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书琐记

2015-03-16毕亮

伊犁河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刊号旧书店伊犁

毕亮

理书记

搬新居,最麻烦的就是搬书了。

过去几年,一直租房住,六年换了五个地方。几年间书也放得杂乱,更不知丢了几何,往往要找某种书,翻遍了怎么也找不到,本以为是没买过,查购书记录,清清楚楚记着的——不用说,丢了。

趁着此次搬迁就全部集中放一起了,书架是肯定放不下的,先理理再看吧。于是,用了几个下午整理。这些书大多是初到伊犁时所买,少部分是在乌鲁木齐上学时所购,截止到2011年。以后买的基本都放在昭苏了。因为隔了几年,才发现,理书的过程满是回忆。

黑陶的散文集《漆蓝书简——书写被遮掩的江南》是我在伊犁买的第一本书。毕业到伊犁没多久,就收到一张三十元的稿费单,照例要用来买书的。因为初来乍到,还没摸清小城的旧书店书摊分布,就跑到了新华书店,选来选去,最后买了黑陶的《漆蓝书简——书写被遮蔽的江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和《郑小琼诗选》(花城出版社出版),共三十六元,除去稿费所得,还倒贴了六元。

《漆蓝书简》实在不错,几年翻了好几遍,尤其伴我度过了一年人文地理记者的时光。采写稿件时,许多灵感也都来自它。后来,在某次全国副刊年会上,经《青岛日报》的薛原老师介绍,认识了在会务册上名为“曹建平”的黑陶老师。当我有机会向蜜蜂出版公司推荐书稿出版时,我首先想到了《漆蓝书简》,这么多年过去,版权应该到期可以再版了,和作者联系,果然到期,于是向出版公司推荐,没过几个月,就以小精装的形式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了。所以,现在我的书架上有两种《漆蓝书简》,一种自己所购,一种是出版社送的样书。

那么多书里,和几本《海子纪念文集》捆在一起的半套《陈所巨文集》也勾起了不少往事。在我写作之初,乡贤、前辈作家陈所巨先生对我影响不小。后来从网上得知安徽文艺出版社出了一套七卷本的文集,就想买一套以作纪念。2009年回桐城探亲,到市文联和《桐城报道》编辑部去拜访洪放等老师时,顺便领取《桐城文学》《桐城报道》的稿费,在稿费单签字时,想起了那套文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思问了问市文联副主席、陈所巨先生的公子陈汐老师,没想到他处还真有一些,喜出望外之余即以刚领的稿费购之。那次回新疆,带了其中的后四册随行,前三册放在老家,每次回去时都要翻翻。理书时发现扉页上记下了买书的时间:2009年11月5日。

川岛的《和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诗人朋友余子愚送的。子愚知我爱读和鲁迅先生有关的书,而偏居小城伊宁,所遇有限,便从他生活的洛阳的旧书店寻访再三,此书即是寻访所得。我收到书后,在扉页随手记下了:子愚兄寄赠,于9月20日收到;秀才人情一本书,子愚此情可感矣。虽然没过几年,但这里的9月20日是2009年还是2010年,都已经忘记了。子愚所赠关于鲁迅先生的书当然不止这一本。2012年6月,就又送了厚厚的两大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版的《鲁迅书信集》,我是当月27日收到的,此时我已经搬到昭苏了。

这回理书发现了两本杂志的创刊号。稍微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诗选刊》(1984年),这本杂志何时购于伊宁市哪个旧书店已经不记得了,印象很深的是杂志扉页的几个字:松龄购书伊犁。松龄是现在依旧活跃在伊犁的诗人。1984年,他才20岁左右,想来就已经走上了诗歌之路。我初来伊犁,他就对我照顾颇多。我买到他的藏书,还和他提过此事,至于书是怎么流失的,他也记不得了。后来,我陆续又在旧书店买到过他藏的古诗选。

2008年5月,我大学毕业前夕,学校宣传部的马老师和我所在的学院帮我印了诗歌习作集《一路走来》,当时共印了100册。时间隔了六年,我早以为自己没存留这本小册子了,没想到理书时从一堆旧书里翻到了一本,里面还夹着一张明信片,是当时在某地移动公司供职的同学所寄,看邮戳,时间是2008年12月19日;如今,她早已离开了移动公司,当上了某公安局特警大队的女特警。

重新看到《一路走来》,真是意外的发现。高兴之余,发了条微信在朋友圈说及此事,引来一片唏嘘。或唏嘘时间之逝,或感叹我遇到的人事和幸运……书才刚开始理,故事就如此多,记忆就如此多。

关于《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的琐记

假日整理存书,把鲁迅先生以及写先生的著作放一专柜,不想也算蔚为大观,除了两套《鲁迅全集》外,近几年陆续所积写先生的著作竟也有几十本之多,真是意外。

这些书,都不是刻意所买,碰到了就随手买下。其中丁景唐的《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是出版年代稍微早一点的一本,1980年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而书里的文章写作年代就更早了。虽然过去近30年,可我买时,书品几乎全新。

早些年,比较偏爱研究鲁迅的著作,而鲁迅作品原著反而读得少。《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也是那个时期买到的,准确的时间是2009年8月10日,在伊宁市的阳光旧书店,那时我还在伊犁晚报做记者。这次理书,重新拿出来翻翻,发现书后的空白页上有我买书时写的一段话,记叙的就是买书经过,不长,兹录如下:

下午去采访伊犁民间藏书家冯敬学,与他聊天时得知在伊宁市华东酒店附近有一家阳光旧书店,书不少,且很便宜,听他之言,顿起探望之心。采访结束后,冒着摄氏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和旱子去找这个书店,还算顺利地找到了。一进门,才发现是个老熟人。这个店的老板曾经在铜锣湾摆书摊,今年二月份还采访过她,写了篇稿子《寒风中的买书人》(见《伊犁晚报》2009年2月27日B06版)。当时,这个老板很意外。在这里挑选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第二集上册)、《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文选》(一)、《五四运动回忆录》(续)、《散文经典》(下)以及本书等共六本,计30元。

当时买的这些书如今也都还立在书架上,有些翻了不止一遍,有的至今都还没看过,买书时也就存着当工具书用的心思。

在这之后,我就经常去逛这个旧书店了,因为熟悉,每次价格也都还公道,陆续买过200本左右的新旧书。

《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这本书我应该是买过没多久就开始读了。理书时随手翻,发现第127页有我那时看书时随手更正的书中的印刷错误。比如:珂勒维支的出生年,书中印的是“一九六七年”,我用黑笔在旁边改成了“一八六七”,后面竟然还署上了那天的日期:09.9.27。也是在同一页,最后一行的最后两个字“遗文”,根据上下文,我断定当为“佚文”,也是2009年9月27日。我在空白处随手写下了:看到这里,还以为是鲁迅先生生前最后一篇文章呢,再看写作日期是1931年,方意识到是错别字。

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丁景唐的这本书看过也才四年多,如今拿在手中,宛若未曾读过,要不是书里零星留下的蛛丝马迹,我真怀疑自己是否看过它——关于内容,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有空我还是应该重新读一遍的。

诗缘——关于《西部回声》

前几日,在《伊犁河》今年第四期上读到了赖洪波先生的《又见丁香花开时——伊犁文苑60年的人与事》,这篇关于伊犁文坛六十年的回忆文章,有知识,有见识,许多地方话说三分,留有余地,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对伊犁,我只是一个晚来者,对伊犁及伊犁文坛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读完赖洪波老师的文章,忍不住想起在伊犁文坛曾经出现过的一本青年诗人合集《西部回声》。想起这样一本诗集,或许是因为曾经有过诗歌写作的经历。

《西部回声》出版于1996年,是亚楠主编的一本伊犁青年诗人诗歌合集,它的副标题就是“伊犁青年诗人十五家”。同时也是由冰心题写的“大地书系”之一,“大地书系”都有哪些书,未作了解,就不得而知了。

诗歌合集收了阿苏诗歌12首,亚楠21首,鞠远瀚22首,肖志梅8首,程相申9首,西榆26首,松龄25首,邓若龄13首,鲜章平12首,王世先30首,牧月童29首,李颖超10首,佟志红8首,阿吉·肖昌14首,王跃林13首。

这十五人,按照编选者亚楠在《编后记》里说的:“都是活跃在当今伊犁文坛的年轻歌者,有的已在自治区具有一定影响,有的甚至在全国诗坛初露头角”。我是2008年7月到伊犁的,曾借着工作便利和十五人中除了王世先、牧月童、王跃林3人外都有所接触。而这三人,除了在本书,我在其他关于伊犁文学的回忆及书中也未见提及。

距离《西部回声》出版已经过去了18年,但平时和身边写作的朋友聊天,还常常聊到。而收入书中的诗人,在写创作简历时,多少都要书一笔。因本书版权页未注明印数,不知当时印了多少册,现在除了当年的经历者,余者所存估计不多,偶有流散到旧书摊的,也很快被伊犁的爱书人收入囊中。我所存的这一本《西部回声》即是伊犁爱书人冯敬学所赠。书的扉页,我记下了“2010.4.16,于伊宁”;查当日日记,对老冯的赠书有简单的记录:“业务学习结束后,到阳光旧书店还书,偶遇了冯敬学,他也正在那里淘书。而在之前他已经在另外一个书店淘到了一些,其中有一本亚楠1996年编的《西部回声》——伊犁青年诗人作品集,他说是专门为我买的,因为他已经有一本了。真是感谢呀,给他钱也不要。这本书的原有者是一个叫乌斯哈提的人,书中有四页已经被撕掉了。”

那时在报社,每周五都要新闻业务学习。学习结束后喜欢去华东酒店附近的阳光旧书店转转,我的许多旧书都是在那里买的。看日记,已经不记得那时为何会去旧书店“还书”,借的是什么书更不记得了。至于在书店遇到老冯,那是常有的事。阳光旧书店,也是通过他介绍我才知道的。

书在手里放了四五年,期间也翻过几回,一直没打听过原有者乌斯哈提是何许人,书中被撕掉的四页是229-232页,都是佟志红的诗。在我的书架上,《西部回声》和亚楠的《我所居住的城市》《南方北方》《落花无眠》等五本诗集、散文诗集放在一起。18年过去,《西部回声》中的十五人大部分都一直在坚持诗歌写作,而且成绩不俗。

偶尔翻《西部回声》也会引起一些诗歌以外的感慨。这样一本诗歌合集(也可以说是诗歌选集)在伊犁汉语文学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就笔者所知仅此一本,直至去年,由官方推动,吴孝成先生主编的《古今诗人唱伊犁》出版。

我从老冯手上拿到《西部回声》后,因为读书癖,在当年五月请亚楠老师题签,他以“诗缘”二字留念。这确实是一份诗缘,对于收入书里的十五位诗人也是难得的诗缘。

亚楠在“编后记”最后说:就让这只丑小鸭去接受读者的检阅吧,时间会公正地为我们说话……如今近二十年过去,回头来看,像《西部回声》这样的诗歌合集实在太少了。

袁棣一的书

前几年在伊宁市的旧书摊上常常能淘到不少好书,我书架上多半的旧书也都是那两年得自各个旧书摊。尤为难得的是,还常能从旧书堆里淘得从伊犁文坛熟识的作家书房里流出的书刊,见有签名,不管我看不看,都毫不犹豫地收了。这些书里有顾丁昆、陈予、松龄等老师的,还有袁棣一的。

我其实不认识袁棣一。知道袁棣一为伊犁新闻界的前辈,也是从伊犁日报社原副总编刘奇老师的《怀念“哈萨克巴依”》中得知的。

那时,我还在伊犁晚报社编副刊,有一天刘老师到办公隔挡前说给我投一篇稿子,就是《怀念“哈萨克巴依”》。文章当然很快就刊发了,也让我这个编者、读者知道了袁棣一。后来,这篇文章被作者收入了其散文集《生活如此多彩》(华文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说来也巧,就在我听说了袁棣一不久,逛旧书店时。就发现了他的书——从他书房里流出的书,先后两次共三本,我都买下了。后来想想,袁棣一的书流入旧书摊的应该远远不止三本,刘奇的文章里就重点写到过“老袁”的书房。大概之前我不知袁棣一其人,遇到有他签名的书,也就放过了。三本分别为:

1、《冬不拉琴的歌——哈萨克诗歌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78年5月出版。封面和扉页都写有“棣一”。书品几乎是全新的。2010年3月5日购自阳光旧书店。

2、《阿拜诗文全集》,哈拜译,民族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封面上写有“棣一”,扉页题有“棣一 94.7.20于新源县”等字样,书品几乎是全新。2010年3月5日购自阳光旧书店。

3、《中国古代思想史》,杨荣国著,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出版。封面上写有“棣一”,扉页题有“棣一 1974 8/3于宁远”等字样。书保存得也很好,2010年4月4日购自阳光旧书店。

这三本书购买时间跨度二十年,在新源县买《阿拜诗文全集》时的袁棣一已经退休四年了。尽管我不识袁棣一,通过淘得的三本书,管中窥豹,是可以对袁棣一做一些了解的。

要想了解一个读书人,通过他买的书、读的书和书房,是一个不错的渠道。周作人就不愿意给来客看他的书房,他是这样说的:自己的书房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他还说,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

我是认同周先生之言的。

灯下夜读时,喜欢把玩一些旧书。袁棣一的这三本书也偶尔拿出来翻翻,常常生出一些感慨。前人有言:书比人长寿。这是真诚的话。以前读书时,许多人提到过一些藏书章,内容各式各样,少不得有以教训子孙后代好好珍惜前辈藏书为内容的印章。想要做到又何其难。

也是从刘奇的文章中知道,晚年袁棣一及其子女家境是不太好的。再想想他的那些书,也就可以理解了。

书房里的两种创刊号

书房里当然不止两种创刊号,多为近年出版的读书民刊,公开出版的却只有两种:《青年文摘》创刊号和《诗选刊》创刊号。

《青年文摘》创刊号出版于1981年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定价0.27元,小32开本,除封面和目录外,共126页。

在这本创刊号中,除了写于1980年10月的《创刊致读者》外,设有“社会与人生”、“学习与探索”、“祝你成才”、“文苑漫步”、“美与生活”、“科学长廊”、“自然之谜”、“国外风情”、“美术”(主要在封一、封二、封三、封四)等栏目。

在《创刊致读者》中,编者对《青年文摘》的定位、宗旨等都作了交代,“作为一份青年刊物《青年文摘》将以活跃思想、丰富知识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青年文摘》为综合性刊物,将按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采众家报刊之所长,集各类文章之精英,为青年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创刊至今三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的《青年文摘》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选刊之一了。而它的办刊宗旨和定位也一直坚持至今,变的只是开本和定价。

我藏的这本《青年文摘》创刊号,原主人购于1983年元月31日,而我则于2010年8月18日购于伊宁市文友书店。查日记得知,8月17日晚我在报社值夜班,第二天不用上班,就跑去逛旧书店了。那天一同购买的还有195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战鼓集》以及1982年上海书店影印1935年出版的《创作的经验》,三本共计10元。而此前,也是在这个书店,曾经看到过1975、1976年的《朝霞》杂志共10本,售价为每本三元,因当时要去办事就准备等回来再买,办完事再到书店,书已经被买走了,至今引为憾事。

手头这本《诗选刊》创刊号可不是现在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诗选刊》创刊号;而是1984年8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诗选刊》,此《诗选刊》比河北省的《诗选刊》创刊早了16年。网上有消息说,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家诗歌选刊,因手头资料有限,暂时无法查证。

《诗选刊》创刊号定价0.40元,32开本,除封面外128页,封二印着诗人艾青的题词:人民会从一切作品中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人民所喜爱和尊重的是能使他们在思想上有所提高的作品——使他们的精神进入到更美好的境界。封三则是“敬告读者”,实为稿约。封四是“‘资料卡片启事”的广告。

创刊号上未标主编及编者,却在第一页的“创刊辞”后的第二页列出了“本刊顾问”十五人,计有:艾青、公刘、巴·布林贝赫、李瑛、克里木·霍加、杨牧、杨匡汉、杨熙龄、张志民、流沙河、柯岩、柯蓝、饶阶巴桑、贾漫、安米。

第三至六页是目录,在发了公刘、胡平、翰血马、刘波、周涛等五人诗歌后,分别是“新作选萃”、“山水田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民族花篮”、“我的中国心”、“童心篇”、“列国诗览胜”、“处女作”、“刺玫瑰”、“诗人自选诗”、“散文诗”、“叙事诗”、“旧体诗”、“诗集撷英”、“读者点诗”、“诗坛信息”等栏目。栏目设置可谓全面,古今中外港台、老中青等诗人都囊括其中。即使放到三十年后的现在,依旧可以说是一本好的刊物。

可惜的是,这样一本诗歌选刊坚持出到1987年12月就停刊了。

我藏的这本《诗选刊》创刊号是2010年8月伊犁书友老冯送我的。值得一提的是,最初购买这本选刊的是现在伊犁知名诗人松龄,因为他初买时,在“创刊辞”一页,写下了“松龄购书伊犁”,那时他应当还不足二十岁,那时伊犁的书店真值得称道。

猜你喜欢

创刊号旧书店伊犁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探访旧书店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伊犁书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伊犁之旅
丝绸之路与伊犁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
王子野巧喻旧书店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