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张力:《被埋葬的孩子》中的视觉意象
2015-03-17徐才才
徐才才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沉默的张力:《被埋葬的孩子》中的视觉意象
徐才才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摘要: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戏剧家中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代表之一,亦是美国先锋派戏剧的领军人物。他的《被埋葬的孩子》这一以“家庭丑闻”为主题的剧作荣获了普利策奖,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呈现剧中由意象所产生的哥特式氛围、意象给观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以及意象化的视觉震撼,从而使意象产生了无声的张力,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意象;张力;《被埋葬的孩子》;山姆·谢泼德
山姆·谢泼德是20世纪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他自“外外百老汇”运动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美国当代戏剧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先锋派剧作家的杰出代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创作了近40部剧作。作为一名多产剧作家,谢泼德收获了更多的荣誉及声望。《被埋葬的孩子》是山姆·谢泼德创作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剧作,于1978年被授予普利策奖,为他进一步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在创作中,山姆·谢泼德十分注重主观意识与主观情感的流露,因此他的作品通常起始于一个意象、一种体验或者一种激情。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谢泼德认为表达主题的意象比语言文字更能够清晰生动地体现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故而,在他的大部分剧作中,总会出现一些显著且生动的意象,这些意象被赋予含蓄而深厚的意义及内涵。这一点在他的代表作《被埋葬的孩子》这部剧作中尤其突出。剧中涌现出的活灵活现的意象,一方面给观者造成视觉上的震撼,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深刻反思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同时,意象还赋予这部剧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营造出神秘恐怖的气氛。笔者致力于从哥特式的氛围、极具张力的想象空间以及视觉的震撼等方面,探析剧中出现的意象,以此来展示意象为这部剧所带来的戏剧张力与艺术魅力。
一、哥特式氛围
哥特式氛围或元素不仅仅出现于哥特式小说中,有时也会出现在戏剧中。一般而言,哥特式特征通常包含有神秘、恐怖、超现实、死亡、家庭诅咒等元素。在山姆·谢泼德的剧作《被埋葬的孩子》中,恰好体现了上述哥特式的特征。在剧作中,这些特征通过一系列意象展现出来。
例如,此剧中主要人物所生活的场景被设定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农场,这种孤岛式的背景奠定了哥特式的开端。而剧中一开始的场景便是屋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大雨,一家之主道奇却盘踞在客厅的沙发上,终日酗酒,眼睛始终盯着电视,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不闻不问。雨天通常会预示着一些不吉利的事情发生,所以雨水这一意象一开始就在整个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融入了一种哥特式的恐怖氛围。同时,雨这一意象也增添了这部剧作的神秘与惊悚意蕴。
在第一幕中,或者说整部剧中,玉米作为一个鲜明的意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剧作开始所呈现的场景是“蒂尔顿不断地从后院带回新鲜的玉米穗。然而,母亲海利坚持认为后院已荒废很多年,而父亲道奇也不断声称后院从一九三五年以后就再也不曾种植过任何庄稼或农作物”[1]9。而在第三幕,当太阳出来,海利在剧终时也承认后院的确长出了茂盛的谷物与蔬菜[1]71。因此,玉米、阴雨、谷物等一系列意象有一种或真实或荒诞的意蕴。蒂尔顿怪诞的行为不仅是这部剧情节发展的悬念,也预示了这个家庭中人人都试图隐藏的秘密即将浮出水面。除此之外,后院中突然生出的蔬菜与玉米以及蒂尔顿趁道奇睡熟不断用玉米须铺盖道奇的全身,也体现了一种超现实的元素。
另外,通过水这一意象,最终引出了全体家庭成员极力想隐藏的秘密或丑闻,即那个被埋葬的孩子安塞尔。一方面,水滋养了孩子,孕育了新生命;另一方面,它也夺走了孩子脆弱的生命。随着剧情的推进,家庭中乱伦丑闻的被揭露,可以看出,被埋葬的孩子是被一家之主道奇溺死于水中,然后埋于后院。因此,水也可以被看作死亡的象征。这不仅体现了剧作死亡这一主题,而且也营造了一种阴暗恐怖的氛围。与此同时,雨水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圣经中代表着灾难的洪水意蕴契合。洪水是上帝惩罚人类所降下的灾难,这恰好也暗示了剧中所有的家庭成员不论身体上抑或精神上都因乱伦、杀婴的罪恶而遭受诅咒与惩罚。故而,上述所提到的所有意象都为整部剧营造一种哥特式的神秘与恐怖氛围。
二、想象的空间
一般而言,想象通常在戏剧尤其在舞台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意象作为表演者与观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观众发挥想象、思考剧中深层含义的重要媒介。因此,意象就成为戏剧艺术创作的关键元素。
戏剧意象指瞬间呈现的具体事物的视觉化,其显示出一种理智与情感的复杂体验。从某种程度而言,一个戏剧意象由事物外部呈现与其深层象征含义两方面构成。大多倾向于在剧作中使用意象的剧作家都通常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且对诸如震撼、恐惧及神秘的存在与世界具有复杂矛盾的体验。因此,他们本能地认为只有通过营造一种象征、神秘与恐怖的氛围,那些深刻的事实与复杂的情感才能够被间接而非直接地表达出来。
在《被埋葬的孩子》这部剧中,“山姆·谢泼德采用了大量鲜明的意象,并赋予它们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不仅延伸了观众的想象力,而且也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2]260。例如,在前两幕中,雨的意象使观众联想到雨水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即水不仅象征着新生,也意味着死亡。因此,在被埋葬的孩子被溺死在水中的同时,雨水也使这个孩子获得新生。剧中另一个显著的意象是玉米。当蒂尔顿不停地从后院带回玉米,而他的母亲却声称后院已荒废多年时,这种荒谬的行为以及整个场面的沉默无声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另外,在第一幕的结尾,当父亲道奇熟睡时,蒂尔顿拿走父亲道奇的饮料,并不停地往其身上铺盖玉米须。同时,道奇的另一个儿子布拉德利则粗暴地扯下道奇身上的玉米须,取下他的棒球帽,然后剃光了道奇的头发。所有这些儿子施加于父亲的不可思议的怪诞行为,都使观众不禁思考与想象剧中人物这种无声沉默的行为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往道奇身上铺满玉米须象征着杀死并埋葬父亲;棒球帽象征着王权,所以粗暴地扯下道奇的棒球帽代表着儿子抢夺父亲的王权。”[3]因此,由一系列意象与无声的行为表现所构成的戏剧场景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儿子企图掠夺父亲至高无上权力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延伸他们的想象空间,意象借此表现了它的戏剧张力,同时,这部剧作也产生了持久的艺术魅力。
三、视觉的震撼
山姆·谢泼德的创作通常都起始于一幅图画。因此,在看过他的手稿或欣赏过他的舞台剧后,观众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剧中一些含义深刻且鲜明的意象,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意象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戏剧意象具有鲜活的舞台表现力,同时它也根植于观众作为观者的具体体验。因此,它可以同时通过舞台上的直接意象与观感体验中的间接意象表现出来。直接意象指的是观众通过视觉与听觉可以直接感知的舞台表现力,而间接意象则指由直接意象的延伸所产生的具体想象力。这两种戏剧意象紧密相连,观众借此能够通过有限的舞台场景建立自己无限的想象空间,以此达到剧中意象所产生的联想意义的艺术效果。
有时,在一部剧中,为了向读者或观者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充满残暴、怪诞与权力的世界,剧作家通常会创作出一系列意象,进而赋予它们独特的象征意义。这些显著的意象能够使剧中人物更清楚形象地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同时也让观者能够长时间地咀嚼这些意象生成的意境。在《被埋葬的孩子》中,很多精彩片段都是通过沉默无声的行动来表现。尽管这些场景来源于一个意象,或者剧中人物的行为在无言中默默进行,但它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例如,剧中的一个场景:道奇的一个儿子蒂尔顿不断地往其身上铺满玉米须,而他的另一个儿子粗暴地扯下他的棒球帽,并剃光他的头发。他们这种荒诞的行为以及鲜明具体的意象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因此,观者便会思考剧中人物为何会表现出这种怪诞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意图何在,这部剧也因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沉默的张力
山姆·谢泼德的剧作中通常会映射出美国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同时也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凯斯林·休斯评论谢泼德时说:“他是一个连骨髓都浸透美国味的人:美国的神话和形象,美国的节奏与语言,美国的希望与恐惧,美国的梦想与恶魔。”[4]107所以,在《被埋葬的孩子》这部剧作中,谢泼德运用一系列鲜明又具有深层象征含义的意象来展现美国现实生活。
戏剧最显著的特征在于集体情感的集中体验与释放,然而,把这种集体情感体验推向高潮主要取决于人物舞台表现的诗性张力而不是戏剧本身的成功。在《被埋葬的孩子》这部剧中,山姆·谢泼德采用大量的意象,借助人物无声沉默的舞台表现力来展示这部剧集内涵与外延于一体的艺术张力。因此,剧中许多精彩瞬间都通过人物无声的行为而非人物之间的对话而获得成功。仍以上述第一幕场景为例。尽管蒂尔顿往道奇身上铺玉米须以及布拉德利剃光道奇的头发这些行为是在无声的情景中发生的,但这些传达了丰富深层含义的意象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些意象也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这些被赋予多重意义的意象显示出人物行为的荒诞性,而这种荒诞性进而激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实际上也生动鲜明地反映了剧中家庭里父子之间的冲突,从而显示出这部戏剧的艺术张力。
剧中除了玉米这一显著意象,还出现一些诸如雨水、蔬菜、阳光等其他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神秘与恐惧感,而且还逐渐揭示出这些意象与整个家族的联系。一方面,废弃的后院与不间断的雨水象征着这个家庭邪恶的过去;另一方面,多产的后院与绚丽的阳光也代表着家庭的罪恶将被曝光在众人面前。因此,赋予这部剧神秘、恐怖、死亡与家庭诅咒等哥特式元素的视觉意象,使这部剧成为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佳作。另外,由蕴涵多重意义的意象所产生的想象空间与视觉震撼也传达了观者的集体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在戏剧中,剧作家的主观意识会转化为虚幻的舞台人物,然后通过对戏剧内容的情感处理,把想象的舞台变成重要的现实形式,以此把人物、事件与情感联系起来。戏剧意象与戏剧本身的运动法则是一致的。当意象产生戏剧张力时,情感就依附于意象的运动,这不仅形成一幅幅具有情感与哲理意义的画面,而且也刺激观者的想象力。因此,戏剧的艺术效果便由于鲜明意象而以一种无声的方式传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Shepard. Buried Child[M]. New York: Vintage, 2006.
[2] 汪义群. 当代美国戏剧[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 姜萌萌. 集体的情感感悟与心理体验:《被埋葬的孩子》的仪式原型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6(2):44.
[4] 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王菊芹)
Silent Tension: Visual Images in Sam Shepard’s Buried Child
XU Caicai
(Graduate School,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400031)
Abstract:Sam Shepard is one of the most splendid and influential representative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playwrights, whose masterpiece Buried Child created on the theme of hidden scandal has won him the Pulitzer Prize. The article seeks to proceed through the images concerned in the play by way of presenting the gothic atmosphere, imaginary interval, and visual shock produced by images, with the purpose of expounding the artistic effect of silent tension.
Key words:image; tension; “Buried Child”; Sam Shepard
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5)06—0127—03
作者简介:徐才才(1989—),女,河南信阳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
收稿日期: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