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东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控对策初探梅爱中李锌

2015-03-16梅爱中李锌

科学种养 2015年3期
关键词:宁麦病穗率郑麦

梅爱中 李锌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是小麦赤霉病常发区,2003年、2010年、2012年、2014年该病均为重发,尤其是2012年特大流行,成为近二十年来发病程度最重的年份,小麦产量损失极大。本文就近年来该病在东台的发生及其防控对策进行探讨。

一、病害发生概况

1. 发生频率高 小麦赤霉病在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大流行频率不断增加,1971~2014年在东台市中等流行3年、偏重流行4年、大流行9年,中等以上流行概率36.4%,平均3~4年就有1次偏重以上流行,1971~1992年的22年中等以上流行概率22.7%,1992年后的22年中等以上流行概率50%,尤其是近年来连续重发,流行概率显著增加。

2. 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大 东台市种植的小麦品种较多,宁麦8号、宁麦13号等宁麦系列约占80%,另有农户自由选种郑麦9023、豫麦等,品种选择上的不同往往直接导致田块间和地区间的发病差异。总体来说,郑麦、豫麦、济麦、淮麦等北方白皮品种发病常年普遍重于扬麦、宁麦系列,重发年自然病穗率90%以上,严重度30以上。穗形结构一般大穗形品种重于中、小穗形;有芒品种重于无芒的;宽形穗品种重于纺锤形品种。

3. 暴发流行速度快 如大流行的2012年,该病4月下旬在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部分麦区陆续发病,5月中旬集中显症,5月份以内流行面积逐周成倍增加,最终涉及12省份927万公顷,为1987年有植保统计以来最高。东台市4月23日始见病穗,此时小麦刚刚进入抽穗期,病部麦芒湿腐,红粉明显,5月3日始见小穗发病,随后病穗率不断上升,5月7日大面积上普遍查见病穗,部分田块病穗率已达10%以上。2013年即便到小麦乳熟腊熟期,由于5月16~19日、26~31日的两次连续降雨(总降雨量达27.4毫米和53.9毫米),大面积赤霉病病情仍迅速上升。

4. 为害严重 2012年最终调查,本地扬麦13、郑麦9023、扬麦16等高感品种未治田平均病穗率88.6%~100%,病情指数51.5~74.0;同期普查,防治田平均病穗率30.9%,病情指数11.77。东台市2002年、2003年、2010年、2014年自然病穗率分别为86.6%、86%、20.75%和58%,病情指数分别为30.4、77.83、7.48和27.5,发生程度及病害损失都很大。同时,镰刀菌可产生十分庞杂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便是其中之一,DON毒素含量达到百分之几时即可造成人畜中毒。

二、发病原因分析

1. 高温高湿气候是导致赤霉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本地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的长江下游,春季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变化多端,4、5月份常年温度、降雨适中,病原菌易于萌发入侵,据研究只要小麦敏感生育期内有一定降雨量的阴雨天气连续3天以上,即可造成赤霉病流行。而东台市近十年气象资料显示,4月中旬至5月中旬40天内平均雨日16.5个,雨量91.36毫米,这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提供可能。

2. 种植布局和现行栽培方式加大了发病概率和指导防治难度 一是品种的高度感病是导致赤霉病大流行的内在原因。本地小麦品种多样,由于农户对丰产目标的一味追求,郑麦、豫麦等北方高感品种虽不占主体,但仍有相当的种植面积。二是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直播水稻的大量种植,导致水稻迟熟小麦迟播,由此小麦抽穗扬花时间较20世纪90年代约晚10天,从而增加了遭遇高温多雨的概率。三是生育期的迟早不一,抽穗扬花期拉长,也增加了感病机会。

3. 菌源充足满足了发病要求 由于长期实行稻麦连作,赤霉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夏越冬。近十七年4月上旬本地稻茬穴带菌率、枝带菌率平均为17.18%、3.88%,大流行的2003年、2010年、2012年3年中只有2010年穴带菌率、枝带菌率超过常年水平,分别为39.39%、8.69%,而2003年、2012年穴带菌率、枝带菌率均明显低于常年水平,表明赤霉病菌源充足,只要遇到合适气候条件,便足以引起该病流行。

4. 抗性上升降低了防病效果 抽穗扬花期喷施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然而江浙等地检测均发现病原菌群体比例迅速上升,本地2010~2014年抗性菌株分别为6.7%、7.3%、22.6%、41.5%、43.4%,已达较高水平。

5. 防治不到位也是影响防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农民心存侥幸,晴天不想打、雨天打不下。二是时间把握不准,存在提前或延后喷药现象。三是用药剂量不足,喷施不匀。四是不少农户外出务工田块漏治失治。

三、综合防控对策

1. 做好预测预报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一旦全面发生便很难防治,因此要立足于主动出击,积极预防。既要结合本区域气候特征、品种布局特点、菌源情况和病害流行规律,做出中长期预报,又要重点关注抽穗扬花期温、雨、雾、露,尤其是结合本地当年4月中下旬雨日雨量做好短期预报工作。

2. 重视抗(耐)病品种的筛选和推广 目前市场上小麦品种多,基层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品种筛选,加强引导,加大统供力度,推广相对抗(耐)病品种,控制田间品种多而杂和生育进程严重不一的现象,如此既可降低监测预报和防治指导难度,还有利于实施统防统治。

3. 强化行政推动 一是防治关键时段政府要牵头召开会议,明确职责,促进面上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强化宣传指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农信通平台和东台农业信息网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强化督促检查。通过成立督查组分赴镇村督查指导各地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政策落实、统防统治和农药市场情况。

4. 把握化防关键技术 一是适期防治。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10%左右时进行,隔5~7天用第二次药,生育期迟的品种或高感病品种要立足二次药,看天用好第三次药。药后遇雨水冲刷要及时补防。二是选准药剂。生产上尽量减少多菌灵单剂及相关复配剂使用次数,加大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等新型高效药剂的推广应用力度,并注意交替使用。具体可每亩每次选用25%氰烯菌酯120毫升,或40%多·酮150克,或42%咪鲜·甲硫灵120克,或30%戊唑·福美双150克。三是用足药量、水量,确保防效。四是改进施药技术,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要杜绝药械“跑、冒、滴、漏”现象发生,药液要对准麦穗喷施。

5. 实施统防统治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年总有不少农户反应迟缓、行动拖拉,有效的防治措施迟迟不能到位,一旦赤霉病流行便一筹莫展。而从大面积生产实践看,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地方,小麦赤霉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平均病穗率均明显低于分散防治的区域,因此实施统防统治非常必要。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 邮编:224200)

猜你喜欢

宁麦病穗率郑麦
怀化地区稻曲病气候风险时空特征分析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2020—2021 年度来安县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的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河南省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品种清单
1996-2015年江苏省淮南麦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2016年当涂县小麦品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