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探讨
2015-03-17温雅丽
温雅丽 廖 艳
《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探讨
温雅丽廖艳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的质量,也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本科教学的四个环节,结合《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提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教学环节
一、引言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是高校育人核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和高校发展的内涵,因此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又是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方法和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职业定位,因此本文根据我院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的经验,结合教学四个环节,设计课堂教学要素,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行为构成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能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融合“教”与“学”的过程,教学相融,相得益彰,才能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就包括双方行为,即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大方面,其中教师行为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行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体现为通过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态教容、教学语言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而主体则体现为反映、反馈等方面。
(一)教师行为
1.备课是教学环节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工作,备课不仅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要根据课程的地位、性质,制定教学大纲,以此规范每门课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参考资料等;接着编制教学日历,规范每课次教学的内容;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上课的章节名称、重点难点、时间分配、师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参考资料等等。最后,根据教案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主要突出视觉展示,作为教学有效的辅助工具。
目前我院《会计学原理》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培养目标是“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判断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调整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设计上,上课教师讲授时间缩短,研讨时间延长。该课程在教授过程中,统一大纲、统一日历、不同教案设计,统一备课,统一辅导,统一课程小测。通过五个统一和一个不同,既能保证教学规范,又能体现教师个体差异,充分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2.教课(授课)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教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是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功底和人格魅力的基本环节,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教课的效果取决很多因素,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等等。
《会计学原理》课程属于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对于很多会计专有名字不是很理解,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理论在前,业务应用在后面。一般教学计划制定都会把会计的发展、会计目标、会计定义、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等内容安排在前面,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和凭证、账簿、报表的内容安排在后面,这样安排知识体系完成,能体现知识难度的渐进性。但学生没有专业知识,对于理论的理解只能浅尝辄止,很难深入。因此在教学内容是设计上,可让学生了解报表,知道做账流程,在讲解具体理论和内容。专业课相对于人文学科来说,趣味性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互动教学法等。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很重要,教师语言幽默,能深入浅出讲解,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讲解会计知识点,能用案例来分析问题,教态自然,教容美观,那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让学生得到更直观感受。
3.批改作业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检验
课堂作业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理解,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通过作业批改,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可以运用课堂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所学知识的分析,进而更深入理解知识,通过特定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做作业的过程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目前我院规定教师必须批改学生作业,并且进行讲解。目前我校《会计学原理》课程加强过程控制,平时多对学生进行小测,每周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作业,同时要求老师批改完毕业后认真给学生讲解。针对学生在理解上易错的地方,老师再进行补充讲解。另外,还建立了练习题试题库,教师可以公布答案,也可以督促学生做完后在给答案。通过过程控制,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提升。
4.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
课程辅导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深化和保证。辅导可以及时交流学生疑惑、因此辅导的过程也是答疑解惑的过程。辅导的时间可以是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有疑惑,可及时进行解答,也可在课下专门的时间;答疑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对面交流、QQ、微信、邮件、短信、电话等形式。目前我校对于每门课都有答疑的要求,每学期开学初要求任课老师填写答疑时间表,规定每周2-4学时答疑一次,答疑时间确定后在学校网站上公布。
(二)学生行为
大学课堂必须有必要加强对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与学的育人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与教师的主导性有关,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生行为对教师的授课有反映和反馈作用。教师的授课效果是直接体现为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学生更内敛,上课纪律较好,但是活跃气氛不够。因此,建议教师进行讲授和研讨式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完成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讨论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三、结束语
理想的大学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多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是全方位一体化教育。但课堂教学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教与学是育人的基本途径。对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已经成为当今大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
[1]万后芬.狠抓四大环节规范本科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15. 07.27.
[2]魏文君.对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时代经贸,2013.5:114.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