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5-03-17孟晓杰郝君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效果

孟晓杰,郝君华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400)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孟晓杰,郝君华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400)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以传统护理,实验组43例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随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对本次护理非常满意有29例(67%),满意8例(19%),不满意6例(14%);实验组非常满意41例(95%),满意2例(4.65%),无不满意患者;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状况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有积极作用。

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传统护理;抢救;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又被称为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患者会发生胸闷、心律不齐、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血清心肌酶增高等一系列改变[1]。在现代医学护理服务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具有积极效果。急诊护理路径的开展,不仅能够改善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还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相关的医疗费用。笔者对应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4~78(59.6±4.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0例(47%)。实验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32~79(58.6±4.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42%)。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治疗,①镇静止痛: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地西泮口服。②调整血容量: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 d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③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a.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b.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注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④药物治疗:持续胸痛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1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1个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静脉注射3~5 d。对无禁忌证的患者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对无低血压的患者应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ACEI),对ACEI不能耐受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如支气管痉挛)而患者持续有缺血或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而无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调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可给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所有患者均应给予他汀类药物。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主要包括术前对患者相应部的清洁和毛发剔除(备皮)、吸氧、并发症处理等,救治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状况的全面检查。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具体步骤如下:

1.3.1医院方面 设立专门的实施小组(由护士、护士长、医生、主任等组成),定期对实施小组进行专业的培训,力求让其理解急诊护理路径的意义所在以及其具体实施内容。患者入院时,必须要根据其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详细科学的专业评估,整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生活习惯、疾病史等内容,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再以此制定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内容。在具体护理时,由责任护士执行、护士长巡查抽样、主治医师辅助配合、主任监督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护理模式。

1.3.2患者方面 患者入院时由医生、护士详细检查诊断,以避免误诊的情况发生,然后再由责任护士或者主治医生依照急诊护理路径的原则进行救治:①心理辅导,心理护理人员要简要的向患者讲解护理的目的、过程等,并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预后情况,使其能够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的进行。②救治过程。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2],在手术治疗时最好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予以有效的慰问和鼓励,以确保其最佳状态来配合手术的进行。③环境。患者初入急诊室时,患得患失,特别是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感,因此就需及时交流反馈患者的感受,言语和蔼,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最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救治环境。④术后指导。医护人员应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能够正视疾病,同时消除广大群众对患者的歧视或抵制情绪。出院时,叮嘱患者按时到院复诊,嘱家属积极配合医院的相关护理治疗,科学地帮助患者控制日常生活及健康锻炼,最大化地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1.3.3护士方面 入院时,接待护士要迅速按照急诊护理路径为患者或家属讲解医院环境、救治过程、疾病知识、疾病预防及相关医护人员等。治疗时,责任护士要仔细检查治疗所需的设备物品等,如衣着卫生、药物检查、心理辅导等。治疗后,护士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以及术后的各项临床护理的实施,如注意事项叮嘱、药物使用讲解、生命监控、机体功能锻炼指导以及正确的进食方法等。出院时,责任护士要将患者的治疗进度及效果与预先制定的急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比对,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方能完善护理路径的内容。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预后康复等出院指导,留下医院的联系方式以便患者咨询。

1.4项目 观察2组患者治疗费用、时间,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

1.4.1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主要是针对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患关系及护理态度四项内容进行评价,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2心理状况评价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观察。

2 结 果

2.12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例(%)

2.22组心理状况比较 在护理前,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对比分)

注:①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1。

2.32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2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腰酸背痛、失眠、排尿困难以及穿刺点出血等,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例(%)

2.42组救治情况分析 实验组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4。

表4 2组救治情况分析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演变[3-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在发病前几日伴有心绞痛、四肢无力、胸闷、气喘等前驱症状[5-6],其中又以心绞痛发作最为严重且频繁,患者应提高警惕,因为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且此时硝酸甘油的疗效较差[7]。心肌梗死患者多数在清晨发生疼痛,并且程度较重,时间相对久些,情况恶劣者会有濒死感,小部分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休克,此时硝酸甘油基本没有效果[7]。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不可忽视以免病情越发严重,进而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

急诊护理路径是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医学护理服务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用以达到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改善护理效率以及护患关系的一种优质护理制度,主要是以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横坐标,以“护理内容”为纵坐标,包括“入院接待”“环境熟悉”“综合评估”“接诊诊断”“相关检查”“用药叮嘱”“治疗护理”“护理完善”“饮食指导”“日常干预”“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据此制定一个护理服务预期计划表,使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后期护理过程中,患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检查、治疗及护理,或者患者病情如何,又或者治疗进度怎么样、什么时候出院为宜等,均有预见性阐述、记录和指导。护理服务不再盲目进行,而是非常科学且有计划、预见性地进行。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可以全面掌握治疗或护理计划,并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强化患者及家属自主护理,从而形成护患促进协同护理。简单说,就是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无形护理治疗模式,是以人文关怀为起点的,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治疗或者预后的医疗措施。

急诊护理路径的主要执行措施可概括为:①强化专业,改变固有思路,提高主动服务的护理意识;②改善护理服务的流程,制定院前、院后等一条龙服务;③加强护理岗位的责任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④创新学习发展新技术,科学用药;⑤增强护士小组的凝聚力和文化建设;⑥积极开展护理路径。坚持落实贯彻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能够帮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还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同时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科学、经济的全新护理模式,可积极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避免医院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可改善护患关系并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院发展。急诊护理路径的开展,对于各类急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康复都是极具价值的,特别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好;对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积累是一种鼓励,对于医院的发展是一个契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患者在满意度、心理状况、并发症情况、急诊时间、卧床、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接受传统护理的患者。制定急诊护理路径必须坚持3个原则[8-9]:准迅速评估,准确分类;密切观察,按需处理;及时联系,安全转运。

综上,坚持贯彻急诊护理路径,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带来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1] 高云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7-18

[2]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3] 唐蓉.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4] 陈璐,陈湘玉. CCU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18-19

[5] 黄丽燕. 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2,34(8):1100-1101

[6] 张巧利,贺中云,陈静,等. 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8-59

[7] 刘璞娉,苏涛,罗斯娜,等. 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0-1272

[8] 植秀珍,陈锦坚,刘超群,等. 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 现代医院,2013,13(3):72-74

[9] 程光文,金秀琴.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070-1071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5.042

R473.5

B

1008-8849(2015)05-0557-03

2014-02-20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