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改视域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17彩,张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视域中医药大学

刘 彩,张 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3)

新医改视域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 彩,张 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3)

在新医改视域下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分析新医改所需要的卫生事业管理能力及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新医改;人才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在医药卫生相关部门承担“保护公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新医改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应结合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新要求积极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成为能在医疗、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1]。

1 新医改视域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新医改提出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培养培训的同时,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中医药、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从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总量看,技术人员占90%,管理人员仅占10%,各类卫生管理人员总数已达60万,而90%的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培训,也未全面掌握卫生管理知识[2]。以北京市为例,业务技术人员从事卫生管理的占2/3,真正的管理专业或经济专业人员不到20%,其中有25%的人未接受过管理培训,接受半年以上培训者不到25%[3]。为切实提高卫生管理队伍水平,积极推行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逐步建立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观念落后、政策机制有待完善、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层次结构需要调整等问题[4]。如果按照3%的自然减员率计算,每年约有1.8万人退出卫生管理队伍,这些岗位空缺需要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补充[2]。

2 新医改视域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要科学规范发展,需要一支具有专职化、专业化、知识化和法制化等内涵的卫生管理队伍。正如国外卫生管理专家所言:面对21世纪卫生模式转变,中国未来医疗护理服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科技,而是管理[5]。新医改视域下卫生事业管理涵盖卫生方针政策、医疗保健制度、卫生计划、卫生组织、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医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妇幼卫生管理、药品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等诸多内容,与社会、自然、人文、政治、经济、科技、健康等领域都有交叉,这对卫生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协调各种因素提出巨大挑战。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其课程体系建立在临床医学教育基础上,医学类课程设置较多。2010—2011年,有学者选取20所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所占课时分别为(672.3±12.7)h和(412.4±10.1)h,明显多于管理类课程(234.6±9.3)h[6],忽视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学”的本质。而国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注重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设置侧重点与我国存在差异[7]。

为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周虹等对三亚市卫生管理专业相关的各级单位进行调查,发现卫生行政单位最为缺乏的人才为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占总数的41.7%[8];调查还发现各用人单位认为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是“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人际沟通能力”,第三是“管理信息技术与现代办公技巧”。这体现了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与人打交道和处理信息。也有学者运用胜任力模型对卫生系统高级管理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卫生高级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包含8个特征族,即个人魅力、成就导向、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知识管理、沟通与协调、成本管理和业务管理[9]。基于此,单纯的知识传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医改要求,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卫生管理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新医改推进过程中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书本上无现成答案的新问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单纯知识传授者的定位已不适应新医改视域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卫生管理的工作性质之一就是实践性强,这也给卫生管理教育提出“提高应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3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天津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平台,突出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特色,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基于新医改背景不断进行探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

3.1 依托多学科多专业,重视医学、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知识及经济管理能力培养

天津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依托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学、预防医学、语言文化学等相关学科门类,利用多学科多专业教学资源,参考国内外卫生管理本科教育经验,借鉴美国等国家“把卫生管理专业教育建立在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相对坚实的经济管理专业基础之上”的培养方式[7],在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平台上增设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融合中医基础概论等中医特色课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等预防医学类课程,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以及管理文秘、公共关系学等人文素养课程。

3.2 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联合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国外学习机会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联合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即学生首先需要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读两年(大学一、二年级),修满相关学分后进入埃迪斯科文大学相关专业进行两年(大学三、四年级)课程学习,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埃迪斯科文大学按照相关协议互认学分,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埃迪斯科文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相应学科学位。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实践中注重教学。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设置综合实训室,同时在新校区拟开设卫生督导实训室;加强卫生管理相关实习基地建设,与天津社保中心、南开区社保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开展合作办学,如医院管理学课程采用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参观、实习与调查等方法,效果较好;强调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多样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卫生管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4 采取奖励措施,激励师生开展科研活动

学校对学生创新类项目和创业类项目投入大量经费,并与教师测评挂钩,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申报、实地调查和论文撰写等科研活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和教师认真准备,申报了“老年人自感健康”“老年人就医选择行为”“电子病历管理”“老年人慢性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等科研课题。

[1]任毅,陈星位.健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 培养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J].医学信息,2008,21(3):327-330.

[2]胡志,杨金侠,杨善发,等.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29-31.

[3]张正华,王建平.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探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1):645-648.

[4]石小燕,马燕,申光.浅谈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2):104-107.

[5]王明旭.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李德宝.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89-5590.

[7]刘瑞明,廖云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8,22(4):236-238.

[8]周虹,林书兰,林丽云.三亚市卫生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评价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21):135-137.

[9]蔡雨阳,赵青,蒋雪琴,等.构建卫生系统高级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2(31):1767-1770.

G420

A

1671-1246(2015)09-0009-02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视域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湖北中医药大学
浅谈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卫生事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