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儿女抗击日寇建奇功
2015-03-17马国福
马国福
1937年11月至1938年10月,侵华日军三路攻入河南境内。在豫北,攻占安阳,侵占了豫北全部地区;在豫东,攻占省会开封,占领了虞城、商丘、宁陵、民权、睢县等县城;在豫东南,攻占了商城、潢川、罗山、光山、信阳等大片地区。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国民党驻豫部队被迫向豫西、豫西南全面撤退,以黄河和淮河为界与日军长期对峙。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种种罪行,给河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河南省委贯彻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号召,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培训抗日骨干,组织抗日团体,创建抗日武装,奠定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础。
挺进河南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先后在河南周边创建了太行、太岳、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豫西等抗日根据地。全省各界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形成了全民抗战的新局面。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章。
日军入侵中原屡造惨案
“1937年11月3日,日军进攻豫北门户安阳,拉开了入侵河南的序幕。”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张守四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1938年5月,侵占徐州的日军沿陇海铁路进攻豫东。8月,沿长江进攻的日军进犯豫南。在日军疯狂进攻下,豫北、豫东、豫南先后沦陷,国民党驻豫部队向豫西、豫西南全面撤退,以黄河和淮河为界与日军开始长期对峙。河南成为华北抗战的后方、华中抗战的前线、保卫大西北的屏障,在全国抗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河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侵华日军暴行总录》不完全记载,侵华日军在河南制造的惨案就有108次。其中包括安阳西梁惨案、郑州惨案、新乡同庆里惨案、永城惨案、驻马店惨案、信阳北土门惨案、桐柏惨案等。
“鬼子轻的不拿鸡毛,重的不拿碾砣,凡是值钱有用的东西,没有不抢的,带不走的就放火烧掉。”河南的老百姓这样描述侵华日军的“三光”政策,“很多日军到过的地方就等于是剃了头,多少人都没了。”
自古迄今,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共中央对中原抗战极为重视。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在接见负责筹备中共河南省委的朱理治时就指出:这个工作区域很重要,今后将是抗战的重要战略区域,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组织群众,建立党组织,抓紧时间在各方面做好抗日准备。1937年9月,以朱理治为书记的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河南抗战在省委的领导下逐渐开展起来。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在确山县竹沟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任命刘少奇为书记,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委员,并明确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所有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个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所指导。随后,刘少奇两次从延安到达确山县竹沟镇,主持中原局工作。根据中央指示,撤销了河南省委,并于1938年12月和1939年1月分别成立了豫西省委和豫南省委。
同时,党还从竹沟先后向皖中、豫皖苏边区等敌后地区派出基干队伍4000多人,后来这些部队发展成为新四军四师、二师、五师的骨干力量。竹沟成为党中央、中原局向中原各地输送干部、物资、经费以及交通联络等的干线枢纽,成为党领导华中抗战的中心所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建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河南党组织的情况,作出了《关于发展组织的决定》,积极发展党员,整顿、恢复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到1938年10月,全省党员已发展到8000余人(不包括豫北),比一年前省委建立时,增加了50倍。黄河以南的69个县有64个县建立了党组织。
河南省委直接领导的河南省战时工作促进团、河南省文化动员委员会光明话剧团、开封孩子剧团等抗日救亡团体,足迹踏遍中原大地,以多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军暴行,在全省掀起了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高潮。到1938年夏,全省各种救亡团体500多个,仅黄河以南地区就有9万多名农救会员,3万多名青救会员,民众自卫武装数十万。
“当时,在省委的领导下,河南全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救亡运动高潮。‘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歌声响彻中原大地,就连那些整天围着锅台转的不识字的妇女也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宜阳县赵堡村30多位五六十岁的老大娘组成‘老婆宣传队,不仅在本地演出,还到洛宁、洛阳等地宣传抗日。”张守四说:“抗战初期河南的抗日救亡运动是河南近代史上最广泛、最深入的一次群众运动,在全省促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抗战。不仅从精神上、人力和物力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而且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发展壮大了党组织,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
抗日根据地遍地开花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对开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938年初,中央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和数十名干部到河南,由彭雪枫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3月6日,毛泽东电示彭雪枫,目前根据地仍应坚持陕甘边,但准备转移时最好是在鄂豫皖边,望大力发展该区工作。
“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了为‘创建十万武装而斗争的口号,号召全省人民自愿武装起来,要求立即组成200万抗日联庄会或抗日自卫队,在这200万中,应有‘10万有政治觉悟、技术纯熟、武器整齐的基干联庄会或自卫队,以便敌人来时迅速转变为游击队。”张守四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河南省委在豫南、豫东先后建立了多支抗日武装。到1938年10月,省委直接和间接掌握的抗日武装已达2万人。这些抗日武装的成立,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后改称太行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在杨得志率领下挺进冀鲁豫边区,与早已在此地活动的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会合,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中共晋豫特委率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创建了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后并入太岳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彭雪枫指挥下,从竹沟出发,挺进豫东敌后,统一整编豫东、皖北、苏北等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南下,会合豫南、鄂中、鄂东等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冀鲁豫军区先后派出南下大队、军区八团、党校警卫团等挺进豫东,扩大了水东(新黄河以东)根据地,开辟了水西(新黄河以西)根据地;彭雪枫率新四军主力从淮北根据地向西挺进,经过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豫中游击兵团与南下的豫西八路军第三支队会师嵖岈山,开辟了豫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太行八路军抗日先遣支队挺进登封、偃师、巩县等地,开辟了嵩岳抗日根据地;太岳八路军组织的豫西抗日第二支队收复了新安、渑池、洛宁、陕县等大部分地区。
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统一领导豫西人民的抗日斗争,至1945年8月河南行政公署成立,初步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各边区抗日根据地,认真执行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实行精兵简政,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广泛开展反奸反霸、反贪污、改造村政权的斗争,通过普选,建立健全“三三制”政权和各种群众抗日组织,从政治上树立了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同时,还在广大农村建立民兵、自卫队、基干团,扩大区、县地方武装,形成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作战体制,在反“扫荡”、反摩擦斗争中,机动灵活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坚苦卓绝的反扫荡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军先后向豫北、豫东、豫南进行了3次大的军事进攻,由于国民党实行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包括豫北、豫东(新黄河以东)、豫东南(淮河以南)的河南半壁河山沦入敌手。”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张守四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河南很快成为华北抗战的后方,南北战场的枢纽,保卫大西北的屏障,全国抗战的最前线。”
抗日战争中,河南人民承受了极大的牺牲。开封陷落后,为阻挡日军西犯,国民党军队以水代兵,在郑州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南岸大堤。花园口决堤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进攻,却给豫皖苏3省造成了严重灾难,4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沦为泽国,近百万人葬身洪水,上千万人流离失所。黄河改道形成的黄泛区,直到解放后还灾荒连年。1941年至1943年,河南全省连续发生旱灾、涝灾、蝗灾,灾情之重为史上罕见。因战争原因救灾不及,致使饿殍遍地,数百万灾民背井离乡,四散逃亡。中原大地,满目残垣断壁,田园荒芜,昔日千里沃野,顿成狐兔出没之所。日军烧杀抢掠给河南人民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接着,张守四向记者列出了抗战时期日军在河南制造的一系列惨案。
清丰惨案:1937年底,日军从山东侵入清丰县,仅在两天内就残杀无辜群众1000余人,制造了清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惨案。
“四一二”惨案:1941年4月12日至20日,日军冈村宁次指挥日军三十五师团、第一混成旅及濮阳、清丰、南乐、滑县等地的伪军共2.5万人扫荡沙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黄河故道的俗称)。在日军铁蹄下,沙区4000余人被残杀,142个村庄(房屋5万多间)被烧毁,家具和牛、羊、猪等家禽被抢掠一空。
郑州大轰炸:1938年2月14日,日机15架从安阳起飞,分3批轰炸郑县(今郑州市)。这天,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上午10时左右,市民们正兴高采烈地在大街上耍旱船、玩龙灯时,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颗颗炸弹倾泻在火车站及附近的商业区。当日被炸死、炸伤百姓500余人,无头、断肢的死者布满街头,3天时间才将尸体清理完毕。另外,南学街、书院街、顺城街等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市民多有死伤。
大花庄屠杀:1941年10月2日夜,日军由琵琶陈渡过黄河,次日天微明,日军西犯至大花庄,当日该村被杀84人,数百名阻击的中国士兵也死于鬼子枪下。同时另一股日军又向桥东南3里远的小孟庄、枣庄村进犯,越过贾鲁河,占领了磨李,随后包围了北李庄,日军占领北李庄后,杀戮更凶,上至70多岁老人下至不满周岁的婴儿,一概屠杀,全村被杀74人。
黄岗寺惨案:1941年10月4日郑州沦陷,10月12日,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郑县西南黄岗寺一带进犯。上有飞机轰炸,下有大炮、机枪射击,村民伤亡40多人。日军进村后,又把老百姓集中起来,周围架起4挺机枪,从中挑出11人,押送到齐礼阎村的一间草房里,纵火烧死,共烧毁房屋1700多间。
从1941年3月到1942年秋,日军对太行、太岳、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先后进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政府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不断制造各种反共摩擦事件,掀起3次反共高潮。1941年至1943年,全省又连续发生了旱灾、涝灾、蝗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日伪顽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使河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为克服严重困难,河南各根据地军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粉碎日伪顽军事进攻的同时,大力开展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减租减息群众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战胜了严重困难,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从1943年起开始逐步扭转困难局面。八路军太行、太岳、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发起了林南、卫南、豫北等战役,开展了局部反攻,收复了豫北大片国土。4月18日,日军发动了河南战役,豫中、豫西4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沦为敌占区。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对进军河南作了全面部署。
1945年初,八路军在豫北发起强大攻势,先后取得了道清、南乐、安阳等战役的胜利。8月9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河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收复大片国土,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河南人民的抗日精神永存
中原抗战是与全国抗日战争紧密相连的,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抗战情绪空前高涨,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7月河南当时的省会开封沦陷,是中原抗战的初期阶段;1944年春天日寇为打通西进与南下通道,摆脱深陷太平洋战争的困境,赶快结束东南亚战争的牵制,不惜孤注一掷发动河南战役,这段时间,是中原抗战的胶着阶段;河南战役之后,中共中央及时调整中原战场格局,派遣八路军皮徐支队南下,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令新四军黄霖兵团北上,扩大豫南豫中根据地,把南北抗日力量连成了一个整体,沉重地在日寇占领区腹部插上了一把锋利的刺刀,直至日寇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中原抗战的最后阶段。
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河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抗击和牵制了20余万日伪军,对日伪军作战1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及争取伪军反正10万余人,攻克县城40余座,收复国土10多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000余万,建立了90余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18个行政专署。据不完全统计,至1944年底,河南各抗日根据地的总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9%;人口132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4%。河南人民还先后为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10多万子弟兵,其中有两万多人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仅在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先后就有沈东平、马庆华、韩达生、唐克威4位共产党的特(地)委书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相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河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据战后调查,抗战8年,全省损失房屋156.2万间,工农业损失总值12.455亿元法币,仅豫北25县就死亡180万人,损毁房屋42万间。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河南人民以民族大义为重,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为抗日战争贡献了巨大的人力物力。3000万人民忍着家破人亡的伤痛,勒紧腰带,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儿郎、丈夫送上抗日前线,慷慨无私地把手中的保命粮送给抗日将士。以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为代表的中原人民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踏冰卧雪,栉风沐雨,浴血奋战在长城内外、白山黑水及淮河两岸。
“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张守四说,“河南党组织的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贯彻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作为重点,团结社会各界形成了共同抗日的巨大洪流。其次是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再次是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河南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甘洒热血的优秀品质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支柱。抗日战争中涌现的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民族英雄及在河南敌后战场上牺牲的2万多名先烈,就是河南人这种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