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课程设置体会
2015-03-16赵亮
赵亮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设置探索与体会,由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改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对于改变之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总结。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数控机床故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4-0131-02
1 课程现状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我校电子系五年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此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前期所学的专业课并在课程实验锻炼的基础上,能培养出机床调试与安装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显示介绍机床故障的类型包括两大类:机械故障与电器故障,其机械故障并不是课程重点内容,电气故障才是重点,其中数控电气连接故障,变频器与伺服驱动故障,数控装置参数故障是本课程的重点。
该课程与数控专业的一些课程连接紧密,但是长期以来此课程的课程试验只在本系的实验室进行,缺少机械实验,当然这也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仍然停留在课本理论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无太大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本专业特点方向模糊,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迷茫;2) 课程计划设置不当,学生动手能力欠缺,本系实验室条件限制;3) 课程设置中没有突出职业性的要求。
2 课程改革内容
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对机床故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体会,对机床故障的性质,严重程度有明确的认识,并通过实际的机床维护来尽量较少此种故障的出现频率,为学生在实际工厂工作的适应能力打下基础,今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机床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2.1 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际效果, 本着我校五年制学生基础不高的现象,提出本人的改进方法,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理论课程刚开始还比较有兴趣听,但是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逐渐听不懂,继而失去学习兴趣,本人的第一个方法是,对于五年制学生理论课不要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放弃多而广的思想,应该联系实际工作环境,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和实用的思想来安排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这样拉近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接受起来相对容易许多。
1) 对课程培养目标应该从以前的理论考试衡量转变为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课程的最终目标转变为能就业、好就业。在具体实施上可以按照我校“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的观点,对理论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要联系紧密,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知识点或理论公式就可以省去,其中心思想是论知识够用和实用。
2) 本系实验室资源有限,加强校企合作,本系实验室有数控车床维修装置、数控铣床维修装置,此设备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数控编程,变频器,机床维修等课程实验,此设备可以调节数控装置参数,变频器参数,及简单的故障设置,但是对机床电气部分无法设置故障,而这正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在维修上应先强电后弱电,先维修电气强电,再维修数控参数弱电。本课程可以利用我校机械系的数控专业实验室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也需要领导的支持。此外,借助我校地区工业企业众多的优势,继续落实企业实训,像以前的北方动力公司及机床厂等单位,在企业参与制造、维修等实际工作。
3) 在职业教育中着手落实两证,尤其是职业资格证,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提出很多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职学生要有职业资格证,换句话说高职学生毕业后要能胜任工作岗位,现在的本科教育也在提应用型本科,作为高职院校压力剧增,因为这样高职院校就失去了优势,所以作为高职院校需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职业培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落实的方法在我校具体有几各方面,首先重实践,在课程安排方面进一步提高实践课时,压缩理论课时。课堂上课环境接近现场教学。其次每学期都组织技能大赛学生进行实践比拼。再次系里对每一级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并组织考试,百分之80以上同学都能拿到职业资格证,对于学有余力和兴趣的同学,还鼓励报其他系的职业资格培训,到毕业时拿到多个职业资格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课程在理论课程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 在课时安排上本课程在最后一学年学习,由于顶岗实习占用时间,本课程总的课时只有48学时,以前的课时安排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现在改进后理论课时缩小到32学时,实践课时增加到16学时,在课程排课上从原来一次两节课,改变为实验课时连上4节,这样避免学习完理论课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实践的弊端,前两节理论课,后两节课立刻实践,加强了知识的连贯性,便于学生操作理解。
2) 教案设计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从以前的老的知识点到现在实例现场,整个体系都发生变化,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师不但要会理论还要会现场操作,教案也要按照实践项目来编写,例如机床电气连接,先简单介绍机床上的电器,通过实际演示了解其作用后,再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
3) 教学的层次安排,以前理论教学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现在实践教学中也遵循这一规律,先由认识机床到使用机床再到简单故障,最后设置综合故障。例如在了解机床电气设备后,先设置单一的电气故障,再设置电气与软件参数综合故障,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才能掌握好知识。
4) 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讨论法,案例法,小组教学法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方法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课缺少吸引力,但是可以弥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能判断,能思考、分析最终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美荣.聂建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20).
[2] 周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J].电子制作,2014(9).
[3] 杨亮.浅谈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