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整合优化
2015-03-16谭群英裴宇郭志成
谭群英 裴宇 郭志成
摘 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头脑,指导大学生行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路径、校园活动路径、网络媒体路径、社会实践路径、社团组织路径、团组织路径、党组织路径、校园环境路径、社会熏陶路径等。这些路径之间既交叉互动,又相互整合,提高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决定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前途命运的重要生力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指导大学生的行动,其意义重大深远。大学生不可能凭空产生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靠外界加以灌输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本质是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促进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灌输—转化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很好地达到让大学生全面接受、掌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路径及现状
当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潮,高校也一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生活、校园活动生活、网络媒体生活、社会实践生活、社团组织生活、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校园环境生活、社会熏陶生活等。
(一)课堂理论教学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容,已经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设立有专门章节,全面系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剖析。
(二)校园文化活动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大学生喜爱和接受。近年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显著增多,如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演职人员或选手往往是有特长的学生,这些同学参与活动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而广大普通同学作为观众参与,只能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调查显示,65%的学生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路径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三)网络媒体传播
互联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包括国家网宣部门设计制作的网站及各高校自行开发设计的网络传播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等都设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版专栏,各高校的校园网也设立有专栏,分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析、活动开展、领导讲话等内容进行发布。当代大学生已经普遍使用互联网,但是,相比较而言,同学们比较关注有自身参与的相关媒体报道,如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微博微信网站QQ群等。
(四)社团组织活动
高校社团活跃,种类繁多,一般分为文娱类、体育类、艺术类、理论类等,其中理论社团有邓研会、“三个代表”研究会、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会等。这些社团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学生群体,有系列的经常性学习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这些理论社团成员大多为大一新生,很少有高年级学生,活动和理论研究停留在较肤浅层面,且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五)团组织生活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团员,所以团组织生活受众面很广。高校团组织生活围绕校团委统一设定的主题,形式丰富多彩,是很好的面上教育方式。但是,团组织生活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各级团干部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选择通过团组织生活路径作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之一。
(六)党组织生活
党组织生活主要覆盖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有时受邀参与。自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由于参与者都是有一定政治觉悟的同学,因此教育效果较好。大学生党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七)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假期里往往以参观考察、调研、见习等多种形式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逐步由情感认同到理性认知,最终牢固树立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活动路径,为大学生搭建了了解社会的平台,架起了学校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运用的桥梁。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八)校园环境
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校园,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字、声像、景观等形式融入校园环境之中,从感官上多次刺激,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各种学术活动所渗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对学生影响更加深远。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一草一木、一事一人,都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或多或少、或正或负的影响。因此,优化校园环境,提倡正能量,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九)社会熏陶
当代的大学生不再生活在象牙塔内,与外界社会有丰富的接触,同时,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有重要影响。在校内,老师讲了千百遍的理想信念,可能被社会上的一个负面事件所削弱;与之相对,正面的社会现象,就会很好地强化学校的教育。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整合思路
上述九大路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各有千秋,相互之间存在交叉互动,可以相互整合,提高教育实效性。整合培育路径,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程度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全面渗透扎根。
(一)课内—课外整合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集中在校内,其教育路径大体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通常被称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灌输;在课外活动中,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活动。打通二者之间的路径在于,思政课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并在课堂上针对大学生课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点评引导;课外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加强与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
(二)网上—网下整合路径
当今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开展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如果不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则将大大影响受众面和影响力。因此,必须有效占领互联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以免被其他意识形态的思潮覆盖,大大削弱网络的宣传教育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网下整合路径,就是把网络宣传教育与日常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既把日常教育工作及时在网络上宣传报道,又主动建立网络宣传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沟通交流渠道,如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网上专题辅导、红色教育网站等。
(三)面上—点线整合路径
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能整齐划一,存在先进和后进的差别。对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在面上,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确保每一位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教育;点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通过不同活动形式对所属成员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引导,如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校预备党员培训班、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党员组织生活会、团员组织生活会、理论社团组织活动等。点上各种培训活动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参与指导,同时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结合点上活动开展。
(四)校内—校外整合路径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实现从学校迈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校内校外教育活动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对校内校外纷繁复杂现象的分析判断。校内的各种教育活动内容,可以适当采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传递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体验感受,加深印象;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做到以理服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高校寒暑假均集中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走进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或日常就近在社区、医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体验生活,义务服务,增长才干。
(五)载体—环境整合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载体来传递信息,环境也能够传递相应信息增强教育效果。各种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开展的,活动与环境交相辉映,产生共振效应,则教育效果显著;如果活动与环境格格不入,则会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在高校校园的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适当增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在校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或景观,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则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2):8-14.
[3]刘桂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14,5.
本文系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项目批准号CJSFZ14-01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