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渡红色历史的符号

2015-03-17谢达波

中国西部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苍溪武当山红四方面军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红军渡红色历史的符号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塔子山下,苍溪县城东南方向3公里处的嘉陵江畔有一个古渡口——红军渡,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笼,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踏上中国革命新征程,挥师西进迈出的第一步之地。

青山无言,这个嘉陵江渡口每天都向人们讲述着它的红色记忆。如今,当年的红军渡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的红色经典旅游胜地。

听红军渡江故事

让我们把日历翻回到八十年前……

1935年1月22日,党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敌人为阻止红军西渡,以53个团的兵力布防于约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沿线。

1935年3月29日凌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三十军八十八师二百六十三团的勇士们在苍溪县塔山湾渡口(现在的红军渡)渡江。

可是,嘉陵江苍溪段当时没有桥,要渡江,关键得有船,一下子上哪儿去弄那么多船呢?在红军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动员一切力量,在短期内自己动手造出一批木船,并且能够同时装上3个团的兵力。

听说造船是为了“打过嘉陵江,迎接中央和中央红军”,大家情绪高涨,干劲儿十足。当时参加造船的技术工人约一百多人,他们拼命干活,不肯休息,实在困了,就三、五人一起就地蹲一会儿。由于工地上不准生火,吃的饭都是由附近村子里的人送来的。大家成天吃冷饭,喝凉水,始终无一怨言。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造成了木船75只。

1935年3月28日晚上九时许,渡江指挥部向渡江部队发出“急袭渡江”命令,渡江突击队秘密将几十只木船从塔子山,经过火头垭(今“红号垭”)抬到江边,轻轻推入江中。

“那晚,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滑。”家住苍溪岳东镇青茨村的97岁老红军欧绪贵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营长让我们把脚掌擦着地面走,任何人都不准发出声音。船到江边,轻轻推入水中。我们班八九个人坐一条船,都蹲着,双手抓住船舷。借夜幕和江水声掩护,突击队偷袭成功,直到我们连续‘摸掉’三道岗哨,进到敌人营部时,敌军才发觉,奇袭立即变为强渡。塔子山上我军20门迫击炮和几十挺机枪一起怒吼,掩护突击部队向西岸敌人冲去……”

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大门

“作战非常激烈,但是我们当时的红军战士非常英勇。”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帖君帮深情地讲起红四方面军在苍溪的战斗故事,敌人不断开炮,嘉陵江腾起冲天巨浪。在运送战士渡江途中,女战士石磨玉不幸中弹,肠子都流出来。当时,石磨玉没有吱声,用手将肠子推进肚里,勒紧腰带,继续撑船。将船撑到了对岸,目送战友们冲锋后,她自己却倒在滔滔嘉陵江中。牺牲时,她年仅19岁。

在红军渡渡江成功的同时,红军右路和左路分别在苍溪鸳溪口、涧溪口强渡成功。1935年3月29日中午,红四方面军大部队架浮桥过江,迅速向敌军阵地两翼席卷。敌军经营3个多月的600里江防迅速土崩瓦解。

从此,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①红军文化墙 摄影/易云芳

②红军渡纪念馆 摄影/刘徽

在了解了红军渡的红色故事后,看到这样一个景区名字——“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你一定会想红军文化怎么与道教文化联系在一起了?这还得从红军渡的地貌说起,红军渡口后面有一座山,其名叫武当山。传说,天师张道陵曾在这里试法升天。2007年,此山被中国道教协会确定为中国道教“西武当山”。因此,苍溪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时,就定名为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

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管委会主任孙中涛说,景区是一个以“红土地、绿山水、梨乡情”为主题,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道教旅游为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分为红军文化旅游区、武当山森林公园旅游区和西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区,占地5000余亩,由红军渡纪念园、武当山森林公园、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西武当道教文化园、乡土树种园五个主题园区组成。

在听了景区介绍和景区背后的故事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渡口。从国道212线步行数级石阶,来到小巧别致的“飞渡亭”。此亭为六角飞檐式,下临浩荡嘉陵江,南有伏波亭隔涧相望。自亭而下,一座石拱小桥横呈眼前。踏上小桥,向东而望,一涧细水飞流而下,珠落玉溅,水雾茫茫。下小桥折西,便可以看到刻有“红军强渡嘉陵江遗址”的题字。

站在站渡口处,眺望嘉陵江对面,一片绿地引入眼帘,树木葱郁,苇花如雪,芳草上,绿树间,有楼台亭榭隐现其间,当年诗圣杜甫曾在此踏青游春,于是“杜里游春”便成为苍溪的“十景之一”。但在革命战争年代,那里是国民党军队的江防阵地,暗碉处处,明堡林立,无数黑洞洞里的枪口、炮管直指红军,妄想以此阻挡红军西进北上的步伐。然而,螳臂岂可

跨越世纪的红军渡

挡车,蝼蚁何能撼树?国民党军队号称“固若金汤”的江防阵地,在英勇的红军将士们面前顷刻之间灰飞烟灭。红军战士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在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征出发抗日的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刻有“红军强渡嘉陵江遗址”的红军渡江桥头,放眼苍溪的土地,望着缓缓流过的嘉陵江水,眼前仿佛看到了嘉陵江边那些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的身影,仿佛听见那些炮火中冲杀、呐喊的声音。

③苍溪红军渡 摄影/易云芳

洗礼灵魂的碑廊

思绪沉浸在红军作战氛围中,久久不能平复,然而我们还是带着沉重的心情继续深入景区。

“朋友们,现在我们进入景区广场,正对大门的是景区艺术墙,大家可以在此拍影留照,让你的身影与红军渡的优美风景永恒定格。”导游在介绍中告诉我们来到了红军渡广场中的红军艺术墙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红军艺术墙,主题是‘梨乡红霞’,由多幅精美的浮雕构成,共分为‘迎接红军’‘百战苍溪’‘模范苏区’和‘挥师北上’四大部分,表现了旧社会苍溪人民与天下劳苦大众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游边走边介绍,当红军来到苍溪,苍溪人民不仅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而且妹送郎、妻送夫、母送子踊跃参加红军。当时,全县仅有人口28万,就有3万多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这使川陕苏维埃政权的大旗迅速漫卷苍山溪水,成为闻名遐迩的“苏区模范县”。

前行中,广场的左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朱红色的雕塑。那是红军战士一只穿着草鞋的大脚,脚骨苍劲,布满征尘。后有一组脚印雕塑,主题为“长征脚步急”。当年红四方面军战士正是从这里开始长征,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飞夺泸定桥,涉过金沙寒水,走过雪山草地,在枪林弹雨中风雨兼程,穿越万水千山,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面对这些历史的脚印,不禁肃然起敬,追思萦怀。和历史书上铅字的形式不一样,我们再一次在苍溪看到了这种以横竖撇捺的形式立体呈列的刻在石碑里的历史记忆。

徘徊在功勋墙前,密密麻麻的红军战士名字映入眼帘。这是一面让人警醒,也让人灵魂触动的墙。因为,这面墙上的每一个沉默的名字,它们所代表的生命,都曾和我们一样鲜活、温暖而真实,也和我们一样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和姐妹,但他们亦深爱着脚下生养过他们的土地。为了这片土地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此情此景,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弯下腰来,向英雄们诚挚地鞠躬。

从广场右侧沿石级而上,经过了“红军标语石刻碑廊”。这座碑廊是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碑名,这里的每一块石刻标语都是从全县各地征集而来的,具有很高的革命文物价值。“共产党是穷人自己的政党”“赤化全川”“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样的石刻标语,当年曾遍布苍溪全境,或在交通要道,或在人口集中的场镇,或在十分醒目的高山悬崖。苍溪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贴君帮说:“正是这些铭刻着历史记忆的标语,像黑夜中的火炬,唤起了劳苦工农大众的觉醒,宣传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政策,掀起了革命的浪潮。”

再上几步台阶,我们可以参观到“红军渡”标志铜像。“在这座宏大的铜像雕塑中,座基上‘红军渡’三个大字是由徐向前元帅题名。”导游讲解道,铜像由一名红军战士和一男一女两名赤卫队员组成,表达了当年军民鱼水情团结一心闹革命的崇高境界。他们双眉紧锁,昂首向前,身下是轻舟激浪,前方是刀光剑影。他们的造型威严刚毅,栩栩如生。他们飘然飞渡的英姿,似战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如利剑斜指长空,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那场气壮山河的战斗。

红军渡广场展现红色历史 摄影/易云芳

延伸记忆的珍贵馆藏

在广场的深处,便是苍溪县红军渡“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由五个厅构成。主题馆分别是序厅、长征前夕、激战嘉陵、挥师长征、苏区奉献、将帅风采。”导游讲解道,附属厅建有贵宾休息厅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可容纳100人,能召开小型会议,进行声光电立体效果放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一同深入馆中,一件件革命文物映入眼帘。“在纪念馆一、二楼陈列台中展出的工农红军革命文物有962件。”孙中涛介绍道,这里共收集了 “红军印”(现已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钱衣裳”(国家一级文物)、布币、刀、红缨枪、手榴弹、石刻标语、船模、公文包等3600多件珍贵革命文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红军印”和“钱衣裳”。

孙中涛告诉我们,关于“红军印”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1933年冬,苍溪县东溪乡黎家村的张凯元(原苍溪县苏维埃政权政府秘书)奉命在东溪场召开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地下活动的干部会。会议快要结束时,国民党王志远的部队突然展开疯狂搜捕。张凯元将文件、印章和信等机要物品迅速向约定地点转移。行至中途,被特务告密,不幸被抓,并对他严刑拷打,逼其交出文件、印章、组织名册。深夜,当地一农妇将他救出。不久,张凯元再次落入敌手,惨遭酷刑。为救张凯元,东溪穷苦群众募集数百块银元,费尽周折,才使其未被国民党杀害。1951年春,张凯元将用鲜血保存整整16年的苍溪县苏维埃大印及其他文物交给政府。

从纪念馆收集、布展的众多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挥师长征的曲折战斗历程。

“那架银灰色战机是歼-6甲战斗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空军部队向景区捐赠。在飞机的下方,还有一辆也由部队捐赠的军用坦克。”孙中涛讲解道,看到它们,我们既为祖国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军事力量而自豪,同时也追忆到当年红军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飞机大炮的艰难困苦。

岁月沧桑,曾经上万红军在这里冲破敌人固若金汤的防线,并取得胜利,为后人留下光辉的历史和宝贵的精神。如今的红军渡,已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成为了洗礼人们精神的宝贵资源。

(责任编辑/德 翰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苍溪武当山红四方面军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武当山道人消防队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奖
浅析苍溪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
轻轻松松聊汉语:湖北武当山
失踪的女生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蝶恋花 苍溪梨花节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