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暖棚甘蓝生产上的应用
2015-03-17刘建东郭雪燕李淑英
刘建东 郭雪燕 李淑英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可溶性肥料溶入灌溉水中,通过滴灌系统供给植物养分的一项现代化农业生产措施,它将节水节肥等先进技术有机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永年县农牧局于2014年初将该项技术在暖棚甘蓝种植上进行了应用实践,平均每667 m2产量4 512.5 kg,比以往常规栽培增产3.5%、灌溉水节约41%、肥料节约21.7%。
1 栽培设施及要求
暖棚即盖草苫的塑料中棚,跨度6~8 m、后墙高1.2 m、脊高1.5 m、长50 m左右,冬季加盖草苫保温。棚外设供水设施,棚内安装滴灌系统。
2 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耐抽薹的早熟品种如金宝。于12月上旬播种育苗,翌年1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壮苗标准:植株健壮,苗龄45~50天,茎粗0.6 cm以下,真叶5~6片,叶片肥厚蜡粉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2.2 定植田整理
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作畦,搭好拱棚骨架,于定植前15天盖膜提温,并盖好草苫。定植田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耕作后作小高畦,相邻畦中心距80 cm、畦高10~15 cm、畦宽60 cm,每畦两侧铺2条滴灌带,然后覆地膜。667 m2棚室用硫磺粉2~3 kg加80%敌敌畏乳油0.25 kg,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无味后定植。
2.3 定植
采用坐水定植法,选择晴天上午在高畦上按株行距40 cm×40 cm定植,定植穴位于滴灌孔附近,定植后灌足水,667 m2用水量15 m3。
2.4 田间管理
①温度控制 定植后根据塑料拱棚条件,尽量保温增温,定植前期白天保持棚内温度25℃,夜间10℃以上;缓苗后白天20~25℃,夜间8℃以上;莲座期白天15~20℃,夜间8℃以上。
②水肥管理 a.缓苗期。定植后4~5天浇缓苗水,667 m2用水量 11~12 m3,缓苗后蹲苗。
b.莲座期。莲座期新叶开始合抱时,立即结束蹲苗浇水施肥促进结球。667 m2用水量12~13 m3,并随水冲施纯氮3 kg(折尿素6.5 kg)。此后保持根周围土壤湿润。若干旱可追浇1次水。
c.结球期。进入结球期植株本身需水量加大,加上后期放风揭膜,此期应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一般应根据土壤情况间隔10天浇水1次,667 m2浇水量12~13 m3,结球前期结合浇水 667 m2施纯氮 1.6 kg(折尿素3.5 kg),钾肥(K2O)1 kg(折硫酸钾 2 kg)。叶球紧实后,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溉,防叶球旺长开裂。
施肥应注意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追施肥料必须为液态或可溶性固态肥,固态肥溶解后有沉淀的要过滤后方可使用,2种以上肥料混合,要求混合后不产生化学沉淀。且肥料溶液配制后施入时间段位于本次浇水的中间时间段,肥液注入系统内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
2.5 放风
当棚内气温达到25℃时,及时放风降温,具体时间和方法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中午放风2~3 h,临近揭棚可间隔3天延长1 h放风时间,直到揭棚。
2.6 病虫害防治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大大降低了棚内湿度,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蚜虫,可用物理方法防治,将25 cm×40 cm黄板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20 cm,667 m2用30~40块;也可药剂防治,用50%辟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6~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黑斑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速克灵(腐霉利)2 000倍液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 2~3 次。
霜霉病,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110~180 kg,傍晚密闭烟熏,7天熏1次,连熏3~4次;或用58%甲霜·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喷 1次,连喷 2~3次。
黑腐病,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