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5-03-17卢保华
卢保华,况 丽
(1. 湖北省房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房县 442100;2.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护理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卢保华1,况 丽2
(1. 湖北省房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房县 442100;2.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18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分成2组,正常组94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94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其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结果 实验组对此次护理满意率为95%,远高于正常组的83%;实验组产后失血量、总产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初产妇社产后出血的效果极为理想,能够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从而提高产科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初产妇;预防;产后出血
在现代医学护理服务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还需要对患者以及其家属提供一些相关医学知识的专业传授及病症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PPH)是现代医学产科最为普遍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使当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我国产后出血更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大因素如何防治产后出血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初产妇临床常见,为了减少对产妇的深度伤害,以及日后能够快速恢复,房县妇幼保健院对初产妇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旨在预防其产后出血,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生产的自然分娩的产妇188例,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94例,年龄18~35(26.9±5.7)岁,体质量45~69(50.9±5.7)kg,孕38~40(39.2±0.56)周;实验组94例,年龄19~37(27.1±5.5)岁,体质量44~70(51.1±5.8)kg,孕39~41(39.4±0.45)周。2组年龄、体质量、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2组孕妇均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正常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孕期检查、正常程序的分娩护理、产前产后的教育等。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入院时 医护工作人员要注意自身的着装及态度,严谨中不失大方、端庄中又不失亲切,护士接待患者时态度应积极、热情。再耐心反复地讲解孕妇及其家属所关心的问题,最好再能给患者介绍一下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医生、护士等基本情况,可以让其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
1.2.2入院后 患者入院后,我院护士将孕妇的姓名、年龄、体质量、联系方式、居住地址、身体状况、基础病史、过敏史等基本资料进行记录,建立孕妇个性化档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看待妊娠症状,同时还要为患者详细讲解妊娠的特性和预防产妇高危因素的发生,以确保妊娠的顺利进程。对于初产妇对来说,怀孕都是惊喜及手足无措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所以就极易出现各种方面的心理状况(如激动、忐忑、紧张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积极地鼓励和耐心地疏导孕妇,力求使孕妇的心理状况保持稳定和积极。通过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来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再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人心理干预,最好是能够通过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来鼓励患者。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一系列指导,如不良嗜好的纠正、健康心态的保持、劳逸结合的生活以及营养饮食的意识等。给予专业的产前培训,讲解呼吸法的运用、分娩时的护理等;嘱产妇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并进行必要的产后锻炼,要量力而行。
1.2.3护理细节 护士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切忌“暴力”完成。对于切除子宫或卵巢的患者应告知其术后不会影响性生活,并邀请其丈夫共同参与。对于宫外孕、卵巢囊肿患者应告知其手术后仍可正常生育,彻底解除其顾虑,使之以乐观积极的心理配合手术。
1.2.4特殊护理 对于手术前后的检查,除必要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参观,更不要有任何轻蔑表示。在检查、治疗、护理时不直呼其名或床号,使用尊称并遮盖患者隐私部位,减少暴露,维护其尊严。在检查、分娩时常需暴露会阴部,应让其他患者回避,屏风遮挡。对于先天性缺陷或畸形孕妇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病症,护士要严格律己,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
1.3判断指标
1.3.1产后出血判定 若产后2 h后出血多于400 mL,或产后1 d内多于500 mL均可判定为产后出血。出血量测量方法:吸引器内血量为手术后吸出液体量减去羊水与冲洗液的总量;把产妇分娩后所用的敷料进行精确称量,使用后质量减去使用前,按照1 mL=1.05 g的兑换方式统计血量。吸引器内血量与敷料内血量之和为产后出血量。
1.3.2临床指标 详细记录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各项临床指标,如产后出血人数、产后尿潴留人数、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等。
1.3.3护理满意度 由我院自制调查对本次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不便,可对其家属进行调查),满意度主要是针对护理质量、专业操作、健康教育、护患关系及护理态度5个方面内容进行判定:80~100分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2 结 果
2.1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组产妇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例(%)
2.22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2组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产程时间比较
2.32组产后比较 2组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表3 2组产后失血量比较
2.42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见表4。
3 讨 论
产妇产后出血多由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妇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起伏较大,会致使孕妇子宫收缩能力发生障碍,容易导致血管不能正常闭合,故引发产后大出血[2-3]。②
表4 2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凝血功能异常,较少见,若产妇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等其产后后果较为严重,须谨慎处理,妊娠分娩时应尽可能到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进行分娩,以防产后大出血[4]。③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七成以上的产后出血均缘由此因,如果胎儿娩出后产妇宫缩乏力会致子宫器官不能正常收缩与缩复,胎盘若未剥离、血窦未开放时尚不致发生出血,若胎盘有部分剥离或剥离排出后,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5]。④胎盘因素,如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等[6]。⑤软产道裂伤,宫颈发生轻微裂伤几乎不可避免,通常裂伤浅且无明显出血,出血较多的宫颈裂伤发生在胎儿过快通过尚未开全的宫颈时,严重时可向下累及阴道穹隆,上延可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
对于产后出血的初产妇来说,单纯依靠药物预防产后出血虽说能够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再予以一定护理预防措施,或许可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比如:①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②多胎妊娠、巨大儿、妊高征等孕妇应提前入院;③孕妇孕期饮食要全面切忌偏食,及时补充营养;④孕妇要多调节自我心态[7];⑤产妇产后自行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8];⑥产后尽早排尿[9],最佳时间为产后4~6 h;⑦产后出血的最佳预防时间为产后2 h,产后2 h失血量占产后1 d总失血量的70%以上[10];⑧如若发现有产后出血症状的高危产妇,医院应该提前检查匹配的血型,以备不时之需;⑨自然分娩时,需加强会阴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软产道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产程时间要提前1 h以上,且产后失血量远远低于正常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十分显著,可大大提高初产妇的满意率,改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相当理想,并且还能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对产妇产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亦有抑制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有理由相信,完善的、科学的、可靠的、便捷的、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将更为显著。
[1] 严彩莲.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2,18(24):132
[2] 左海英. 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110-111
[3] 高静,万洪梅,阙建平,等.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35-36[4] 王芳. 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64-165
[5] 尹秀文. 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疗效探讨[J]. 医药前沿,2012,2(10):237-237
[6] 吴文青.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健康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9):1392-1393
[7] 李晓红.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48-49
[8] 郑新军.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4-65
[9] 吴振亚.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3,32(9):161-162
[10] 周根莲.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助产效果观察及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5):216
况丽,Tel: 1387280986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5.039
R473.71
B
1008-8849(2015)05-0550-03
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