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说唐文学中的“羊”

2015-03-16高建新�┆í�

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牛羊羊肉

高建新�┆í�

羊是人类最早训化的动物之一,距今5000—8000年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羊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不仅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肉食,还影响到了人们的文化及审美观念的形成。《说文解字·羊》说:“羊,祥也。”段注:“《考工记》注曰:羊,善也。”《说文解字·美》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段注:“羊大则肥美。”清人屈大均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广东新语》卷二十一“乳羊”)羊还是美好德行的象征,孔颖达疏《诗经·召南·羔羊》说:“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毛诗正义》卷一)盛大祭祀中的主祭品也往往有羊:“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诗经·周颂·我将》)“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北朝民歌《欢闻变》)现藏国家博物馆的商代礼器“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体现了先民对“善良知礼”的羊文化的认同和彰显。在唐文学中,羊既可以描绘美好的生活图景,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和情感指向;又是美味佳肴,记录了唐人喜好“胡食”的饮食风俗,弥足珍贵。

一、 北方游牧生活的生动呈现

游牧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畜群、草场、牧人构成了游牧的基本条件。羊作为家畜之一,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北朝《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是这幅壮阔的北方草原图景中最具生机的构成。唐无名氏《杂曲歌辞》其一《镇西》:

天边物色更无春,只有羊群与马群。

谁家营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闻。

“羊群”、“马群”为寂寥的春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李宣远《并州路》(题注:一作杨达诗,题云《塞下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帐幕”,指的是游牧民族随时随地可以搭建而成的毡帐。“遥临水”,显示的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王建《塞上逢故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诗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驱羊入废城”是历经边塞战争之后所见的景象,在荒凉中又显现出生机。虽然历经战争,但边地的游牧生活仍在顽强继续着。《敦煌廿咏》其七《水精堂咏》描绘的是远离中原的边远之地敦煌、阳关一带的游牧生活图景:

阳关临绝漠,中有水精堂。

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

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

可则弃胡塞,终归还帝乡。

在广阔的沙原上,散布着如玉一样洁白的羊群。羊群通体明洁如月,颜色纯净,如披秋霜,体现了诗人对羊的美好形色的由衷赞美之情。周繇《送入蕃使》:“远寨风狂移帐幕,平沙日晚卧牛羊。”使人自然想到元人萨都剌笔下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草原:“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上京即事》)

二、 和谐安宁生活图景的诗意描绘

与进入审美视野的多数动物带给欣赏者的是盎然的野趣不同,牛羊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优美的田园风光、温馨的牧歌情调,酿就的是一种如归家一样宁静安详、充满了暖意的氛围。置身在这种氛围之中,漂泊躁动的心也似乎找到了依托,找到了归宿。牛羊的归来总是在夕阳下落的黄昏时分,而黄昏又是一个让人思绪荡漾的时刻,于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君子于役》中,就已经有了这样动人的画面: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在夕阳黄昏酿就的温暖色调中,鸡儿纷纷回到窝中,牛羊从山上缓缓下来。一位妻子久久伫立,思绪难宁:鸡儿、牛羊也知道回圈聚集,而自己思念的亲人却还在外面服劳役,这怎能不让人牵挂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由此成为一个范本,被唐人不断临摹,王维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田园乐七首》其四)前一首整个画面

呈现的都是暖色调,充满了人间情味;后一首则描绘出一幅草绿松青、牛羊自归、古风犹存的乡村风俗画。卢纶写道:“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间。”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兰芰通荒井,牛羊出古城。”(《秋晚山中别业》)无论牛羊在“落照间”还是“出古城”,均是风景的构成,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在“诗圣”杜甫笔下,关于牛羊亦有杰出的描写:“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日暮》)“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牛羊识童仆,既夕应传呼。”(《返照》)牛羊与闲静的景色、古朴的乡村、勤劳的牧童构成了一幅安详温暖的图画。蔡复的“夕阳欲下山,一半恋流水。短笛牛羊归,余光照童子”(《夕阳》),则又是一幅夕阳牧归图,引发了人们对充满浪漫和诗意的乡村生活的无限向往。因恋流水,夕阳将落未落;在悠扬的笛声中,牛羊缓缓归来,黄昏柔和的光照在欢快归来的牧童身上。关于昭君出塞,历代诗人多突出其怨情,而张仲素《王昭君》则一改哀伤: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此诗充分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功绩,说王昭君嫁到匈奴后,为北方边地带来了久违的和平,一如史书所载:“边城晏安,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汉书·匈奴传》)“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余年。”(《后汉书·南匈奴传》)“牛羊绕塞多”,成了和平安宁生活的形象体现。余如“靡靡春草合,牛羊缘四隈”(白居易《登城东古台》),“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李远《闲居》),“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晚眺》),“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杜牧《陵阳送客》),皆可思可睹,美如画图。

三、 唐人喜好“胡食”饮食风俗的珍贵记录

与中原汉族以谷物为主要食物不同,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则主要是牛羊肉、奶、酪等。虽然曹植《箜篌引》中就有“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的描写,但中原人认识、接受羊肉、酪浆却有一个过程,尤以《洛阳伽蓝记》卷三的记载最为有趣: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肃,即王肃,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因父亲王奂被齐国所杀,便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投奔北魏。北魏,初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后移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再移洛阳。初入北魏,王肃饮食偏爱鲫鱼羹,习惯于喝茶,不吃羊肉、酪浆等。几年以后,他便喜欢上了游牧民族的饮食。一次他在宫里用餐,居然吃了很多的羊肉和酪粥。魏孝文帝见状问道:“以你中原人的口味比较,羊肉和鲫鱼羹,茶和奶酪,究竟哪个味道好?”王肃以羊肉比之于齐、鲁这样的大邦,鱼则是像邾(古国名,在今山东邹城)、莒(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莒县一带)之类的小国。还说只有茶是最不中用的东西,它最多只能给奶酪当个奴仆,茶由此又有“酪奴”之称。

《隋书》卷八十四《北狄·突厥传》载,大业三年(607),“帝亲巡云内,溯金河而东,北幸启民所居。启民奉觞上寿,跪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羶肉,韦鞲献酒杯。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云内”,指云中县,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金河”,今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启民,是东突厥首领,曾居朔州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鹿塞”,当为“鸡鹿塞”之简称,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为贯穿阴山南北交通要冲,汉曾筑塞于此;“羶(shān)肉”,就是羊肉;“索辫”,用细绳把头发分股编成带状;“韦鞲”(wéi gōu),皮制的臂衣;二者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借指北方游牧民族。隋炀帝为自己在云中受到的热情接待兴奋不已,即兴赋《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以志其盛。诗中提到的“毡帐”、“穹庐”以及敬献羊肉、美酒等,都是典型的当地风物、习俗,今天犹存。

胡风盛行有唐一代。因为喜欢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唐人也喜欢游牧民族的饮食。《旧唐书·舆服志》载,开元以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由此改变了中原的传统饮食结构,由麦菽而为肉食。盛唐诗人贺朝《赠酒店胡姬》写道:“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毾”(tà),有花纹的细毛毯;《乐世娘》,乐府羽调曲,白居易《听歌六绝句·乐世》:“管急弦繁拍渐稠,《绿腰》宛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歌曲,彻夜享受着美酒美食。李白《将进酒》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中唐诗人曹邺《贵宅》也写道:“此地日烹羊,无异我食菜。”这里的“烹羊”,既描绘了气氛热烈的饮食场面,从中见出当时饮食的一般习惯,又指示了一种豪情大气的生活态度。

当然,除了烹煮,把羊肉夹在胡饼中食用也在唐代相当流行。《齐民要术·饼法》说:“作烧饼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要把羊肉等炒熟,包在面团儿里做成饼,把它炕熟,面要预先发过。北方的胡化,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唐去贾思勰的北魏时代不远,当有此做法(参见段塔丽《漫谈胡食》一文,《文史知识》1995年6期)。《唐语林》卷六《补遗》:“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在硕大的胡饼中,将切成片的羊肉一层一层铺进去,再加上椒豉,润以酥油,放入烤炉烤到半熟时吃。《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虬髯客》记载了胡饼与羊肉共食:“(李)靖骤拜。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甚。靖出市买胡饼,客抽匕首,切肉共食。”这样的吃法既过瘾又豪情。

《汉书·地理志》说:“民有五畜,山多麋鹿。”颜师古注:“五畜:牛、羊、猪、鸡、犬。”羊作为“五畜”之一,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唐代是这样,今天仍旧是这样。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牛羊羊肉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西医治疗分析
对得起羊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
怎样去掉羊肉的膻味?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等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