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社会视阈下语言冲突的风险与防范

2015-03-17冯歌

关键词:风险社会防范对策

冯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



风险社会视阈下语言冲突的风险与防范

冯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风险社会”是当下社会特征的重要概括,各个领域的语言冲突集中呈现高发态势,多种风险丛生,风险形式各异,危害严重。客观认识不同领域语言冲突的各种风险,积极加强语言利益均衡分配,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加强传媒素质建设是风险社会视阈下的应有态度和做法。

关键词:风险社会; 语言冲突;风险表现;防范对策

“风险社会”可谓是对当下社会重要特征的典型概括[1],风险和风险防控意识越来越成为观照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理念。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明的断裂、竞争的加剧、分配的相对不足和不均衡等,致使“存在焦虑”和“不安全感”成为社会成员难以承受之重,怀疑和不信任成为人际和群际接触沟通的心理常态,语言冲突呈现高发之势。语言冲突因其物质性、力量性不突出,直接、外显性后果不明显,而常被描述为口舌之争。其实,正如中国俗语所说,“刀伤有治,舌伤无医”,语言冲突给社会带来的内隐性伤害很难估量,一旦形成社会顽疾,治愈难度很大,因而西方学界视其为“看不见的灾难”。在风险社会视域下,我们对语言冲突风险应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积极防范,减少危害。

一、何为语言冲突

顾名思义,语言冲突是指由语言问题而引发的冲突。矛盾、对抗性言语内容,碰撞、争斗性语言行为和破坏、伤害性言后结果是语言冲突内涵的三义。具体来讲,语言冲突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语言冲突是指因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及语言应用问题而引发的语言冲突,如语言地位不平等、语言政策不当、话语权和语言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其产生根源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有关。狭义的语言冲突则仅指由于语言交际不当而造成的冲突、隔阂和伤害,其中有些是语言交际中出现语言错误或失礼所致,有些则是交际者语言表达和理解存在差异所致。除故意性语言行为外,语言交际者在文化水平、语言素质,以及年龄、民族、职业、地区等社会身份方面存在的差异也都可能会造成语言冲突。在中西方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领域,语言冲突常常与口舌之争、口角、语言矛盾、语言争端、语言竞争、语言争执、语言战争等概念相联系和替换使用。

二、语言冲突在不同社会领域的风险表现

语言的力量虽是无形的,但语言冲突的能量巨大。正如西方谚语所言,“舌头虽软,却能折断骨头。”舌尖上的战争伤人和社会于无形,而无形之伤,伤症更重。因而语言冲突的负能量和社会危害不容小觑。语言冲突是社会冲突之一种。语言冲突发生领域和形式很多,其中以下几种形式的语言冲突,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民众语言冲突——口角摩擦暗藏社会安全隐患

民众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友好互信的民众关系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当前,由于竞争加剧、节奏变快,各阶层民众无一例外地承受着巨大压力。长期压力过度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异化,甚至形成心理块垒。语言是情绪的阴晴表,也是宣泄情绪的手段。人在不良情绪控制下很容易出现失准、失误、失范、失礼等语言表达问题,如盛怒之下恶语相向、焦躁之中乱语伤人等。加之受教育程度、文明素质、语言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众间发生语言摩擦的几率非常高。如2014年5月和6月分别发生在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和广州地铁3号线的拥挤踩踏事件都有语言摩擦推动事件升级和恶化的成分[2]。由此可见,语言冲突关乎公民安全和社会安定。

(二)“官”民语言冲突——雷语牛腔动摇“官”民互信基础

“官”民语言冲突是指发生在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与民众之间,由于语言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官”民语言体系自古有别,加之当下政治生态文化和政府公职人员自身政治、语言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官”与民在语言认知、语言态度、语言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冲突。有些公职人员的权力观、群众观、业绩观、人生观等出现严重问题,不当言语频现公众视野。如近年媒体曝光的官员雷语“要维权去美国”“威胁我就是威胁党”等。政府公职人员因其身份特殊,在公众场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民众视为政府行为,影响政府形象和“官”民互信。

(三)媒体语言冲突——攻讦对抗恶化舆论生态

媒体承担传播信息、宣传道德、监督政府、引领观念等责任。在当前开放多元的时代背景下,虽说惟上是从的报道形态与媒体精神严重背离,但纯粹为了哗众取宠而随意传播真实性有待验证的信息或客观性严重不足的观点也是与新闻宗旨背道而驰的。有些职业素质偏低的媒体人,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虚张声势等手段无不用其极,追求的就是标新立异和眼球关注度。因为不是以客观真实传播为出发点,不是以准确正义报道为准则,所以这种表面上的信息传播自由、价值判断多元的景象所带来的其实是虚假信息的横冲直撞,舆论生态的乌烟瘴气,大众视听的混乱不清,负能量的恣意散播。比如最近的“毕福剑视频风波”就是一例。在真实情况还没有得到当事人或官方机构澄清的情况下,该视频就已经遭到媒体的疯狂传播和酷评热议。其中有客观真实的信息、公允理性的评判,但也不乏无据的信息和虚妄言论。各种观点争执不休,口水仗不止,浊化了社会舆论生态。

(四)校园语言冲突——舌头软暴力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

校园是青少年获得知识、培养品格的重要场所,校园语言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挖苦、讽刺、谩骂、起外号等校园语言冲突暴力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着师生、生生之间的正常交流、知识传授,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轻者影响学生心理人格发育,导致自卑自闭,重者丧失生活意念,轻生自戕,甚至仇恨他人和社会,成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隐性炸弹。近年报道的此类事件很多,如十年前震惊社会的马加爵案的导火索就是与同学打牌发生口角。受网络暴力文化、社会焦躁风气等不良现象影响,加之青少年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原因,校园里的语言冲突和伤害的发生几率和危险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早在2004年11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活动”组委会发布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就显示,语言伤害在多种校园伤害中排名第一,而这种现象至今还没有得到明显改观[3]。

(五)方言与普通话的冲突——语言地位及发展机会差异激化地区矛盾

任何一种语言(包括地方语言、民族语言、共同语)都是某个社会群体实现交流沟通的工具,同时承担着文化承载、身份建构、心理依赖等功能。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一种语言优越于另一种语言。然而由于语言规划政策,以及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等原因,不同语言的社会地位确实有所不同。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国家语言政策赋予普通话为共同语和官方语言的地位,同时也保护各种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地位和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会存在厚此薄彼的认识,一些语言政策也存在制定不完善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影响语言群体的关系和社会安定和谐。如2010年的广州“捍卫粤语”事件就是典型一例。事件的起因是广州部分民众对政府加强亚运会软环境建设中的语言措施存在“推普废粤”的误解,最后演变成大规模的群体事件[4]。语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和纷争是正常的。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语言的使用者对其语言的情感,不要让语言问题点燃群体敌对情绪,激化地区矛盾。

三、防范语言冲突的对策

语言冲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一个会引发社会危害和风险的社会问题。防范语言冲突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公众等各个阶层通力合作,齐心协力解决可能引起语言冲突的各种问题,共同防范语言冲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风险。

(一)加强语言利益均衡分配

“语言利益”是指与语言地位、语言政策、语言制度、语言规划、语言权利及其应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前者如方言或民族语言使用者的读书机会、就业机会、发展机会等,后者如由语言获得的尊严、归属感等。语言利益的差别和对语言利益的争执、竞夺是语言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因而,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语言利益的研究,通过语言政策、语言发展规划等各种政府行为,加大语言利益在各个领域的公平、均衡分配,尤其要通过制度杠杆,监督“官”向民语言争利、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语言争利等行为,这是减少语言冲突的根本策略。

(二)加强语言文明教育

理解、宽容、互信是化解冲突的情感要素,这些都是依附于文明的社会和群体而存在的。因而,政府应当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用语言文明的力量减少语言冲突的危害。首先,应该加强对语言文化功能的认识研究。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的工具,还具有多种功能,如文化录传、身份建构、议题设置、行为鼓励、标志、认同、审美、情绪管理等。对语言功能科学而全面的认识是合理规划语言功能的理念基础。其次,在全社会树立和谐语言发展观和科学的语言规范观,赋予语言平等和协同发展的法律地位,提供语言和谐的政策保障。第三,应该加强语言文化教育,包括语言基础文化教育以及网络语言文化教育等,提高社会人群正确表达、文明使用语言的水平,减少语言摩擦和冲突。

(三)加强传媒素质建设

在媒体融合的当下,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共同构建了媒体空间,媒体竞争加剧。为了博得“注意力”效益,一些媒体做新闻的态度发生了“向钱看”的变化,频频出现语言暴力、不实报道。因此应该加强媒体素质建设,端正态度、净化内容,营建互尊互信的舆论环境,引领社会文明使用语言的理念,监督语言问题的解决,疏导化解语言冲突。

在风险社会理论下,风险是可能的潜在危险,同时也是改善和进步的机遇。语言冲突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是不可回避的语言现实。但是,其风险不仅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渐化解和缩小,而且在防范和化解的过程中还可能建立崭新的语言制度和社会机制。因此,面对语言冲突问题,我们不必恐慌,乱了阵脚,也不可大意,任其发展。唯有承认并客观认识各类语言冲突的存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才是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参考文献:

[1] 付绯凤.风险社会冲突表现与启示[J].人民论坛,2014(5):190-192.

[2] 冯璐,赵瑞希,王厚启.深圳地铁踩踏事故调查:1人晕倒何以导致12人受伤?[EB/OL].(2015-04-21)[2015-12-2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21/c70731-26878396.html.

[3] 刘晓霞,董琪,王文轩.中小学校园语言冲突性研究及防治措施[J].商业文化,2011(3):221-222.

[4] 胡剑龙.广州街头千人“保卫粤语” [EB/OL].(2015-07-26)[2015-12-22]. http://www.caijing.com.cn/2010-07-26/110486123.html.

(责任编辑:李翔)

A Study of Risk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Language Conflict from

the Risk-society Perspective

FENG Ge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Risk-socie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Language conflicts in all fields occur frequently, resulting in various risks, and lead to massive damag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risks in all fields, distributing fairly the language benefits, strengthening civilized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media quality construction is the proper attitude and practice from the Risk-society perspective.

Key words:risk-society; language conflict; risk form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5)06—0039—03

作者简介:冯歌(1974—),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官’民语言冲突及其社会风险研究”(13YJC740021);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基于‘文明河南’建设的‘官’民语言互信研究”(SKL-2015-1059);郑州航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语言服务视野下中文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hjy15-30)

收稿日期:2015-08-15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防范对策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煤矿采矿作业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于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