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

2015-03-17王冬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理经络预防性

王冬蕊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

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

王冬蕊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常新生儿2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8例,2组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日光照射及经络调理。观察2组新生儿每日摄奶量、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每日经皮胆红素数值、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自出生第2天开始每日摄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自出生第3天开始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首次排胎便时间及排黄便时间,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因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超过正常值(足月儿>205.2 μmol/L,早产儿>256.5 μmol/L),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该病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有自愈性,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新生儿在发病过程中合并缺氧、感染或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预后不良[2]。我国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原因不清[3],因此对新生儿积极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极为重要。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研究对108例新生儿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与108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新生儿作对照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护理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本院出生的216例足月新生儿,排除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合并各种感染及低氧血症患儿,各种先天畸形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108例,男58例,女50例;出生体质量(3.14±0.36)kg;顺产60例,剖宫产48例。对照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出生体质量(3.20±0.38)kg;顺产61例,剖宫产47例。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新生儿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母婴同室、每日洗澡、尽早母乳喂养等。必须采取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应及时、合理添加配方奶,补充足够营养及水分,注意保暖、维持适宜温湿度,加强皮肤护理等。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①日光照射:将观察组患儿放进临近窗户的暖箱内,遮盖双眼及会阴部位,暴露身体的其他部位,间隔玻璃连续或间断照射太阳光,照射2~3 h/d,照射时注意经静脉补充水分。②经络调理:依照新生儿生理状态[4]实施相关方案。平衡状态89例,症见面色润泽、大便日行4~5次,吸吮中等,活动适度、哭声中等、每天睡眠超过17 h;予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100次,清肝经、清心经各50次。偏实状态16例,症见面色偏红、大便日行不足4次,吸吮偏强、易动、哭声响亮、每天睡眠时间不足17 h;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50次,泻肝经、泻心经各100次,推六腑、清小肠各50次。偏虚状态3例,症见面色偏红、大便日行不足4次,吸吮偏强、易动、哭声响亮、每天睡眠时间不足17 h;予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100次,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各100次,推三关、揉板门各50次。从出生第1天开始经络调理,1次/d,直至出院。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新生儿每日摄奶量、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每隔12 h使用JH20-IB经皮黄疸仪(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测量胆红素值并比较,观察并比较2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向2组新生儿父母发放我科自拟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新生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本组例数×100%=满意度。

2 结 果

2.12组新生儿不同日龄每日摄奶量比较 2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摄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2天开始,观察组每日摄奶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不同日龄每日摄奶量比较

2.22组新生儿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胎便时间及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新生儿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比较

2.32组新生儿不同日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 2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第2天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第3天开始,观察组经皮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2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例,发病率为6.48%;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3例,发病率为30.56%。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17,P<0.01)。

表3 2组新生儿不同日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

2.52组新生儿父母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2组新生儿父母发放调查表率为100%,有效回收率为100%。2组新生儿父母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新生儿父母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14.167,P<0.01。

3 讨 论

3.1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若如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衰老速度较快,衰老后的红细胞分解产生大量的胆红素,可致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素原,因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部分结合胆红素水解后很快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并从肠道内重吸收入肝。新生儿肠腔内胎便内胆红素含量为80~100 mg,接近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5~10倍[5],故胎便排出时间及排黄便时间越迟,胆红素被重吸收越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概率就越大。由于新生儿期血脑屏障功能尚未尚不完善,胆红素极易透过,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而任何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方法都有助于胆红素值的降低,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3.2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预防方法及效果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如何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如预防性蓝光照射、人工通便、口服中药及新生儿抚触等[6-9],虽然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这些措施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蓝光照射增加治疗成本,人工通便方法麻烦、增加新生儿痛苦,口服中药新生儿不易接受,而新生儿抚触预防效果良好,但由于不论新生儿体质如何均采取相同的抚触手法,对少数特殊体质的新生儿来说并不适宜[10]。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即在母乳喂养、注意保暖等基础上采取日光照射、经络调理综合性护理措施,其中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通过早接触早吸吮增加喂养频率,通过吮乳-结肠反射促进肠蠕动,从而促进胎便顺利排出。日光照射可降低足月新生儿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有助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孙长琴等[11]利用日光照射装置,对48例足月新生儿进行日光直射治疗,结果发现胆红素水平较未使用日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可见日光照射有降低胆红素的作用。经络调理是小儿推拿及儿童保健的相应结合,是按照儿童自身的体质特点选择不同的穴位及补泻技术而进行“治未病”的一种保健方法,通过调节儿童的功能状态,达到预防保健的作用。赵红梅[4]在评估新生儿中医生理状态的基础上,对干预组90例新生儿采用经络调理手法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与仅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新生儿比较,结果发现,干预组出生第4天、6天、14天及28天时经皮测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时间及日均排黄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2 h内排黄便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出生第28天时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因而指出,经络调理能够通过改善新生儿生理状态,降低新生儿胆红素值及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3.3本研究预防效果分析 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使日光照射及经络调理两种方法的预防作用起到协调作用,增强了预防效果,自出生第2天开始每日摄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自出生第3天开始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少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对新生儿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血清胆红素排出,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从西医角度分析,经络调理与新生儿抚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肌肤的触摸与抚爱,对皮肤起到一种良性刺激的作用,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刺激胰岛素及胃泌素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而使新生儿食欲增加,摄奶量增加,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加,从而促进胎便排出,减少了胆红素被肠道重吸收的机会,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而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联系全身的五脏六腑、筋骨皮肉及四肢百骸等活动,不同的经络通过不同的顺序组合及补泻手法,可起到不同效果的保健及治疗作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主要为胎儿柔弱,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后无力疏泄所致,由于新生儿天生体质有偏颇,如本研究中观察组体质处于平衡状态者为89例,体质偏实者16例,偏虚者3例。“五脏之中肝有余,心热为火”,故针对不同的先天性体质采取不同的经络调理手法。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新生儿予以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清心经及按揉板门等手法进行经络调理,其中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调节机体津液代谢和输布,补脾经、肺经、肾经可补肺气、补肾气及健运脾胃,清肝经、清心经可清肝火、心火,按揉板门可健脾和胃,促进水湿代谢,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热者泻之,对处于偏热状态的新生儿予以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泻肝经、泻心经及推六腑、清小肠等手法进行经络调理,补脾经、肺经、肾经可补肺气、补肾气及健运脾胃,泻肝经和心经可平肝泻火,清热解毒,推六腑可清热凉血,清小肠可清利下焦湿热。虚者补之,对处于偏虚状态的新生儿予以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推三关、揉板门等手法进行经络调理,补脾经、肺经、肾经可补肺气、补肾气及健运脾胃,揉三阴交及推三关可补益气血,温阳祛湿。通过不同的经络调理穴位及手术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最终达到平衡营养及调节气血的目的,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此外,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日光照射及经络调理,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新生儿父母接触的时间,增加了沟通交流机会,使得新生儿父母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有问题亦可以随时得到指导,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首次排胎便时间及排黄便时间,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有效促进新生儿健康,是一种方法简便、成本较低、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且易为广大新生儿父母所接受的护理预防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1] Besser I,Perry ZH,Mesner O,et al. Yield of recommended blood testsfor neonates requiring phototherapy for hyperbilirubinemia[J]. Israel Med Associat J,2010,12(4):220-224

[2] 付小云,戴礼忠. 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892-2893

[3] 顾敏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194-1195

[4] 赵红梅. 经络调理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 薛辛东.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

[6] 张凤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78-79

[7] 石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的护理干预[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60

[8] 吴霞玲.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56):142-143

[9] 刘运霞,余慕雪,尹仲娇. 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09,7(9):2457

[10] 刘祖琼,奉丹,李海艳.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2(9):216-217

[11] 孙长琴,楚冬梅,许东霞,等. 日光直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2010,21(19):52-5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5.041

R473.72

B

1008-8849(2015)05-0554-03

2014-03-20

猜你喜欢

调理经络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