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

2015-03-16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品德课情境思想

黄 薇

(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江苏 南京 210048)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应该一改以往枯燥、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富有灵性、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发现、感悟、探究,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思品、学做人。

一、思想品德课呼唤课堂走进生活

1.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于追求理论化,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远离学生的生活视野,授课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新教材《思想品德》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细腻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2.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的需要。

人是生活的人,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我们只有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热爱生活,回馈生活,体现生命价值。思想品德课课堂浓缩了人生点滴小事的意境美、品格美。教学中,要炼就学生善于发现美的慧眼,用心品味生活。讲授《孝敬父母》一文,应唤醒学生关爱父母,热爱家庭生活。讲授《我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一文,应引导学生学会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热爱学校生活。讲授《不言代价与回报》一文,应鼓励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学会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热爱社会生活。

3.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需要。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应该平等和谐。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与生活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在课堂上就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活了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师生之间心相印、情相融。

4.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要全面发展,“德”在先,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是德育功能,它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 “真”、“善”、“美”,对照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感人行为,从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差距及自身不足,按照道德规范行事而心有所得,有所体验,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提升人格。

二、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的实践与探索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才能焕发强大生命力。

1.理解教材,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教师细致地观察学生生活、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等,需要在生活中理解教材,在生活中备课。

(1)走进学生生活理解教材

学生生活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叩开学生情感的大门,震撼学生的心灵。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教师可通过课间谈心、个别谈话、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渠道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内心需求,备课时不仅备课本,更要备学生,尽量满足学生需求,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2)走进学校生活理解教材

学校生活是教师备课时不可缺少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学校的变迁,领略学校的光辉历程,形成“我以学校为荣”的观念,同时体会老师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学习老师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形成“我以老师为荣”的情感。学生之间宽容理解、竞争合作的举止,都是教师备课时的所需材料,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记,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情材料理解抽象的理论。

(3)走进社会生活理解教材

社会生活是演绎各种现象的大舞台,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把大社会中的国内外大事,本地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身边的人和事引入小课堂,让学生认识,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明辨是非,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课不能单纯说教,应该借助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课堂,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往空间,使思想品德课不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体验,并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讲解《孝敬父母》教学内容时,我创设了四个小情境。

情境一: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深深地撞击了同学们的心扉,激起了同学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形成了同学们对父母“爱的诉说”。

情境二:故事《一碗面条》。故事梗概如下:一对母女吵架,女孩负气离家出走,在饥寒交迫、流落街头之际,受老奶奶一碗面条,感恩涕零。老奶奶说:“我只给你一碗面条,你就如此感动,你长这么大,你妈妈给你多少碗面条啊!”女孩听后,想起妈妈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泣不成声,立即跑回家,母女抱头痛哭。同学们被故事的情节感染了,课堂上一片抽泣声。教师告诉学生:有时我们难免与父母产生误解,其实,父母的一句叮咛,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一次打骂都隐藏着爱的信息,这就是“爱的真谛”。

情境三:为父母制作一张“感谢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爱的奉献”。

情境四: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再次感恩父母,懂得孝亲敬长是子女的天职,这就是“爱的呼唤”。

根植于生活的情境创设,就像一块小石子,一击进同学们的心灵就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生活,体现了思品课无穷的魅力。

3.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原有的课堂教学,一般局限在教室。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份教案,这就是教师教学资源的全部。教师讲,学生听,这就是固有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不仅要将书本外、课堂外已经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资源,让学生领悟知识,感悟人生。

在讲解“诉讼”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诉讼知识及诉讼程序,在当地法院的支持和协助下,我带领学生旁听了一起案件的公开审理过程,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了诉讼知识。这种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实践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想境界。

4.设置作业,探究生活。

老师应通过布置开放实践性作业,如:撰写小论文、辩论、小品、社会调查、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走进生活,积极思维。学习《孝敬父母》一文,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父母洗脚”。同学们实践后在作业中写道:“小时候,父母总是抱着我的小脚不厌其烦地擦洗。今天,我终于给父母洗了一次脚,我刚摸到他们的脚时,心一直在颤抖,这是一双粗糙的布满老茧的脚,这是一双终日为我的生活、学习不停奔波的脚。”“通过洗脚,我体味到了父母为抚养、教育我所付出的艰辛,我要孝敬父母”;“我为父母洗了一次脚,他们就感激涕零,可父母不知为我洗了多少次脚,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他们呢?”……这次作业增进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家庭和谐。

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文,我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厂长,你投资什么样的项目,使你的企业长久不衰,蒸蒸日上?”同学们展开想象,达成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共识。这种走进生活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起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同时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走进生活实践的反思

1.处理生活中知与行的关系。

有人认为,既然提倡课堂教学走进生活,那么整堂课都应该以热热闹闹的活动即“行”为主,可一堂课过后,学生仅得到了感官上的享受,并没有学到深刻的理论即“知”。

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几千年优秀文化成果的沉淀和现代文明的结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和创新发展的基础,是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的基石和工具。所以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同时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情境理解课文知识,从而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

2.处理生活中正与反的关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多渲染社会活中的正面现象,以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滋润课堂,引导学生追求“高尚”,引导学生对英雄品质肃然起敬,对伟大人格心驰神往,并在个人生活中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社会生活中的反面现象应少用、慎用,即使碰到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及丑行,教师也应旗帜鲜明地批判并持鄙视态度,点评时不应轻描淡写,更不应细致描述他们违法犯罪的过程及手段,防止学生模仿,从而不利于思想品德课德育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正确处理生活中远与近的关系。

“远”是指过去发生的人和事,或远离学生的生活现象,而“近”是指周围的人和事,或富于时代气息的生活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舍“远”求“近”,这样才会使学生有亲近感,有新意,学生才会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4.正确处理生活中动与静的关系。

“动”是指课堂设计的各种活动,如辩论、小品等。“动”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而“静”是对知识的领悟,是对心灵的无声的洗涤与净化,是精神自我陶冶的过程。所以思品课在处理生活现象时要让学生动静结合,使课堂成为精神的家园,使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走进生活,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品德课情境思想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