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5-03-16张玉领王季茹许国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300
张玉领,陈 培,王季茹,许国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 223300)
教学研究
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张玉领,陈 培,王季茹,许国莹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 223300)
卫生统计学;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多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抽象,学习吃力[1]。本文结合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岗位需要,对《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情和岗位需求
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女生占多数,普遍数理基础较差,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偏低;优点是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在我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卫生统计学》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仅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尚未涉及医学专业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结合案例统计分析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案例背后的医学知识,案例不仅要简单易懂,还应符合医学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从业者的《卫生统计学》知识有较高要求,不仅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常用统计原理、统计方法的理解,还包括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部分多因素分析等。因此,《卫生统计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2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2.1 改革教学内容
2.1.1 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精选授课内容: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对专业岗位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认真研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整体需求和知识结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的需求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常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很少用到多元回归分析、医学科研设计等统计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筛选。
2.1.2 强调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形成统计思维,避免死记硬背:五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差、喜欢死记硬背概念、生搬硬套公式等情况,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很容易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张冠李戴。作为教师,应在讲清《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清、讲透几种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统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应用条件上,让学生对统计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建立统计知识的整体观。课后让学生及时复习,以满足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2.1.3 结合统计软件,淡化公式的数理推导和记忆:《卫生统计学》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但它不是数学,不像数学那样着重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并通过大量的习题运算来强化公式。《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和实践应用性强,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适的统计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过程简单化,更容易激起学生学好《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再拘泥于繁杂的计算过程,而是更加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根据资料的类型,利用软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地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
2.2.1 密切结合医学实例,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卫生统计学》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应用型学科,多数同学由于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认识不够,不能深刻认识《卫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导致缺乏学习兴趣[2]。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习、案例讨论。课堂上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计算等,然后让学生采用手工法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结果是繁琐的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对所学的内容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所适从。《卫生统计学》授课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应用教学法等,通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案例避开繁琐的运算,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这一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多,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 适当拓展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对数据量较大的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训练,如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如何相互转换、导入,不同形式录入的数据如何整理分析,如何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只有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训练,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统计思维[5]。
2.3 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
2.3.1 注重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上,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务必摒弃简单的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应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基本能力的评价要覆盖课堂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应用程度等方面,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具体案例的统计分析能力。
2.3.2 从知识评价的单一体系向知识、能力、应用分析等多元评价转变:目前,多数《卫生统计学》教材和各院校开设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公式的推导、运算,很多时间花费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具体公式上,导致最终的考核评价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较少侧重对于统计思维的养成、具体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6]。为此,对于《卫生统计学》考核的具体评价应该包括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后的总结归纳、统计软件的应用、具体的案例分析等多元评价。
2.3.3 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客体):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等进行的定期评价,以期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改革,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评价的更新,使本课程更贴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学生在掌握了《卫生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提高他们对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严密的统计思维。
[1]鞠丽荣,郭秀花,罗艳侠,等.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西部医学,2009,21(2):341-342.
[2]裴金晶,赵玉玲,聂立华.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医学信息,2013,26(3):280-281.
[3]张义喜,郭春燕,黄家钿.PBL教学法在高职《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89-90.
[4]胡乃宝,王玖,韩春雷,等.卫生统计学实践性教学[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5):106-109.
[5]潘发明,范引光,叶冬青.卫生统计学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拓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8(4):321-322.
[6]李瑞锋,高莉敏,李祺.医学院校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7-2788.
G642.0
C
1004-6879(2015)01-0079-02
2014-01-08)