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探讨
2015-03-17佳木斯大学沈立杨李玉红
佳木斯大学 沈立杨 李玉红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探讨
佳木斯大学 沈立杨 李玉红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更为重要。但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各种财务问题的丑闻,也就要求企业内部制度加强管理及完善。本文认为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出现漏洞、缺乏有效管理的监督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方法:完善会计准则以及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管理,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内部会计 控制 治理结构
1 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和作用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本处于平稳快速发展阶段,正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逐渐同世界经济接轨。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尤其重要。然而,我国市场中同样存在着虚假会计信息,故意修饰会计报表,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美化,这种欺骗公众利益的行为愈发严重并且已经严重影响了真实平等的市场经济秩序,也严重违反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每年都会有很多公司因虚假披露、会计记录不实、粉饰财务报告等财务舞弊行为而被证监会行政处罚。产生该种恶劣行为的原因很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要么不够健全完善,要么形同虚设。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及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降低和避免企业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弥补企业在未来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过提前的预防措施将企业的管理有效性提高到最佳水平,带动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建立健全其内部会计控制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内部控制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其主要作用包括:帮助企业堵塞漏洞、防止腐败、完善管理;有助于管理层在维持原经营方针不变的情况下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保证企业资产的高度安全和完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主要的是保证企业反映出的财务信息是真实完整、公平公正的,规避由于内控缺陷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风险,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因此,内部控制被誉为企业管理的“铁布衫”。
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成因分析
2.1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目前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跟国内大部分较大的企业类似,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股权高度集中。部分企业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转变而来,因此存在较强的个股独大的现象。股权高度集中使得企业股东对企业的内部权力较量给予了更高的控制,而在主要的经济层面上却明显忽视控制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权的高度集中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的结果,使其他股权份额较少的股东在企业中拥有的权利被削弱,这一表现违反了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职能机构,也容易被股权高的一方干预,设立的机构形同虚设,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同时领导层职务的重叠,不仅给工作带来管理混乱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步。二是企业国有股的产权主体不能控制剩余索取权,也就没有积极对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也就不能充分激发经理层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此外,内部人员控制现象严重。按照公司管理制度的规定,董事会会时刻关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国外成熟企业经营,董事会需定时召开股东大会,对企业经营活动予以指导和修正;而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董事会并没有履行相应义务,密切监管经营管理活动,形成我国独特的企业经营文化。在我国企业管理活动中,很多董事即为公司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地位明显,安排自己内部人士,使得官僚作风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多为国有资产,国有企业领导人往往由国资委进行任命,并非按照优势竞争的原则竞聘管理者,导致合适的人不在合适的位置,企业内部管理者管人而非制度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倾向性;第二,我国企业走上市场化道路时间短,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够健全,经理人缺乏专业管理的土壤和环境,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二者不够信任,难以形成利益契约,导致经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股东权利最大化和公司利益最大化。
2.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今,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进度还远远赶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并且内部会计控制还处于讨论和研究阶段,没有具体的标准体系和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具有三个特征: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但这三个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现在的规范制度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分别是从财务报表审计的角度来进行规范的审计准则第九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规定的角度来进行规范的经过修订后的《会计法》。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了两个《会计法》的配套文件的报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2年为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的监督职能做出规范,又颁布了两个报告,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这两个规范只是为企业设立内部会计控制指明了方向,但是并没有明确地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特点、行业要求以及管理习惯,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虽然有相关的文件报告做指引,但是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也只是表面功夫,并没有实用价值,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内部控制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
2.3 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还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都执行不力,其直接原因都是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不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但企业的领导者是整个企业的带头人,他们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关注程度和使用频率会极大地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建立和执行。而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最相关的部门是会计部门,实施人员最直接的无疑也是会计人员,因此,会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企业规模越大,经济越发展,内部会计控制就显得越重要。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自己的地位和实力,就必须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确保企业的各个岗位和所有人员、每项业务或每个环节都能按规定的制度办理,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真正地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我国目前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还不完善,企业根据国家制度体系制定的自身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就更加不完善。首先,从内容的层次上而言,虽然已颁布了几部法律和规范,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我国现已颁布且已实施的相关规范有: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货币资金和销售与收款等方面的相关具体规范,但还有很多方面的规范仍是空缺,如有关企业生产、投资和筹资活动等的规范还未出台,仍然未形成一个理想的较完整有效的规范体系。其次,从操作性的层次上看,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3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3.1 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对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整体还要考虑到个体,要将整体和个体有效地结合和适当地区分。制定的规范应尽可能细化,细致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对企业收入费用的计量原则应结合企业自身环境进行详细的制定,避免企业利用准则和制度的漏洞对利润进行人为调节。这就要求制定会计准则和制度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优并且最适合的准则进行规范。诚然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是,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遵循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能因为过于强调统一和整体而缺乏活力,不利于使用者结合自身公司情况和文化进行自行判断处理。会计准则和制度制定是否适宜一定意义上还决定了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如果生搬硬套制度和规章,就失去了会计披露的真实性。所以说,会计准则制定先要把灵活性和适应性放在首位,其次考虑统一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企业会计控制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强化对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管理。一是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宣传。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想法以及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管理。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会计法》均有关于对企业或单位负责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有行之有效实施负责的规定,可以说此举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并将更加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管理当局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整体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规模越大,那么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就会越重要。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有自己的地位和实力,就必须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要确保企业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项业务或每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规定的制度来办理,真正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目标。然而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够充分认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重要性,那么,就非常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督促企业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超额完成企业目标。当前要加大力度对《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和公司企业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在具体设计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制度时,尤其注意明确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职责。
3.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对企业内部部门的设置,对不同职位的工作进行分工,并对上述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管控称为组织内部控制。其大体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法人结构。这
部分主要由企业管理层面的人员构成,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以及这些决定公司走向会议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部门的构成以及各部门职能之间的关系。由企业运行相关法律可知,企业的管理需要借助组织来实现,组织设立时应考虑组织的职能,各个组织部门之间遵循互不干扰原则的同时又相互依存。具体来说,部门的授权以及接受权力与执行任务之间相互不能影响,业务执行部门需接受监督和审核部门的审计,二者的工作需相互分离,业务和信息流相互分离,同时还需保证具体经办业务的公司不同财产保管者的职务分离等。换句话说,这样设置组织结构,是为了防止业务部门不受约束,随心所欲,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这也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设置审核监督岗位,并非妨碍公司业务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相反,公司各项业务实现制度化和流程化,各个业务部门在公司制度的框架内各司其职,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因此,审批权限的设立,有助于建立权责分明、井然有序的组织架构,实现公司内部职级分立和分权管理的目的。在组织实际运行中,财务经理参与业务部门及供应链组织的审批审核,无形中有助于各项业务围绕公司财务目标进行各项活动的展开,有助于明确各职能部门各自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防止其滥用职权、实施舞弊行为;对于所发生的非常规性事件则不得由部门经理审批或者单独审批,而应该进行集体联签制度,避免赋予一人权力过大,逃避检查行为出现,也可以防止形成账外资金。因此,在对财务经理进行授权时,要在充分考虑企业经济业务性质、有关限额规定制度等的基础上来确定企业资金的审批权限,并从程序、制度和组织机构上进行比较全面的设计,从而实施有效的审批权限控制。
3.3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积极培育多元化主体尤其要培育机构投资者,如商业性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等渠道,形成稳定的大股东。可以借鉴本企业法人相互持股的经验,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模式,特别是发展法人交叉持股的模式。例如,在某些领域,可以尝试将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类同或相似的企业进行横向结合,也可以尝试选择往来关系密切、经济业务的交易相对固定的上下游企业,实行纵向结合,重组形成单个企业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相对集中和专业化的或数个企业产品与技术结构能够互补的局面,企业集团中的各个成员企业之间交叉持股。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必须要做到: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良好的制衡关系,而这种制衡关系的核心就是董事会。董事会在食品、饮料行业企业治理结构中同其他行业企业一样也处于中心位置,增强董事会的功能是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合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高和完善董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
[1] 姚立军,刘振玲.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表现、原因与对策[J].绿色财会,2006(06).
[2] 张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04).
[3] 袁丽芳.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7).
[4] 赵丽娜.试论基层林场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会计,2006(01).
[5] 张利珍.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1(12).
F715.5
A
2096-0298(2015)04(a)-028-03
李玉红(通讯作者)(1982-),女, 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