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崛起到毁灭:莎剧《李尔王》中女性地位的衰败历程*

2015-03-17姚本标何慧敏

关键词:李尔李尔王里根

姚本标,何慧敏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从崛起到毁灭:莎剧《李尔王》中女性地位的衰败历程*

姚本标,何慧敏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少学者、评论家赞誉其为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并纷纷对该剧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解读。该剧从女性地位的崛起、鼎盛和衰落三个阶段分别呈现了莎士比亚对女性地位变化的阐释,也是剧作家对女性地位呐喊的大胆尝试。但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女性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女性敏感多疑和感情用事等性格软肋成为她们最终走向毁灭的主导原因。

莎士比亚;《李尔王》;女性地位;悲剧原因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1]人们赞誉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莎士比亚一生硕果累累,共创作了剧本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400多年来,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贴近大众生活的宝贵资源之一。[2]

莎士比亚以传说和前人的作品为基础并加以改编,于1605年完成了《李尔王》这部悲剧。传统文学批评对于《李尔王》的解读大多是从“悲剧性”“人物性格”“女性形象”等方面展开论述,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李尔王》中女性地位问题的文章却是比较少的。《<李尔王>的男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对<李尔王>的解读》一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解读了《李尔王》一书中莎士比亚的男权中心意识,分别从女性人物的排名和介绍、李尔的父权制特征、女性角色的设置等方面讨论了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主义作家未能突破男性自我中心的局限。[3]此外,《男权桎梏下女性与自然的悲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李尔王>》一文则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了该剧本。作者从“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男权、女性、自然”、“男权对女性和自然的沉重压迫”和“自然和女性——男权统治下的繁殖工具与劣等物种”三个方面论述了女性和自然只有通过构建人类精神生态意识和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4]

女性主义理论是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从开端发展至今,女性主义思想既对女权主义运动进行了经验总结,又不断提取和吸收了其他各派理论思想的精华,融合了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诸多文学理论思想,为研究社会问题、文学问题、政治问题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5]

一 女性地位的崛起:一个美丽而虚幻的梦

故事要从古代的不列颠国王李尔说起。由于年事已高,李尔准备把国土平均分给三个女儿,李尔手拿地图,公开宣告自己“已经上了年纪,决心摆脱一切世务的牵累,把责任交给年轻力壮的人,好让自己一身轻松去安心等死”。他为了预防他日的争执,当众把几个女儿的嫁妆分配清楚,并要求几个女儿描述谁更爱他并以此来决定每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大女儿贡纳莉和二女儿里根通过花言巧语轻易夺得了父亲的财产,而小女儿科迪莉娅由于坦率真诚、不擅讲一些甜言蜜语的话而惨遭李尔王的抛弃,并且没有得到一丁点李尔王本应分给她的丰厚财产。

在《权力与政治权力概论》一文中,作者做出了如下表述:“行使权力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权力是一种力量”;纵观世界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国家政治权力掌握在少数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手里,他们凭借暴力对社会进行统治。[6]李尔王分财产,把所有手头的实权交给女人,于是女人有了地产、名誉、地位,女人有了实际权力,所有的这一切标志着女性地位的崛起。李尔王在把地产和实权分给女儿们之前,世界最高的权力掌握在他的手里,“你用不着看着她的脸,她皱不皱眉头都不与你相干,那时候你还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李尔王把财产分给了女儿们以后,资产和实权都一同交到了她们手里,女儿们的地位超过了他这个手头一无所有的人的地位,女人们的地位开始崛起了。

莎士比亚利用这样一个故事的开端为读者们描述了一个美丽而虚幻的梦:女人们手握最高权力,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在宗教政治背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个时代,女人们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利的。男人们是世界的统领者,女人们是男人的附属品,男女之间是没有所谓平等的。女人们想要向世界呼喊自己要求平等的心声是没有途径的,女人们只有默默忍受当时社会给她们预设的一切。莎士比亚深知那个社会的等级和尊卑,但是他仍然为女人们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他通过李尔王的视角慷慨地为女性们制造了一个翻身做主人的美丽梦想——女人们有了实际权力、女人们开始崛起了!

威廉·哈兹立特曾经评论《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所有剧作中写得最好的,因为他认为莎士比亚在创作这一部作品的时候付出了最真诚的态度。[7]诚然,莎士比亚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是付出了最真挚的情感,尤其是在对女性人物情节的刻画上面。他真切地希望女性们有彻底翻身的那一天,但是在那个男权当道的时代下,他又不得不站在男性们的角度下审视这种愿望实现的可能性。

李尔王把国土和所有手头的权力全部交给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行为实际上是莎士比亚为了争取女性地位的崛起而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样的剧情安排体现出了莎士比亚对于女性地位问题的重视,他敢于挑战权威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男人支配的社会现状,大胆的给女性创造了一个女人统治世界的梦想。当时的社会里,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地位、没有自由、没有灵魂。莎士比亚大胆的迈出了为女性争取自由的第一步,虽然这是最终导致了失败的一步,但是也是史无前例的、跨时代的一步。

二 女性地位的鼎盛:前所未有的颠覆

全剧的第二个阶段是女性地位的鼎盛阶段,女人们利用手中权力掌控一切,女人们成了那个世界的主宰者。从历史上看,掌握实权的领导者一向容易招致“权力风险”,古今如此,中外皆然,有实权者处于主导地位,有的甚至掌握生杀大权。于是,自然而然引来众多围观者在觊觎其权力的同时,狠心采用多种手段、使用多种途径,侵袭其手中的权力。[8]贡纳莉和里根显然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们得到了父亲所有的财产和手头权力之后就急于把昔日的领导人——自己的亲生父亲打压下去。她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昔日李尔王有可能的“暗算”:冷暴力、裁撤侍从、足枷之辱、言语示威等。

贡纳莉和里根清楚地懂得自己好不容易煎熬忍受大半辈子所继承的一切财产和地位都是不太牢固的,只要李尔存在一天,她们身上就多出一分可能的威胁。她们急切地想要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对昔日的统治者李尔王做出了一系列打压行动。贡纳莉因为无法忍受父亲责骂和欺辱自己的侍卫,命令管家奥斯瓦尔德“等他打猎回来的时候就对他说我病了,也不必像从前那样殷勤侍候他”。这是贡纳莉用权力打压李尔的第一步,这意料之外的一步让李尔猝不及防,也透过贡纳莉这个人物形象展示了拥有权力前后的鲜明对比。

如果说冷爆力让李尔感受到了大女儿的冷酷无情,那么紧随其后两姐妹联手让李尔裁撤侍从、用足枷惩罚肯特等一系列行为则让李尔深深意识到权力对于人性的改变。北京大学哲学系王海明教授提出的“最高领导人追求独掌最高权力的人性才是专制社会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9]贡纳莉和里根有了权力之后翻脸转变为世界统治者的姿态,暗示、命令、威胁李尔以及其他所有人服从她们的规矩。此时的两个女人们已然摇身变成了权力的掌控者,她们迫切地希望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固自己的政权。这一阶段的女性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女人们的形象颠覆了传统“他一天到晚欺辱我;每一点钟都要借端寻事”“他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要责骂我们”的逆来顺受的形象。这是一个短暂的女人当权、女性地位达到至高无上的昌盛的阶段。

但大女儿贡纳莉和二女儿里根获得了父亲李尔王的所有财产和兵权以后,开始变得敏感多疑。她们害怕曾经统领一切的父亲有可能突然某一天“做了一个梦,听了一句谣言,转了一个念头,或者心中不悦,他就指使他人害我们的生命”。贡纳莉还认为“过虑总比大意好,与其担心害怕人家的暗算,宁可根除担心的隐患”。早在李尔王卸任之前,所有人都要看着他的脸色说话;而在他将所有的财产和权利都分割给两个女儿之后,他的地位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贡纳莉和里根辱骂李尔的侍从、对他冷言冷语相向,甚至在暴风雨肆虐的寒夜也不愿分给亲生父亲一丁点儿的关心。

莎士比亚笔下的贡纳莉和里根形象或许过于夸张,但是这正显露出了他对于女人敏感多疑、心狠手辣的本性的批判。虽然女儿们一直以来都是生活在父王的统治和管辖之下,但是在好不容易翻身做了主人之后却一改平日唯命是从、屈颜卑膝的温厚模样。奥尔巴尼质疑了贡纳莉的做法,他认为她“操之过急常会深受其害”;而贡纳莉却反驳奥尔巴尼“不,不,我的夫君,你太仁善厚道了,虽然我不怪你,可是恕我说一句话,只有人批评你糊涂,却没有人称赞你一声好”。贡纳莉的这些行为将女人们敏感多疑、心狠手辣的丑陋本质渲染到了极致,她们连自己最亲的人也不敢相信,她们可以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防止有可能发生的后患对最不该心狠的人——自己的亲生父亲心狠。

三 女性地位的衰落:完美梦想的毁灭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对于论证李尔王的悲剧结局是再适合不过的。[10]贡纳莉和里根享受到了权力带给她们的操纵快感之后,命运也在一步一步将她们毁灭。李尔因为无法忍受两个女儿对自己的残暴行径,即便顶着狂风暴雨在野外发疯也不愿再卑躬屈膝地回到女儿们身边。他在荒野里与“暴怒的大自然搏斗”“这样的夜晚,被小熊吸干了乳汁的母熊也躲着不敢出来,狮子和饿狼都不愿淋湿它们的毛皮,他却光着头在风雨中狂奔,把一切托付给不可知的力量”。这一段描述是莎士比亚透过李尔的视角对两个女人的安忍无亲的一系列行为的强烈抨击,他将李尔发疯的场景描述得越发惨不忍睹,越能激起了读者内心对于两个女人的强烈不满。

昔日李尔王权倾朝野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由于过于相信两个口蜜腹剑女儿的爱的假意表白换来了现在的悲惨境遇。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振聋发聩的女性批判主义思想。李尔王的悲惨故事讲到这里本来已经足够煽起读者们的同情心了,但是莎士比亚还要继续将结局彻底毁灭。

考狄利娅的返场给了所有人一个美丽的幻想,这是对于正义女人承担救世主身份的美好寄托,也是对于李尔男性地位重新回归的一个优良契机。就本质而言,考狄利娅与贡纳莉和里根的出身都是一样的,但是莎士比亚为了突出美好事物毁灭的悲剧效果,有意将考狄利娅安排成一个遭受抛弃但是最后却以德报怨的伟大女性形象。这其实是莎士比亚对于女性地位和传统女性形象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他想要通过自己的文字给传统女性一个涅槃重生的机会。但是让人们感到伤心的是,女性当权的贡纳莉、里根、考狄利娅最后都死了,女性地位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美好梦想终于到了破灭的那一天。

自《李尔王》问世以来,中外众多学者对李尔王的悲剧性及悲剧结局的原因做过论述,莎评家更是从宗教、历史、政治、人性、伦理等各个视角对该剧做出了精彩的解读。《李尔王》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悲剧,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社会性的悲剧,是一场对于权力的追逐而引起的人性毁灭的悲剧。[11]从李尔王所处的历史背景来看,皇权专制和封建割据势力是主要的社会政治力量,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和战乱,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以壮大自己的势力。[12]由于人们心中的王权意识和王权伦理的观念比较严重,所以即使莎士比亚在理论上给了女性当权一个机会,这也是不被整个社会所允许的。这样的情形同贡纳莉和里根一样,虽然她们有了可以统治世界的机会,但是在她们背后还有众多不让她们如此春风得意的反抗者,比如李尔和考狄利娅。考狄利娅的再次出场正是为了拯救被姐妹们摧残得苟延残喘的老父亲,这就表露出了莎士比亚企图让女性承担拯救社会重任的美好愿望。但是故事的最后,考狄利娅并没有成功赢得自己和父亲的再生,反而双双因此而葬送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结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对于女性主宰世界、承担救世主角色的不可能性的一种暗示。女人肩负了来例假、生孩子、忍受生理疼痛等各种限制,在生理条件方面决定了女人无法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比如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不能亲自与仇人决斗、不能用武力解决争斗。由于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即使大女儿贡纳莉和二女儿里根手握兵权,也不得不把所有的这些重任托付在埃德蒙和其他侍从的身上;小女儿考狄利娅更是如此,她手里没有兵权是惨败的一方面,而她同样作为女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也成为了她兵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创作《李尔王》这部作品的时候,心中饱含了对于女性地位问题的人文主义关怀。他透过李尔王的视角用一种非常浪漫主义的方式向世界传达了女人们对于女性地位提高的殷切期望;紧接其后,他又用经过人文主义理想改造、源自基督教的善恶模式对剧中女性人物的行为品德进行了描述和评价;[13]最后,莎士比亚笔锋一转,利用女人的两大致命缺陷(生理和心理条件制约)将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那个关于女性地位颠覆的美梦毁灭。莎士比亚的创作口吻折射出那个时代下的女性地位问题,女人的权力来自于男人,女人的命运与男人息息相关,女人终究是女人。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莎士比亚对于广大女性是饱含同情的,但是他还是坚定地认同以男性为社会生活中心的观念。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文集[M].朱生豪,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1.

[2]莎士比亚.赵友斌.莎士比亚悲喜剧著名独白欣赏[M].朱生豪,译.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4.

[3]许原雪.《李尔王》的男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对《李尔王》的解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07,21(4):150-153.

[4]夏青.男性桎梏下女性与自然的悲歌-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李尔王》[J].大连大学学报,2010(3):50-53.

[5]玛格丽特·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M].朱 刚,麻晓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5.

[6]刘军宁.权力与政治权力概论[J].政治学研究,1987(10).

[7]威廉·哈兹里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M].顾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

[8]肇俊武.掌握实权的领导如何防范“权力风险”[J].领导科学,2001(5).

[9]王海明.论专制主义:中—专制起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0]鲁 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J].语丝,1925,2(15).

[11]陈 柯.权力话语理论视角下的《李尔王》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

[12]吴持哲.《李尔王》原型解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3).

[13]丁 珏.《李尔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责任编辑:李珂

From Ascend to Destruction:The Declining Process of Women’s Status Declining in Shakespeare’s King Lear

YAO Benbiao;HE Hui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Teachers University,Nanning,530001 China)

King Lear is one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four great tragedies,many scholars and critics acclaimed it as his greatest works,and they also interpreted this masterpiece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The play illustrated Shakespear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respectively from three stages-the rise,the prosperity and the decline of women’s status,and this was also a bold attempt of the playwright to speak for women's status.Nevertheless,the restriction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both women'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especially women’s character weaknesses of sensitive suspicion and emotionality,became the dominant reasons of why they destroyed eventually.

Shakespeare,King Lear,women’s status,causes of the tragedy

I106.4

A

1674-117X(2015)04-0061-04

10.3969/j.issn.1674-117X.2015.04.013

2015-04-23

姚本标(1968-),男,广西百色人,广西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何慧敏(1989-),女,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

猜你喜欢

李尔李尔王里根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皇上胸肌好伟大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李尔亚太总部及技术中心新址正式奠基
乐观的小里根
麦格纳接替李尔为宝马提供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