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治理历法事务探析
2015-03-17马伟华
马伟华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南怀仁治理历法事务探析
马伟华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南怀仁在为清廷治理历法期间,通过同反对西洋历法者进行斗争、提拔钦天监内精通西洋历法的属员、向康熙宣扬其治理历法的功绩等措施,巩固了西洋历法的正统地位。此外,南怀仁因情势所需还为清廷铸造火炮。南怀仁治理历法、铸造火炮的劳绩,获得了康熙的赞许和认可,从而为天主教在华传教空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南怀仁;治理历法;天主教
南怀仁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康熙七、八年间,南怀仁在有关历法优劣的测验中成功击败杨光先、吴明烜,重新确立了西法的正统地位,康熙遂任命南怀仁治理历法。自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南怀仁为康熙统治下的清廷治理历法、铸造火炮,效力近二十年时间。现有的学界研究成果①现有主要研究成果:魏若望《传教士·科学家·工程师·外交家南怀仁(1623~168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辅仁大学主编《南怀仁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辅仁大学出版社,1987年)。,对南怀仁治理历法期间巩固西洋历法正统地位的措施、治理历法期间的功绩及如何影响天主教在华传播等问题,尚缺乏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确立新历法地位
康熙八年,南怀仁在与杨光先关于历法优劣的测验中胜出,西洋历法重新获得了正统地位。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江南吴县杨燝南撰写《真历言》一书,指责该年历中立春、立秋、闰月等各项历日皆错,他还就岁差、四余、飞灰等事攻击西法,并计划将此书进呈御览。南怀仁则上奏康熙帝要求严惩杨燝南,以示警戒:“臣愚以为,乱法治杨燝南不置重典,则后来尤而效之者,且日至而未有止也,岂所以昭画一之法而垂于永久乎?”[1]97康熙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杨燝南说出历日错误的依据,并命图海等人前去验看,“朕於满汉内外总无异视,尔等务体朕心,勿执偏见,孰是孰非,虚公看验,务期永行无弊”[2]51。
而当图海等人询问杨燝南时,杨燝南却称自己将十一年历日与民间坊刻本历书对比,发现其中立春、立秋、闰月等节气或前或后,参差不齐,因此判断十一年历日错误。杨燝南说自己的历法知识完全从书上照搬而来,自己曾依据书上所说推算过七政、四余的度数,但是从未到浑天仪前测验,候气、飞灰等也不敢家中私造,无从效验,因而不必同南怀仁验看。图海等据此判断杨燝南并不知晓历法,且私刻《真历言》一书,扰乱历典,将他交与刑部严加议罪。最后杨燝南被判责打四十板,徒三年,私刻《真历言》一书并刻板俱被烧毁。
由于杨燝南状告新法错误一事,康熙曾询问熊赐履为何新法、旧法屡次诉讼,两者的差异到底在何处。熊赐履指出由于双方的天文观念不同,导致建立在天文基础上的推算占候、阴阳五行、生克衰旺之说,都难以取合,此即为双方聚讼的症结。康熙或因此对旧法采取保留的态度。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他令钦天监监副安泰跟随何君锡学习古法。南怀仁说当时的情形是:“康熙十三年,旧法之人窃听今上查旧法错根之时,乘机复图典其法。至康熙十五年,请旨往各省测验旧法之交食,随处流言,旧法合天,新法不合天等语。”[3]377-378
康熙十四年八月,钦天监五官正何雒书等向南怀仁呈称,依新法书表推算,康熙十五年五月初一日会发生日食,食分二十微;依古法推算同日发生日食,食分五分六十秒等语。按照钦天监旧例,凡北京发生日食,食分只有一分者,不必题奏救护,也不必题奏外省食分并题请救护,南怀仁因此并没有奏闻康熙。而康熙十五年正月二十九日,钦天监监副安泰却请旨要求依照旧法验看各地日食,南怀仁因此不得不上奏各省日食之食分。测验的结果,新法预测日食时刻完全正确,旧法前后时间差错共计八刻左右。新法预测的食分二十微,最后测验不及一分。南怀仁奏明这是因为濛气差的原因;旧法预测食分加入濛气差后应为七分,与实际结果相错六分。新旧二法疏密立见,康熙因此对新法深信不已。八月康熙给钦天监下旨曰:“向者,新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深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精勤习学。此后习学精熟之人,方准升用。”[2]268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吏科给事中奏称时宪历中开载太阳出入时,盛京(今沈阳)居首;但在叙述各省节气时,则以朝鲜列于盛京之前。这种排列沿袭旧例,钦天监习而不察,他建议以后历日中节气一项,朝鲜应附在各省之后。南怀仁等奏明,钦天监治理历法以符合天行为要务,历日中所有排列开载,俱依照东西南北之先后,并不按照各省尊卑排列。历日中太阳出入一项,按照从北而南的次序排列,盛京在各省中最为靠北,故列在诸省之前;至于节气,依照太阳从东向西的运行规律排列,朝鲜既在各省最东面,因而列在诸省之先。这样的排列正合天行,南怀仁等反驳道,如果历日中将朝鲜列在各省之后,是否就要在地图中将最东之朝鲜移在云南之后。
尽管自康熙九年起已按西法推算历日,但是由于民间从事算命、看风水等活动的人,熟悉旧法,民间存在依旧法私刻历日的情况,杨燝南状告新法就是一个例证。康熙十七年十月,南怀仁在《辞衔问答》中同钦天监门人分析了其中原由:旧法平分节气,每十五日一节气,算命者易学易记;新法不平分节气,或十五天、或十四天,或十六天一节气,难学难记。算命者以为新法批驳旧法是指责算命诸说全错,因此视新法为仇雠。又由于算命等人,天下各地,无处不到,因而毁谤新法的言论,无处不传[3]374-376。
算命之人虽不知晓天文历法,但算命时所说皆是天文历法的专业术语,如“日月五星、黄道赤道、天上十二官、二十八宿、罗睺计都、紫气等,又每用系七政等历”[3]373-374,世人误以为他们通晓历法,因而怀疑新法。钦天监门人建议南怀仁接受通政使司通政使的职衔,以便宣扬新法。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十二月,南怀仁等奏请将七政历日与民历一道于每年四月颁行各省,并敕令各省督抚严行禁止另外铺注、伪造七政等各种便览通书的行为。
二、提拔精通西法之人
南怀仁十分注重培养熟悉新法的人。他自受命治理历法之后,即招钦天监内官生开局讲习,按期考试,以期使他们理数兼通,有裨于治历。他曾说:“历理历法虽如此之精微全备,但不能独自传其美于后世,必须理数兼到之人以用之。”[1]121南怀仁制造黄道经纬仪等六件天文仪器,认为这些仪器的制作、使用、安设及运动坚固之法,“凡此非见诸发挥,精粗具举,则是惟臣知之,而人不知,岂所以公诸天下而垂永久之意乎?”[1]119因此南怀仁将已有学说融会贯通,加以自己的心得,触类旁通,著表绘图,完成了十六卷的《新制灵台仪象志》。又因该书图表备载,不便抄写,南怀仁请求把该书刻板印刷后,发给钦天监官生细心学习,传之后世。
尽管南怀仁鼓励监内官生尽心历学,但是由于官生俸禄微薄,升转无望,致使南怀仁的用意难有成效。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七月南怀仁上奏称,现在监内满官十余人本不通晓天文历法,六年间只加俸二级。他建议将满官按旧例升转各衙门,而汉官也可以一体升转,或者给他们量加品级,以示鼓励。针对天文生每日研习新法,轮番测候,劳苦困顿的情形,南怀仁建议赐予他们顶带,以鼓舞其用心习业[1]88-89。礼部、吏部核查《会典》中天文生并无顶带之例,经康熙训示“天文关系重大,不可不鼓励学习,伊等应给何品顶带,着再议具奏”[1]90。最后吏部提议赐予天文生从九品顶带。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观象台天文仪器告成,南怀仁请求奖赏监内效力官生,后吏部题覆在事官生俱加一级。
为了使新法永远流传,鼓励监员竭诚效力,康熙十四年底南怀仁再次奏明鼓励官生的四条措施。第一,将不知天文历法的满臣指以各部院之缺,遇缺先升,以使天文生有升补之路;灵台郎以下官员应照例年满加级。第二,将钦天监官生照各衙门例,差遣出差外省。第三,各省布政司经历应由钦天监属员升补,此举一来可以考核民间之历,还可以增加监员升转的渠道。第四,监内笔帖式应照汤若望时例,年满送部铨补,或同各衙门一起差遣[1]122。南怀仁的奏请意在扩大钦天监属员的升职空间,而此举的重要目的是提拔熟习西法之人。
从钦天监官员鲍英齐的例子,可以看出南怀仁如何提拔重用钦天监内熟悉西法之人。鲍英齐原任五官司历,因精习西法,被杨光先状告受贿,流徙宁古塔。康熙十年南怀仁上奏称鲍英齐被诬陷,并以历法需要人才为由,题请将鲍英齐召回复用。后鲍英齐被取回钦天监办事,康熙十三年他因在制造天文仪器中监造诸器,按式较对,勤劳有功,吏部同意其按从九品博士职衔领取俸禄,等钦天监博士有缺后,立即将其补授。康熙二十七年,南怀仁去世时,鲍英齐已官职监副,礼部甚至题请将其升任监正一职。
三、宣扬治历之功
从康熙八年到康熙十三年,在南怀仁的指导下,钦天监制造了黄道经纬仪等六件天文仪器。南怀仁向康熙上奏称自西汉以来改历七十余次,创法者十三家,而其中肇造仪器者不多。即使制造仪器,或适用于一时,不能久远使用;或只能合于一事之宜,而无当全用。顺治皇帝虽然常常褒奖新法密合,汤若望也没能铸造仪器。而现在经南怀仁呕心沥血制造的天文仪器中蕴含了理、数、象,诸仪器相互比对测量,可以顺天而求合,不会再出现不合天行的现象。
康熙十四年,南怀仁上奏康熙说自康熙八年以来新法更加精密,许多都是顺治朝所没有的,如《新制灵台仪象志》中则增加各省推算交食的不同图式,推凌犯加以时差、气差为准,以八节预推每年的天象。南怀仁表示从今而后自己当更加尽心尽力,因此他请求将现在的二百年恒表,推至数千年之零年表。康熙十七年七月,南怀仁完成了三十二卷的《康熙永年历法》。他称若照此推算可以为永远合天不易之法。
南怀仁称自己现在将历数之总根先期推步至二千年,并确立推算永久天象之定法,可以使今人见数千年后的天行天象如今日之天行天象。南怀仁说古今以来历法,从来没用预推。前代的各种历法流传愈久,差错愈多,如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号称精密,但完成后不到十八年的时间里,就出现推算交食失准的情况。只有清朝诸历最为合天,屡经测验密合天行,其流行愈久远,则愈加精微。“兹康熙永年之历,论其理之昭明,比往古诸历,如太阳之光视小星之光;论其数之推步广远,如永年日纪比一年之日纪也。”[1]130南怀仁认为《康熙永年历法》会永垂于后世,令后来之人长久遵行。
四、铸造火炮
南怀仁在治理历法的同时,因情势所需还为清廷铸造火炮。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起兵反清,发生了持续数年的“三藩之乱”,清朝统治者重新重视红衣大炮的效用。*有关南怀仁造炮的历史背景及成就参见舒理广等《南怀仁与中国清代铸造的大炮》(《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1期)。康熙十三年八月,南怀仁接旨铸造火炮。他制造木炮式样进呈后,于十四年三月同清朝官员在卢沟桥连放一百发,康熙命依式制造。五月,康熙亲眼目睹南怀仁所造木炮命中目标,夸奖其所造木炮甚佳。康熙十五年正月,康熙又命南怀仁制造红衣铜炮,后命工部官员与南怀仁带两门红衣大炮,在御前试放。此次试验相当成功,康熙特赐南怀仁恩宴两日。因平定陕西王辅臣的叛乱急用红衣大炮,南怀仁督率监造人员,在二十八天内即造完二十门,以应急用。自康熙十三年至十五年,南怀仁等共制造轻巧木炮、红衣铜炮共计一百三十门,发往陕西、湖广、江西等省勘定战乱,屡有效验。清军将领称西洋炮轻利,便于运动。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议政王大臣协商后认为“得胜炮”轻便宜用,应将当时直隶无用之炮熔化,所得之铜交与南怀仁制造三百二十门“得胜炮”,并称之炮车。因为当时铸炮数量庞大,事关钱粮等事,南怀仁建议先铸造一二门大炮试放,选其中“优者为式”,批量制造。南怀仁进呈两种炮式,一种为“得胜炮”的改进版,将其炮身加长,但是没有增加口径;另一种为南怀仁依据口径与炮身比例,另画五尺三寸长的新式炮。此外,原来“得胜炮”炮车点放时易于震动,难以命中目标,南怀仁另外进奏炮车式样,可以使炮车两边紧束炮身,点放时炮身左右没有震动,不偏离原先所对的方向。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二十三日,南怀仁铸成两门火炮,康熙同工部官员一起目睹试放经过。康熙谕令称火炮命中的关键在于星斗相对,命南怀仁同官员一起将新式二炮带往御前,再次实验。次日,以正对星斗法效验火炮准确性后,康熙命南怀仁照其式样铸造战炮三百二十门。*星斗指炮口的口箍上所立的星表(或称准星、照星)和在炮底外缘所安装的照门,参见黄一农,《红夷大炮与明清战阵——以火炮测准技术之演变为例》(《清华学报》(新竹),1996年新26卷第1期)。自康熙二十年八月十六日起至十一月十四日止,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里,南怀仁同清朝官员一道,教授八旗炮手学习正对星斗之法。经学习效验,所造新炮屡屡命中目标,新炮的性能得到证明。期间总共发射炮弹二万一千六百余枚,有一些炮发射三四百次,但是炮身丝毫未有损伤,炮车也完全没有分裂,炮的坚固耐用性得到检验。南怀仁因此撰写相关理论二十六篇,图四十四副,名曰《神威图说》进呈康熙。
根据现实所需,南怀仁还不断试验更新火炮式样,开列炮身长短尺寸等项,将式样进呈请求照式铸造以满足不同战争形式的需要。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七月,康熙更是心血来潮要南怀仁制造炮弹重三十斤的冲天炮,南怀仁将式样进呈后,铸成两门试验。
五、结语
南怀仁为清廷治理历法、铸造火炮的过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谓尽职尽责。他不但十分妥当地完成了康熙交办的事务,而且每次都能有所发挥。再加上向康熙传授天文历法知识等私人交往,南怀仁逐渐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和倚重。康熙先后下旨加封南怀仁太常寺卿、通政司通政使等职衔。康熙在南怀仁去世后下达圣谕:“朕念南怀仁来自遐方,效力年久,综理历法,允合天度,监造炮器,有益戎行。奉职勤劳,恪恭匪懈,秉心质朴,终始不渝,朕素嘉之。”[1]168南怀仁发丧之日,康熙特命内大臣一等公固山、佟国维等人送至茔地。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南怀仁获赐谥号“勤敏”,成为唯一获得清廷谥号的传教士。
康熙在南怀仁死后给予他的殊荣,表明了康熙对南怀仁勤恳效力清廷行为的中肯评价,认可南怀仁治理历法、铸造火炮的功劳。而治理历法和铸造火炮,正是康熙在1692年决定颁布容教诏令时的重要考量。南怀仁则籍治理历法的契机,使北京城聚集了一些精通历法的传教士。
耶稣会士在康熙皇帝周围、在清廷中枢机构中的存在,对于维系天主教传教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徐日昇收到来自济南的信件,称地方官员正对那里的天主教徒发起一场迫害。*事件的原委是传教士汪儒望前往山东省茌平县购买王中奎房产建立天主教堂,王中奎族弟王中莲以卖房未曾告知他为由,向县衙状告王中奎等人加入邪教,追随西洋人聚众欺惑。徐日昇写信给该地方官,要求他把被拘禁的天主教徒释放出狱,同时要求“不要把天主教徒当做信奉邪法的人,因为皇帝已经下诏书宣示不应把天主教看作邪法”[4]77。该地方官对徐日昇的信件并不理睬,甚至将传教士汪儒望也传到衙门,要追究他擅传天主教的罪名。徐日昇等在京耶稣会士得知此消息后,通过康熙的侍卫向康熙奏陈此事。康熙亲自给山东巡抚佛伦写手谕:“闻在山东之西洋人,被民人无端诬告。等语。将此,著尔迅速打听明白。”[5]12佛伦查明事情的原委,并呈报处理最终结果:准许汪儒望购买房产并建造天主堂,将王中莲以诬告罪流徙,从而避免了一场针对传教士的诉讼。1691年杭州教案发生后,正是由于耶稣会士在清廷中央政权中的存在,才使得他们有机会向康熙上奏,并最终要求自由传教。耶稣会士之所以能够在康熙历狱后重新保持在清廷中的存在,与南怀仁确立西法的正统地位以及治理历法期间的劳绩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 南怀仁.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康熙起居注:第1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南怀仁.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2册[A].台北:利氏出版社,2002.
[4] 张诚.张诚日记[M].陈霞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杨华轲)
Study on How Ferdinand VerbiestAdministered the CalendarAffairs
MA Weihua
(School of Histor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keep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western calendar, Ferdinand Verbiest did a lot of work when he in charge of the calendar affairs, such as fight with someone whom against the Western Calendar, urged the staff to learn Western Calendar etc.At the same time, Ferdinand Verbiestmade artilleries for the Qing government. Kangxi Emperor gradually recognizedFerdinand Verbiest’scontributions which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missionary work.
Key words:Ferdinand Verbiest; Western Calendar; Administration; Cathlicism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5)06—0152—04
作者简介:马伟华(1984—),河南渑池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科学史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科技史。
收稿日期: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