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文化,离不开几种文化思想的交相融合。
第一种观点是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西方近代文化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早期李大钊虽然没有加入任何宗教,但是其留学时期一度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李大钊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途径,对他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者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①朱文通:《李大钊与基督教文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有的学者指出,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产物。资本主义文化的制度形式促进了李大钊对民主政治的追求;西方的民主精神赋予李大钊民主意识;进化论奠定李大钊进步的社会历史观。通过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对比和接纳,李大钊早期思想表现出引进西方文化的开放心态。②吴汉全:《西方近代文化与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第二种观点是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传统文化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之所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国内环境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底蕴也是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形成的重要依据。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李大钊把它发展为共产主义理想,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李大钊把它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李大钊把它发展为无产阶级民主思想,通过大同、仁爱和民本这三座桥梁,李大钊完成了从传统文化到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跨越。③吕明灼:《李大钊对儒家理想观的继承与创新》,《文史哲》,2000年第5期。
第三种观点是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在众多西方社会思潮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通过对中国文化危机的回应,马克思主义进入李大钊的视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名主将,这一选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①魏波:《近代中国文化的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的回应——以李大钊的思想历程为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
2.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文化建设有三部曲: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批判传统文化,开辟新文化道路;引进西方文化,奠定新文化基础;“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②萧超然:《论五四前后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发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有的学者提出,李大钊从抨击中国封建文化到接受西方文明;从接受西方文明到调和东西文明;从调和东西文明到接纳俄罗斯新文明,其早期中西文化观经历一个辩证否定的发展过程,显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③张伟良:《简论李大钊早期东西文化观的逻辑发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二、关于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内涵
一般认为,学术界从什么是文化、怎样建设文化、谁来建设文化等文化本体论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内涵进行阐释,形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 “新文化建构方案”说。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意识的觉醒是李大钊新文化建构的内在动因;创造性转换、理性借鉴、中西调和是李大钊新文化建构的途径;由“青春中华”到“第三种文明”是李大钊新文化建构目标。④张清祥:《李大钊“五四”时期新文化建构的现代性方案》,《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二是“文化发展思想四架构”说。有的学者指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理性借鉴西方文化是李大钊文化思想发展的基石;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是李大钊文化思想发展的条件;知识青年和人民大众是李大钊文化思想发展的主体;建立“第三文明”——社会主义文化是李大钊文化思想发展的趋势。⑤邱淑云:《李大钊的文化发展观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学术界又从教育、道德、新闻、哲学、宗教、文艺各个侧面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揭示和拓展。
1.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学术界主要从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建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几个方面对李大钊伦理道德思想进行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李大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的徘徊;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唤醒下的觉醒;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确立。经过这三个时期,李大钊伦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思想理论基础。⑥玉山·吾斯曼、史小禹:《李大钊伦理思想发展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有的学者指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出道德的基础和本质;运用唯物史观批判封建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提出无产阶级新道德;阐述重要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李大钊伦理思想的四大特点。⑦马振国:《李大钊的伦理思想》,《中州学刊》,1984年第4期。学术界通过对李大钊共产主义人生观、共产主义生死观、幸福观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分析,普遍认为李大钊对共产主义道德观内容进行了概述。
2.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新闻与图书馆学思想
学术界共同认为,李大钊既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有的学者提出,李大钊的新闻思想强调新闻的社会功能、重视记者的职业素养、主张新闻自由、倡导新闻主权,因此具有四大特征。⑧王晓岚:《李大钊新闻思想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在图书馆理论方面的贡献,涉及到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图书馆与教育的关系、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思想、李大钊的图书馆管理思想。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包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图书馆由文库式向开架式过渡;图书馆实行助教制;健全制度规范工作;制定“兼容互需”的藏书建设方针。⑨周进良:《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4期。
3.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教育思想
学术界对李大钊教育思想的研究涉及到教育的内涵、教育的价值等多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关于教育有十大论断:教育本源论、教育功能论、教育普及论、教育批判论、教育改革论、教育平等论、教育重点论、教育发展论、教育环境论、教育目标论。○10牟文谦、刘霞:《李大钊教育思想十论》,《教育探索》,2011年第10期。有的学者指出,作为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在普及国民教育、规范培养目标、倡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主张民主平等和与时俱进;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应具有“培根固本”的作用。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郭贵儒:《李大钊教育思想简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哲学思想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对李大钊哲学思想的研究从整体出发,探究其内容、分期、地位、贡献等。进入新世纪,对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出现细化趋向,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等几个方向发展。
一是将李大钊哲学思想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有的学者指出,李大钊哲学思想分三个时期:急进民主主义时期;从急进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时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时期。②文韦:《论李大钊哲学思想的分期》,《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哲学思想有三大特点:倡导青春精神,要求创造青春之中华;主张中西思想融合,倡导综合创新之路;讲究人生修养,提倡历史观与人生观的统一。③张翼星:《李大钊哲学思想若干特点的启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二是对李大钊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袁伟时提出“地位”说。袁伟时认为,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建党早期重要的领导人,他写下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为中国现代哲学史写下新的篇章,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新时代的开拓者。④袁伟时:《先驱者的历史功勋——论李大钊哲学思想的地位》,《哲学研究》,1981年第8期。三是对历史哲学的研究。吴汉全认为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开创者。他对历史哲学的地位进行科学解说 ,对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作深入研究 ,对历史哲学的研究成为李大钊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探索的最主要方面,为建立历史哲学的中国学派做出了贡献。⑤吴汉全:《李大钊与历史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四是对人生哲学的研究。廖建平认为李大钊强调树立人民观念是正确看待人生的基础,创造美好未来生活是人生的责任,提倡在劳动中追求人生幸福,强调培养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⑥廖建平:《李大钊的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人生哲学》,《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第5期。可以看出,李大钊人生哲学以唯物史观为统领。
5.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宗教思想
李大钊宗教思想研究虽然不是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的主流,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此业已展开,主要涉及到宗教思想的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有的学者指出,李大钊的宗教观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宗教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宗教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后者占主要地位。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反对人为消灭宗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主张利用、改造宗教,使宗教为新社会服务。⑦李忠平:《李大钊的宗教观》,《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李大钊宗教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宗教政策的理论基础。
6.李大钊文化思想中的文艺思想
学术界对李大钊文艺思想的研究相对薄弱,但近些年有所改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阐述李大钊文艺思想。有的学者认为,李大钊指出社会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具有决定作用;强调不同社会制度对于文学艺术有不同的影响;注意保持文艺的独特性,其对文艺思想有系统的把握。⑧童庆炳:《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二是研究李大钊构建的新文学理论。有的学者指出李大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五四”时期李大钊总结文学革命的得失 ,展望新文学的前景 ,介绍西方文学的进步观念 ,倡导平民主义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念 ,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开辟了道路。⑨吴汉全:《试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三、关于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
学术界普遍认为,李大钊文化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对于形成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学术界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对毛泽东文化观的影响
有的学者指出,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影响重要而深远。毛泽东从1918年就结识李大钊,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内容与李大钊文化思想有着诸多联系和一致性,这表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文化观有较深的影响。毛泽东能迅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与李大钊影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①杜艳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影响
有的学者通过分析先进文化的属性,进而揭示出李大钊文化思想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李大钊揭示的道理是中国先进文化具备的基本精神;其次,李大钊通过剖析中西两大文明的特点,指出培育新文明的前提是接受西方新文明。②侯且岸:《李大钊与中国先进文化》,《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4期。
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中,李大钊融入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使李大钊在“五四”时期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他抵制封建专制,介绍西方民主思想,号召青年解放思想,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开展反孔教斗争,研究和比较东西方文明,主张汲取西方近代文化,构建先进文化,指导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向现代社会。李大钊在文化取向、文化变革、文化整合、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趋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③张静如、齐卫平:《论李大钊与“五四”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2期。
四、关于进一步深化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的思考
以上综述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产生了丰硕理论成果,但总体上看,还不够深入,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有必要拓展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
首先,深化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内容,拓宽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领域。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在某些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如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李大钊的传统文化思想研究,但也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李大钊文化思想体系的架构、李大钊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李大钊文化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所处的地位,还没有深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宽。
其次,提升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方法。从以往研究资料来看,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使用的方法基本是历史学的方法。近年来文化学的方法也有所运用,如把李大钊作为一个文化人、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范丹卉的《五四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与理论抉择——从李大钊、陈独秀的学术转变看早期中共党员的文化特质》就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方法在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中也有一定的空间。此外,还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将李大钊文化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历程中分析,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分析比较李大钊文化思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文化思想的异同之处,对于深化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有很大帮助。
最后,加强当代价值的研究。李大钊关于文化思想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的创新。它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继承,也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对于今天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Review on the Study of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
ZHANG Li
(School of Marxism,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 252059,China)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 is a part of the system of Marxism during the earlier period in China.It is also a major innovation on theoretical culture of Marxism in China,which has great research significance.The study of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mainly includes:study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study on the connotations of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 and study on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Li Dazhao’s cultural thought would be good for the further study.
Li Dazhao;cultural thought;study;review
K258
A
:1008-469X(2015)01-0005-04
2014-12-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11JZD003)
张丽(1974-),女,山东阳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