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热通腑法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的护理观察

2015-03-1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鸣音灌肠胰腺炎

万 敏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南昌 3 3 0 0 0 9)

通常情况下,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比较急促,且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肠麻痹是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可导致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或不全,临床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探讨一种科学合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并发肠麻痹的诊断符合以下条件:①伴有明显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症状,肠鸣音减弱至1min不足3次或完全消失;②没有明显排便、排气现象;③患者腹部平片限制其小肠、结肠积气并扩张。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6±4.5) 岁;其中酗酒4例,饮食不节11例,胆道疾患20例。治疗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44.9±3.6) 岁;其中酗酒5例,饮食不节13例,胆道疾患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禁食,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胃肠减压等。

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方剂:甘草6 g,黄芩、延胡索、赤芍、白芍、芒硝(冲)、枳实、厚朴、生大黄(后下)、柴胡各12 g。煎汁后保留100~150 ml灌肠,2次/d,保持药液40℃的温度,肛管插入直肠深度约15 cm,灌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0滴,尽可能使药液在肠道内长时间保留,直至患者可以恢复自主排便为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自主排便恢复正常,肠鸣音每分钟小于或等于4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肠鸣音每分钟小于或等于4次,但排便、排气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未见肠鸣音或肠鸣音每分钟不足3次,无排便、排气情况。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1.5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例(%)]

2.2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 5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 首次排便治疗组 3 5 3.4 5±0.8 8*3.5 0±0.8 6*对照组 3 5 6.8 1±1.2 6 6.2 3±1.2 8腹痛2.2 1±0.2 5*4.7 8±0.5 4腹胀4.1 0±1.0 2*7.3 2±2.1 1

3 讨论

3.1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腹痛”、“肠结”的范畴。发病机制为腑气受阻、实热壅滞。治疗时应以泻热通腑为主。本方剂中的黄芩、延胡索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赤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胰腺素分泌和血小板黏附具有抑制作用;芒硝是溶剂性泻药,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泻下,增加肠壁水分吸收;枳实、厚朴具有行气导滞的效果,可通过和大黄的配合作用,促进肠道蠕动;生大黄为急性泻药,对肠管蠕动具有刺激作用;柴胡、甘草等中药材均具有一定的通气导滞功效,诸药合用,效果显著。所以本次实验中,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中医灌肠治疗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其可快速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便改善临床症状。

3.2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要点 ①医护人员在开始灌肠之前要向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告知其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临床效果等,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灌肠之前嘱患者排空小便,合理控制药液的温度和肛管插入距离,促使肠内药物充足吸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排便;②在急性灌肠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腹胀、腹痛和肠鸣音变化概况,同时对患者的排便时间、性状、次数、数量等都要进行观察和记录,通常情况下灌肠2天后,患者开始排便,灌肠后首次排便颜色为棕褐色、性状为糊状,每日排便2~3次,若大便次数每天超过4次,可适当减少药物用量或停药,待患者排便之后,应指导其以温水清洗,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皮肤损伤情况[1]。

综上所述,临床在给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应用中药灌肠治疗同时,应给辅助优质护理。且灌肠治疗应该尽早进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动作过大刺激肠道,这样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本法简单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2]。

[1]吴培俊,盛爱华.复方大黄对胰腺炎病人胰胆管压力的影响[J].胰腺病学,2 0 0 3,3(2):1 0 5-1 0 6.

[2]王华.急性胰腺炎中、西医治疗概况[J].河北中医,2 0 1 4,2 6(3):2 3 1-2 3 3.

[3]陈秋婉.中药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 0 1 1,2 0(3):5 1 3-5 1 3.

[4]宋文蔚,宋欣伟.参附注射液合中药灌肠对急性胰腺炎肠麻痹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 0 0 9,2 9(3):2 2-2 3.

猜你喜欢

鸣音灌肠胰腺炎
肚子总是“咕噜噜”叫是怎么回事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